第十三章

眉有勢、神、氣、光

古人對眉毛有四條要求:

有勢,即“彎長有勢”;

有神,即“昂揚有神”;

有氣,即“疏爽有氣”;

有光,即“秀潤有光”。

秀潤有光之眉

一個人的眉毛如果符合以上四項要求,那當然是好的眉相。這樣的眉毛既反映了其人身體健康,看上去也很漂亮,在以上四個條件中以“光”最為重要。一個人的眉毛若能有光彩,就如同珠寶熠熠生輝,如果暗然失色,好比珠寶年久無輝。而所謂“光”就是本章所強調的彩,所以在本章開門見山地提出“眉尚彩”。

毛發有亮光,是一個人生命力的顯現和標誌,年輕人的毛發通常都很光潤明亮,老年人的毛發,卻多是幹枯無光,原因就是前者的生命力比後者的生命力要旺盛得多。鳥獸的羽毛在末梢處都能顯示其光亮。特別是珍禽異獸。比如虎豹、孔雀之類,更是光彩照人,鮮豔奪目。似乎動物皮毛的光亮,也能顯示其在動物中的位置和層次。

“彩”有三層,就是根處一層,中處一層,梢處一層,層數是富貴的等級標誌。“貴人有三層彩,有一二層者”,這句話是在強調富貴也有等級之分。最高貴者其眉毛共有三層彩,有二層彩和隻有一層彩的分別為中貴和小貴。

疏爽有氣之眉

人體毛發的蛻變,即由多變少,由濁變清,這是人類由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化到文明階段的標誌。也是所謂文明氣象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既為文明時代的人,就應該有頗具文明氣象的雙眉,其眉毛“宜疏爽不宜凝滯”。這裏的“疏爽”就是“清秀”的表征,而“凝滯”則是“俗濁”的表征。人的相(眉相、麵相、體相)貴“清”而忌“濁”。所以,人的眉毛要有文明氣象,首先,就要“疏爽”。

疏爽和凝滯。有兩種情況,一是眉自身或為疏爽或為凝滯。二是兩眉之間的關係或為疏爽或為凝滯。前者如龍眉、輕清眉、柳葉眉、臥蠶眉、新月眉、清秀眉等,為疏爽;而掃帚眉、小掃帚眉、鬼眉等則為凝滯。後者如龍眉、劍眉、輕清眉、清秀眉等為兩眉之間關係疏爽;而交加眉、八字眉等,則是兩眉之間關係凝滯。

彎長有勢之眉

“一望有乘風翱翔之勢”,這種眉,乃是勢、光、神、氣四美兼具之眉。疏爽之至,清秀之極,即便不能富貴福壽俱全,至少也能占其一二。即使不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全占,也能據其一項,所以這種眉毛才是上佳的眉相。遠遠望去,如龍鳳在乘風翱翔飛舞。所以,有此眉相的人大富大貴,祿厚壽長。如龍眉,劍眉,新月眉就屬於此上等眉相。

潑墨,就是形同倒在地上的墨跡,其形當然是亂七八糟,醜陋不堪的。鬼眉、尖刀眉、掃帚眉的表象也是渙漫散亂的,就如同“潑墨”般難看,而這些眉的本質是血旺貪淫,主人生性凶狠愚昧魯莽,並有殺身之禍。當然,是為“最下”。

“倒豎”之眉,指眉相成倒八字,主人性格堅毅,有理想有抱負,勇於進取,具備了成就大業的所有心理品質。當然容易成功,所以屬“上也”。但萬物都有其限度,過則不美。這種眉如過於飛揚無度,使眼顯得低陷無氣,則多為好高鶩遠、心比天高之徒,小事不願做,大事又做不了,終無成就。

“下垂”之眉,就是眉相形同“八”字,這種人性格懦弱,為人卑劣。多是行為猥瑣,貧賤低下之人。所以謂之“最下”。

昂揚有神之眉

“長有起伏”,指眉粗清秀有起伏。主人性格穩健,清貴高雅。有這種眉相的人,既能享受富貴,而且壽命也長。相反,如果眉毛過長卻沒有起伏,直得像箭一樣,則為人脾氣火爆、逞強鬥狠。有這種眉相的人,最終不得好生。

“短有神氣”,這“短”是指眉毛相對於麵部而言是較短,前麵的“長”也是指眉毛相對麵部而顯得較長,眉毛短又缺乏神氣,就使眉相顯得急促又露肉,醜陋又單薄,是一副孤貧寒窮之相,主人早早夭折。相反,如果“短而有神氣”,那麼,眉毛短的缺陷就可以由神氣來補救,這就是常說的以神補形。

另外,古代漢語常將句子的成分省略許多。當時的人習以為常就不以為然,但今天看來,有些成分不能省略,否則,整個語句就令人費解了。如“長有起伏,短有神氣”這兩句中,均省略了一個“宜”字,應該是“長宜有起伏,短宜有神氣”。因為從上下文分析來看,“長有起伏”並非說隻要長就必定有起伏,而是眉毛長了,要有起伏才好。“短有神氣”同理。

