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現代卷
希特勒發跡
1889年在德奧邊境奧地利一側的布勞瑙鎮,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了,他的父親當過鞋匠和海關職員。中學時的希特勒喜歡畫畫,他幻想當一名畫家。由於各科成績太差,他沒畢業就退學了。18歲時,他到維也納考美術學院,但因成績不理想未被錄取。
父母雙亡後,希特勒過著貧困潦倒的流浪生活。他幹著各種各樣的雜活,繪製拙劣的風景畫片來維持生計。任他的這些“藝術”才能,仍不能賺錢填飽肚子,但是他自己卻認為是個“藝術家”了。
1913年春,希特勒來到了德國慕尼黑。一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喜歡政治的希特勒欣喜若狂。早在中學時,希特勒就傾心於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在維也納期間,開始對政治感興趣,為了發跡,他誌願參加了巴伐利亞步兵團,在西線呆了四年,1917年由傳令兵升為下士班長。戰後,他成為慕尼黑陸軍政治部的一名偵探。
1919年9月的一天,希特勒奉命調查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集會。
在這次隻有25人的集會上,希特勒發表了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民族主義的德國的主張。他尖銳的發言引起眾人的重視。
第二天,希特勒收到一張明信片,通知他被接受參加“德國工人黨”,邀請他出席會議。好奇心驅使希特勒去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希特勒成了“德國工人黨”的黨員,並很快成為這個黨委員會的第七名委員。
中學時代的希特勒就閱讀了不少德國曆史書籍,他幻想過組織一個以工人群眾為基礎的,不像社會民主黨,卻保持強烈民族主義的政黨。“德國工人黨”的政見和希特勒不謀而合。在這個不足百人的小團體裏,希特勒以他的組織能力和富於煽動的演說,很快操縱了黨的領導權,並積極擴大黨的隊伍和影響。
1920年2月,希特勒別有用心地出麵宣布黨的《25點綱領》,提出實現所謂“社會主義”,工人分享企業利潤,取消地租等口號。為了進一步欺騙工人群眾,希特勒將“德國工人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文縮寫音譯為“納粹”)。1921年7月,希特勒宣布了“領袖原則”,從而當上納粹黨的“元首”。他把一批退伍軍人組織成身穿褐色襯衫的“衝鋒隊”,“衝鋒隊員”臂帶“C”標誌,是希特勒對付政敵的凶惡打手。希特勒密謀著要發動一次奪權政變。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率領一群納粹衝鋒隊員包圍了慕尼黑一家名叫格勃勞凱勒的大啤酒館。酒館裏有3000多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聽巴伐利亞邦的官員卡爾講述施政的綱領。
希特勒跳上卡爾的講台,大聲叫道:“全國革命開始了!政府已被推翻,我們的軍隊正向市內開進!臨時政府已經成立!”這是希特勒為了奪取政權編造的謠言。他準備采用暴力手段,先奪取巴伐利亞邦政權,繼而向柏林進軍,推翻中央政府,奪取全國政權。
希特勒把卡爾和另外兩名巴伐利亞高級官員押到一間小屋裏,軟硬兼施,央求他們和他合作,組成新政府,但三位官員死活不肯。正在這時,德國軍隊中很有名氣的魯登道夫將軍應希特勒邀請來到啤酒館。在他的勸說下,三位官員居然同意和希特勒合作了。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率領眾人衝上講台,高喊效忠新政府。不明真相的群眾受了騙,竟然興奮地跳起來。過了一會兒,三位官員趁亂逃走了,謊言不揭自破。希特勒氣得暴跳如雷,他隻好孤注一擲地率領他的3000多衝鋒隊員,衝向市政府。企圖通過遊行,爭取軍隊和市民的支持,然後再占領全市。
希特勒和戈林等六七個納粹黨頭目走在最前麵。一幅字旗為他們引路。頭幾排隊伍後麵跟著一輛卡車,車上架著機關槍。衝鋒隊員肩上掛著馬槍,有的上了刺刀。遊行隊伍不久就到了陸軍部,那裏有一百多名荷槍實彈的警察把守著,不準他們通過。
“投降吧,投降吧!”希特勒大聲叫著,可是警察一動也不動。
突然“砰”的一聲,不知是誰開了一槍,接著便是一陣互擊。不到一分鍾槍聲停止了,60名納粹黨徒被擊倒在地。衝鋒隊長戈林大腿中了一槍,也倒下了。希特勒嚇得臥倒在地,一動也不動。等槍聲一停,他第一個跳起來。他登上一輛汽車,飛也似地開向鄉間別墅。過不幾天,希特勒和其他政變頭目大都被捕。希特勒被判處五年徒刑。
啤酒館政變終於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希特勒卻因此成了全國新聞人物。
在獄中,希特勒開始口述《我的奮鬥》。在書中,他大肆宣揚民族優劣論,鼓吹日爾曼人是主宰世界的優等民族,有權統治其他“低等”種族,而猶太人就是最劣等民族;在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民族壓迫的幌子下,進行複仇主義的宣傳;叫囂要對外擴張,以求得“生存空間”;主張以“領袖原則”取代民主政治等等。全書有782頁,枯燥冗長,內容極其反動。
