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之本(2 / 3)

《人之本》這書看上去和其他的書本來就沒有什麼兩樣,隻是比較重一些,其他的就看不出來特別的了。

翻開第一頁,平平整整的豎寫著“人之本”三個字,一筆一劃既沒有鐵鉤銀劃、一劍天涯的鋒銳,也沒有千峰壓頂、萬物盡催的雄峻,平平凡凡,普通的簡直不能再普通了。

再翻開來就是這書的正文了。

“第一篇:天地及生”

“何謂天地?天地不生,萬物不現,初生之物,不過一團混沌而,知無其所知,曉無得見聞。皚皚蒼白,芻狗共生,白驥過隙,不知其年其時,恰若倏忽而間,混沌鼓蕩,若石由內而裂,裂碎無盡遠,裂碎無盡多。清濁分,清則浮,濁則沉,次之謂為天地。天地沉降,或有芒星見光,促物漸生,其物單體,微妙不可觸之。漸有靈生,單物逐體,融之,時間過隙,物堆物積,有形現世。……”

“文縐縐的,雖然大概的能夠看懂一些,但是,這些話語也太古老了吧!不過每次看這個都覺得天地萬物的發展還真是奇怪哦!”

“混沌未裂,天地未開,元氣混合若咦,謂之為無極、太初、太一也。天地分,陰陽立,兩儀是也。有言論到:陰陽兩分,抱於混沌,即為混沌抱手陰陽,太極也。天地乾坤,萬物竟生,無德無領,混雜亂世,現三皇,分武力,播教化,論文明,定規律,則乾坤定,民敬之,三才定。三才著四神獸分合安定四方,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與天之星宿相合,護衛四方。……”

楊天華一遍一遍的看著這篇‘天地及生’,心中也是感慨萬千,雖然心裏麵不怎麼認同這些論調,不過,看看這書說的有模有樣的,就當做是一個可能吧!其實,楊天華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他一個凡人,就算知道了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又能怎樣呢!難道還能把這個世界推回到混沌時代嗎?看看了解一下就算了……

其實,這內中改了解的他並不了解。何為太極,何為兩儀……隻有等以後他自己去慢慢明白過來之後去了解了。

“第二篇:物種起源”

“天地自然,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物種源於單體,單體凝而成形,形而向上,或成植物,或成動物,皆有抱恙,不得其智。”

“物種天成,然後天隻成者,皆鬼怪莫論。初生隻存本性也,餓則食,困則眠。然,天地平衡,欲得必先有所為,為。故後世欲得食,必現物種爭奪,殘肢斷臂,血流以賠。強者得食,日漸強;弱者空腹,不得力,日減弱,終盡。是故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弱肉強食,在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就如同那些家族裏的奴仆、下人,無錢無勢,無法無力,隻好淪為別人的工具,淪為別人使喚的奴才。一個人要能夠站起身來,那就必須要有權勢,有本領,如若沒有,那就隻能一輩子都被人所使喚。

這就是一種存在,物種存在的發展。

“後得天福,靈智開,成群結,戰亂由小變大。後三皇一統,天地安定,乾坤不毀。四神獸定四方,黃帝坐中庭……”

天地開了之後,一切都變得可能了,最初形成的物種千奇百怪,人不算人,用現在的話也隻是怪。古時三皇頂天,成立國度,卻無一人是現今隻模樣。一皇為龍首蛇身,一皇為人首蛇身,另一皇為牛首人身,三皇各有其形,而後慢慢演變才成為如今的人頭人身。但是,還是有些沒有演變的,古時傳說有一物,謂之為龍,虎須鬣尾,身長若蛇,有鱗若魚,有角仿鹿,有爪似龍鷹,能走,亦能飛,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隱能現,能翻江倒海,吞風吐霧,興雲降雨。生九子,各有不同,其性亦差距很遠,後來就不再顯現了,有人說隻是傳說,不可信,當然,相信龍的存在的還是有的,因為它所生的九子中有些還是在這個世上的。隻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龍所生,或許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