“淡忌枯索”,眉毛好像幹枯的繩索,主病苦纏身,一生窮困。

《石室神異賦》說:“鐵麵劍眉,兵權萬裏”。這些都是從氣質上來論人的眉相,“如劍者掌兵權”,因為人有劍眉,看上去就很威嚴英武,有將帥之氣。“如帚者赴法場”,掃帚眉主兄弟相克,容易反目為仇,終究不是好的眉相。

雙眉壓眼者,散亂者,細而帶媚焦,粗而無文者,或是終生不得誌,或是勞累煩苦,或是操賤業,或是凶頑之徒。所以,這四者,當然屬眉相中的“最下乘”者。

古人稱“眉為君,目為臣”,對眼睛亦有很多論述,因其不可信處多,迷信色彩濃,故本文不論睛形。

陳摶識別呂蒙正之子

相傳宋朝初年,有一位大臣名叫呂蒙正,很仰慕陳摶的相人本領。有一天,他想請陳摶為他的兒子、侄子相麵,看看前程如何。呂蒙正和陳摶有一麵之交,他想:我若是就這麼把兒子、侄子領著去,陳摶肯定不好直言,同時,也見不出陳摶的本領。於是他就命兒子、侄子裝扮成奴仆一同求見陳摶。想不到陳摶一見兩位公子,便說道:兩位公子風骨奇特、神采輝煌,怎麼做起了下人?呂蒙正見狀,隻好以實相告。陳摶首先為呂蒙正的兒子看相,看完之後說:令郎的眉毛像畫好的一樣,又長又有形,眼睛像曉晨的星星,光彩有神,是個翰林苑的人品,以後有文才。接著又看了看呂蒙正的侄子,說:“令侄氣度不凡,眼睛有龍一樣的威儀,將來定能成為國家棟梁。呂蒙正以後三居宰相之位,後來申請退職。宋仁宗皇帝很器重他,便問:愛卿哪個兒子可以重用?呂蒙正想起陳摶的話,便說道:我的幾個兒子雖然都身居翰林,但都不配擔當重任。隻有我的侄子夷簡,雖然眼下還是刑法官,但卻氣度不凡,具備宰相之才。後來皇帝便任命呂夷簡為宰相。

【事典】

生有八色眉毛的堯

帝堯就是放勳。他的仁德如天的無盡,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陽般溫暖;遠望他,如雲彩般高潔。富有而不驕縱,顯貴而不傲慢。戴黃色帽子,穿深色士服,乘紅色車,駕白色馬。他能弘揚順從的美德,使九族親近團結;親族和睦了,又叫百官明確各自的職守;百官治績卓著,各地諸侯和睦協調。

堯於是命令羲氏、和氏,恭敬地順從上天,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製定曆法,慎重地把時令傳授給百姓。分別命令羲仲住在鬱夷叫梂穀的地方,恭敬地迎接旭日初升,有秩序地安排耕種。日夜的長度均等,傍晚鳥星在正南方出現,依據這一景象來定準春分的日子。於是民眾分散幹活,鳥獸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交,有秩序地安排夏天的農作,謹慎地把事情辦好。白天長,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現,依據這一景象來定準夏至的日子。於是民眾盡全力助耕,鳥獸的羽毛也變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穀的地方,恭敬地禮送太陽隱沒,有秩序地安排秋收。日夜的長度均等,傍晚虛星在正南方出現,依據這一景象來定準秋分的日子。於是民眾喜悅和樂,鳥獸也長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注意安排農作物的儲藏。白天短,傍晚昴星在正南方出現,依據這一景象來定準冬至的日子。於是民眾穿上冬裝,進入屋內避寒,鳥獸也長出了又密又軟的細毛。確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閏月的辦法來調整四季的誤差。還按時告誡百官,各種事業都興辦起來。

堯說:“誰可以繼承我的事業?”放齊說:“嗣子丹朱通達聰明。”堯說:“他頑劣且不講理,不能用。”堯又說:“誰可以?”毬兜說:“共工廣泛地聚集民眾,開展各項工作,可以用。”堯說:“共工巧言善辯,而用心邪僻,表麵好像恭敬,內心對上天都敢怠慢,不能用。”堯又說:“啊,四方諸侯領袖,滾滾洪水漫天而來,浩浩蕩蕩,包圍群山,淹沒高地,老百姓憂心忡忡,誰有能力去治理?”大家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違背命令,殘害同類,不可以。”大家都說:“試試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堯於是接受了他們的意見用了鯀。鯀治水九年,沒有成績。