不到一年,希特勒就出獄了。他一出獄,便向巴伐利亞政府保證,以後一定循規蹈矩,不再亂說亂動。
“這頭野獸已經製服了,”巴伐利亞司法部長見希特勒如此老實,十分放心地說道,“我們現在不怕放鬆鐵鏈了。”
從1929年開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德國800萬工人失業,幾乎兩個工人中就有一個挨餓。工人鬥爭的烈焰遍及全國,1932年,兩個月中就爆發了900次罷工。內外交困的資產階級再也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他們感到,建立在議會製度上的軟弱政府已經毫無作用,“隻有劍才是德國的經濟政策”。於是,他們迫切希望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以便對內鎮壓人民革命,對外用大炮、坦克法奪取殖民地。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覺得大幹一場的時機來到了。他吸取啤酒館政變失敗的教訓,決定不再采用武裝暴動,而要通過憲法手段來奪取政權。他開始到處進行競選活動,甚至乘飛機到各地進行“飛行演說”,有一天竟作了49次演說。他滔滔不絕地大談人民的苦難、民族的仇恨和共和國政府的無能,並向人民許下了種種美妙的諾言。在他的欺騙宣傳下,一些處於絕望中的市民、失業工人、農民和學生,未能識破他的陰謀,落入了圈套。與此同時,納粹黨徒由1929年的17萬人增加到1930年的38萬人。
到1932年,希特勒通過競選獲得1300萬張選票,納粹黨獲得了230個席位,成為全國第一大黨。納粹黨的衝鋒隊也發展到10多萬人,成了比國防軍還要龐大的一支隊伍。希特勒越來越成為德國統治階級的寵兒和救星。17個工業、銀行巨頭上書總統興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組閣。
希特勒奪取政權的時機終於來到了。1933年1月,柏林寒流滾滾,冷氣逼人。希特勒從總統興登堡的手中接過了總理的印章。希特勒上台了,他夢寐以求的第三帝國終於誕生了。他發誓要建立一個“永世不衰”的新帝國。
從希特勒登台的那一天起,不僅德國的政局麵臨急劇轉變,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也將陷入戰爭的災難中。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20世紀20年代的最後幾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處於複蘇上升時期。
1926年美國第34屆總統選舉開始,共和黨候選人胡佛,在總統競選演說中吹牛:一旦他被選上總統,他將使貧困在美國絕跡,保證每個工人鍋裏都有一隻雞,每間汽車房裏都有一輛汽車。胡佛最終戰勝了民主黨候選人、紐約州州長阿爾弗雷·史密斯,於1928年冬當上了美國總統。正當“吹牛總統”胡佛在其寶座上沾沾自喜之際,被西方世界稱作的“黑色星期四”突然到來!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這一天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大門剛剛拉開,人們就蜂擁而入。開盤後不到半小時,就有300萬股股票被拋售出去,中午過後又有800萬股拋出,收盤時竟達1641萬股,超於正常標準100萬股以上。美國花旗銀行、大通銀行和其他兩大銀行的總裁們在摩根公司大廈緊急策劃,拿出24億美元進行幹預,買進股票。但仍然無濟於事,10月29日這一天更糟,拋出股票1650萬股。到12月底,紐約市場股票價值總共下跌了450億美元。從1929~1932年間,美國由於股票價格一落千丈,共造成840億美元證券貶值。
股票行情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晴雨表。股票價格暴跌,顯示著美國經濟的崩潰。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加拿大、西歐各國和日本,開始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經濟大蕭條。
1931年5月11日,奧地利最大的信用銀行倒閉,隨即引起各國向銀行擠兌存款的風潮。1931年德國四大銀行之一的達姆塔特國民銀行宣告破產。國庫黃金儲備銳減,整個信貸體係瀕臨崩潰的邊緣,全國失業工人總數達800萬,即每兩個工人中就有一個丟掉工作。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40%,損失達到2500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戰費還要多700億美元。
信用危機、工業危機很快蔓延成世界規模的農業危機。工業對農產品需求大幅度減少,城鄉居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減少,又反過來深化工業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