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嶽飛軍團名單的時候,劉辯的心底就會產生一種沉甸甸的感覺,總覺得少了一位重要人物,而這個人就是戰死長阪坡的楊再興!
想到這裏,劉辯不由得開口感慨道:“每次聽到嶽卿軍團將領的名字,朕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浴血長阪坡的楊再興。若無楊將軍死守當陽橋,我軍就不會全殲朱元璋,也不會將戰局推進的如此順利。如今我大漢勢如破竹,而楊將軍卻已經長眠地下,出師未捷身先死,怎能不讓朕淚沾衣衫?”
聽了子動情的感慨,滿堂文武無不唏噓,齊齊抱著笏板道:“若楊將軍九泉之下知道陛下如此傷懷,想必倍感欣慰。我大漢兩百萬將士惟願以楊將軍為榜樣,報效朝廷,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楊將軍的兒子現在近況如何了?”劉辯撫須詢問。
負責教導眾王子與將二代的拳宗金台出列道:“啟奏陛下,楊侯爺的賦不低,進步神。自六歲那年來到京城,三年過去,如今已是槍法嫻熟,縱馬如飛,長大之日,或許武勇不在楊將軍之下,足以當得上將門虎子這四個字!”
劉辯頷道:“好好好,金先生可要好生教導,與諸位王子一視同仁。”
金台作揖領旨:“臣必當竭盡所能,教導諸位王子以及諸位將軍練就一身武藝。”
劉辯感慨完畢,嶽飛繼續稟報:“在雍州境內各兵團如下,徐晃軍團十萬,孫武軍團十二萬,關羽、張飛軍團十一萬,霍去疾軍團八萬,以及翦滅洛陽偽朝廷收編的七萬人馬。
軍師有陳平、徐庶、寇準、法正、張鬆等人,武將除了關雲長、徐公明、霍去疾、孫吳四位主將之外,還有趙雲、甘寧、張飛、黃忠、張遼、傅友德、虞子期、徐寧、楊遊擊、嚴成方、關鈴、關平、周倉、程咬金、孟良、齊國遠、樊梨花、貞德、公孫齊等人,以及新近歸降的高思繼等人!”
聽著一串長長的名單,劉辯內心的驕傲油然而生,如此的兵多將廣,謀士如林,猛將如雲,如果還不能統一下,豈不是愧對上賜予的係統?
“我軍光雍涼境內閑置的兵力就接近五十萬啊,這樣掐指算算,分出一支兵馬西征安息綽綽有餘啊!”劉辯手撫青髯,肅聲道。
劉基拱手道:“有嶽元帥與諸葛孔明牽製盤踞在譙郡的曹操,足以讓曹魏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而青州境內先有衛卿、秦瓊率領的二十多萬人馬坐鎮,又有李靖元帥的十七萬人馬增援,完全不懼李唐。”
王猛接過話茬道:“劉丞相所言極是,可把長安附近的兵馬分出三十萬人西征安息,增援吳起兵團。將剩下的兵馬北上馮翊,進攻並州,讓曹操尾難顧。隻要突破了上黨一帶,曹操必將全線放棄中原,退守黃河以北。”
劉辯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朗聲道:“好,就這麼辦!”
嶽飛跨前一步道:“若陛下信任,臣願率大軍西征安息,增援吳啟,平定蠻夷,讓我大漢旗幟插遍下。”
劉辯再次拍案:“朕就等你這句話!”
接著用霸氣淩人的目光掃視滿堂文武:“朕決定命嶽飛擔任西征主帥,統率步卒,由霍去疾擔任副帥,統率騎兵,火籌備糧草,尋找向導,待氣轉暖之後西出涼州,馳援吳起!”
嶽飛慨然領命:“臣謹遵陛下吩咐,願竭盡所能,蕩平四方!”
劉辯又繼續道:“除了你麾下的原班武將之外,朕再把青州的冉閔,長安的甘寧、張遼、傅友德、嚴成方、虞子期等五員大將調撥給你,軍師讓法正、寇準也跟著你。”
嶽飛喜出望外,作揖謝恩:“多謝陛下分派大將,得到這許多武將助陣,臣相信定然戰無不勝!”
劉辯又道:“朕還要把趙闊、狄雷從倭國調回來,讓他們二人跟隨著你一塊西征,至於趙闊軍團主將就由公孫齊接任吧!”
對於劉辯的這個安排,滿朝文武有些愕然,這公孫齊不是公孫瓚的兄弟麼,為何陛下突然派他去倭國擔任主將?但趙闊軍團隻是一個軍團,也隻有五六萬人馬,所以也就無人敢跳出來質疑。
而劉辯這樣安排自有一番道理,隻是不足與外人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