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回 合歡亭入夢逢巫女(1 / 2)

詩曰:

淡雲疏雨恣高唐,一種幽情入夢中。

漫說黃梁清俗士,試看蝴蝶化周郎。

紅樓粉麵原虛幻,翠閣蛾眉半醉鄉。

莫向春風沉意樂,離迷魂斷楚襄王。

卻說柳友梅隻為心上想著那二美人,左思右想了一回,不免神思困倦,才朦朧睡去。忽走到一座花園,四周花木,一帶槿籬環抱著曲池,流水瀠繞著石徑。斜橋半中間高高的起一座亭子,那亭子靠著一塊太湖石。太湖石畔,罩著一大株綠萼梅,玲瓏曲折,香氣紛披。柳友梅飄飄然隨著池畔曲欄,一徑從石路上灣灣的走過板橋。隻見那些牡丹亭、芍藥欄、大香棚、薔薇架、木樨軒,周闌繞著那座亭子,亭子上梅花如雪,香氣連雲。柳友梅徘徊不忍別去。正是:

似隨殘霧似隨潮,花岸依然舊板橋。

竹徑朱扉風半啟,紙窗梅影月空搖。

紅餘珊枕釵寒禺,綠闇東牆韻冷簫。

夢裏隻疑身是阮,階前妬殺翠雲條。

柳友梅到得亭子邊,心上恍恍惚惚,就於那亭子下麵,小石磴上,坐憩片時。隻見亭子上寫著“合歡亭”三字,兩行掛著一對聯,就是柳友梅自己的詩句:“吟成白雪心如素;夢到梅花香也清。”柳友梅看見,吟罷,心下想道:“原來這裏卻有人寫著我得意的詩句,隻可惜那樣一個仙源,恨無仙子過耳。”心下才這般想,但聽得半空中,一派仙樂,聲音嘹亮。柳友梅側耳聽來,但聽得:

悠揚逸響,分明皎月度琴聲;宛轉清音,一似冷月飄笛韻。幽情欲動處,乍疑司馬遇文君;曲韻聽來時,還擬張生狎崖女。新聲送入高唐夢,化作巫山一片雲。

柳友梅方才聽罷,抬頭仰望,隻見幾個青衣擁著兩個仙女,乘雲冉冉而下。一個身穿著縞素衣裳,駕著一朵紅雲;一個身穿著淡綠色衣,手執碧玉如意,俱從半空中墮將下來。

柳友梅此時,心下又驚又喜,不免仔細定睛一看,心下尚依稀仿佛記得像那舡上相逢的二美人,暗喜道:“吾柳友梅不知何緣,與二美人便在這裏相逢。”遂上前問道:“敢問仙姬,降臨何處,因什到此?”那白衣的女子道:“妾乃瑞雲洞六花仙子是也。”那綠衣的女子道:“妾乃碧玉洞五花仙子是也。與郎君共有姻緣之分,故爾到此。”白衣女子道:“且待妾開卻洞門與仙郎歡會。”說罷,將長袖從石壁上一拂,隻見石壁內就現出兩扇朱扉,內中雕欄畫檻,瑤草奇花,迥非人境。那白衣女子道:“仙郎請進。”柳友梅聽得,喜出望外,便笑臉相迎,二女子亦攜手相邀,同入洞中。怎見得洞房的好處?但見:

繡簾飄動,錦帳高張。排列的味味珍羞,盡是瓊漿玉液;端供著煌煌炬燭,賽過火樹銀花。香焚蘭麝,暗消宋玉之魂;衾抱鴛鴦,深鎖襄王之夢。酥胸微露處,笑看西子玉床橫;醉眼俏傳時,嬌摱楊妃春睡起。正是未曾身到巫山峽,雨意雲情已恣濃。

柳友梅隨著二女子到得洞中,已覺神魂飛蕩,又見洞房無限好景,真令滿心歡暢,樂意無窮,回說道:“不知小生何緣,過蒙仙姬錯愛至此?”二女子道:“郎君乃天上仙姿,妾等亦非人間陋質,與郎君共有良緣,今幸相逢,共酬夙願耳。”柳友梅道:“隻恐凡夫汙質,有沾仙體。”那二女子道:“此係天緣,不須過遜。”話畢,二女子就親施玉手,捧著兩杯酒,遞與柳友梅。柳友梅接在手,便覺異香撲鼻,珍味沁心,與尋常世上的酒味大不相同,才飲下喉,便陶然欲醉起來。友梅飲罷,橫著醉眼,看那二女子。那二女子果然半姿絕世,骨態鮮妍,一個個露出萬種的風情,千般的韻致,反來引誘柳友梅,柳友梅見了,不覺魂飛魄舞,身體都把捉不定,便倒入二女子懷中。那二女子便扶起柳友梅同歸羅帳,共入鴛衾。大家解衣寬帶,遂成雲雨之歡。但見:

羅衫乍褪,露出雪白酥胸;雲鬢半偏,斜溜嬌波俏眼。唇含豆蔻,時飄韓椽之香;帶綰丁香,宜解陳王之佩。柳眉顰,柳腰擺,禁不起雨驟雲馳;花心動,花蕊開,按不住蜂狂蝶浪。粉臂橫施,嫩鬆鬆抱著半灣雪藕;花香暗竊,嬌滴滴輕移三寸金蓮。三美同床,枕席上好逑兩女子;雙娥合衾,被窩中春鎖二喬。歡情濃暢處,自不知夢境襄王;樂意到深時,勝過了陽台神女。正是:幻夢如真,情癡似夢。

柳友梅先摟定綠衣女子,與他交歡。隻見那女子顏色如花、肌膚似雪。柳友梅摟定,香肩團成一片,但覺枕席之間,別有一種異香似蘭非蘭、似蕙非蕙,像在那女子心窩裏直透出皮膚中來的。柳友梅與他貼體交歡,聞嗅此香,便遍身酥麻起來,笑問道:“仙姬遍體異香,不知從何處得來?幾令小生魂殺?”那女子微笑道:“仙郎貪采花香,如縱蝶尋花,恣蜂鎖蕊,使妾萬種難當,滿身香氣亦被君沾染去矣。”柳龍梅便輕輕的撲開花蕊,深深的探取花心。隻見那女子花心微動,便嬌聲宛轉,俏眼朦朧,露出許多春態。柳友梅不覺魂消。雖則春情如醉,尚留後軍以圖別陣。回顧那白衣女子,嬌羞滿眼,春意酥慵,似眠非眠、似醉非醉的光景,卻也像楊妃春睡的在那裏了。柳友梅見了不覺雨意轉濃,雲情複起,便再整旗槍決戰,捧著那女子道:“仙容傾國傾城,能不魂消心死!”白衣女子道:“仙郎風流情態,動蕩人心,陽和透體,遍骨酥麻,叫奴一腔春思亦都被君泄盡。”說罷,將女子分開玉股,聳起金蓮,覺花心微動,即湊上前來。柳友梅極力的奉承,溫存的摩弄,但覺舌吐丁香,胸堆玉蕊,已不知消魂何地,卻又露滴牡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