堯說:“唉,四方諸侯領袖,我在位七十年,你們能執行命令,接替我的帝位吧!”四人回答說:“鄙陋的德行,會玷辱帝位的。”堯說:“那麼,請你們盡可能推舉,無論是顯貴的親戚,或者是疏遠隱居的人士。”大家都對堯說:“民間有個單身漢,名叫虞舜。”堯說:“是的,我聽說過,到底怎樣?”四人都說:“他是個盲人的兒子,父親不講道德,母親言不及義,弟弟驕縱凶狠,他卻能用孝順之道,與他們和睦相處,使他們上進,不幹壞事。”堯說:“讓我試試他吧。”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她們來觀察舜的德行。舜居然使她們放下架子,住在媯水北岸,一切都合乎婦人之道。堯十分滿意,就讓舜擔任司徒慎重地推行五教,人民都能遵從。又讓舜擔任各種公職,各種公職都處理得井然有序;讓他到四門主持接待賓客的事。四門的人對客人親切和睦,來朝貢的諸侯和遠方賓客對他肅然起敬。堯又讓舜進入茫茫山林川澤之地,在暴風雷雨中,舜能夠不迷失方向。堯認為舜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於是把他召來說:“你計劃事情周密,說的事必定辦得周到,已經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以道德還不能令人悅服為由而謙讓。正月上旬的一個吉日,舜在文祖廟接受堯的禪讓。文祖是堯的始祖。

於是帝堯在家養老,命舜代行天子政令,以觀察天意。舜便使用璿璣玉衡觀測天象,察看日月五星的位置是否正確。他祭祀上帝,祭祀六類神祗,遙祭名山大川,遍祭群神。他收集五種玉製符信,選擇吉月吉日,接見四方諸侯,給他們頒發瑞信。同年二月,去南方巡視,到達泰山,燒柴祭天,並按等第遙祭其他名山大川。這時他召見東方諸侯,校定四時月份,改正日子誤差,統一音律和度量衡,製定五種禮儀。用五種玉器、三種彩繒、兩種生物、一種死物,作為初見麵的贈送禮品;贈送的如果是玉器,禮成之後,仍然還給他們。五月去南方巡視,八月去西方巡視,十一月去北方巡視,都像巡視東方一樣。回來後,到堯的父廟和祖廟祭祀,各用公牛一頭,作為祭品。舜每五年到各地巡視一次。四方諸侯分別在四年裏來朝見天子,普遍陳述政見,考察他們的政績,確實有成效的,以車馬衣服賞給他們享用。開始在全國設置十二州,疏通各州河道。以不變的刑罰告示人民。用放逐來從寬處理觸犯墨、劓、淒、宮、大辟五刑的罪犯,用鞭杖作為官府的刑罰,用戒尺作為學校的處罰,用金錢作為贖罪的處罰,無心或災害造成的過失,赦免不究,怙惡終身為害於人的課刑不貸。“謹慎啊,謹慎啊,盡可能做到不用刑罰。”

毬兜推薦共工,堯說“不可”,而試用為工師,共工果然邪辟。四方諸侯推薦鯀治理洪水,堯以為不可,諸侯堅決請示試用,結果毫無成績,百姓卻深受其害。三苗在長江、淮河、荊州一帶屢次作亂,舜巡視天下回來,便向堯報告,請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變化北狄;把毬兜流放到崇山,以變化南蠻;把三苗驅逐到三危,以變化西戎;把鯀貶斥到羽山,以變化東夷。懲處了這四個罪人。天下人都心悅誠服。

堯在帝位七十年得到舜,又過了二十年而告老,讓舜代行天子的政務,把舜推薦給上天。堯退帝位二十八年而壽終,百姓十分悲痛,好像死了父母一樣。三年之內,天下不奏樂,以表示對堯的悼念。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傳給他,於是采取權變措施,禪位給舜。給舜,全天下都可以得到好處,隻是丹朱痛苦,傳給丹朱,全天下便都痛苦,隻是丹朱得到好處。堯說:“總不能拿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人。”終於把天下傳給了舜。

夷眉過目的衛青

大將軍衛青是平陽縣人。其父鄭季是縣吏,在平陽侯家供事時,與平陽侯的妾衛媼私通,生了衛青。衛青與同母哥哥衛長子,因姐姐衛子夫在平陽公主家得到漢武帝的寵愛,故而冒充姓衛。衛青字仲卿,長子改字長君。長君的母親即衛媼。衛媼的大女兒叫衛孺,二女兒叫衛少兒,三女兒就是衛子夫。以後衛子夫的弟弟步和廣也都冒充姓衛。

衛青是平陽侯家的仆人。小的時候回到父親鄭季的家裏,父親讓他牧羊,鄭季前妻的兒子們不認他為兄弟,當奴仆對待。衛青曾經隨別人到甘泉宮的居室,有一個脖子上戴著鐵枷的犯人給衛青相麵說:“你是貴人, 做官直至封侯。”衛青笑一笑說:“我是奴仆的兒子,不被人打罵就滿足了,哪裏還去想封侯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