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剛拂曉,韓世忠披盔掛甲,在眾將校的陪同下立於船頭,揮手下令:“全軍向東,黑之前務必截斷鐵索,擊破黃祖!”
一百多隻大不一的竹筏在江麵上排列的整整齊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整個江麵,前後錯列開來,不肯放過任何一片空隙。網
淡淡的薄霧中,每個竹筏上麵都影影綽綽,似乎站立了十餘名士卒,但卻一動不動,不聲不語。原因無他,隻因為這些並非漢軍將士,而是軍中工匠爭分奪秒製作的稻草人,用枯木與稻草編製而成,裏麵暗藏了硫磺、火硝等助燃物,製成後擺放在竹筏的各個角落,隻等黃祖軍放火箭引燃,便給他來個引火**。
竹筏上麵除了稻草人之外,還堆積了許多岩石,或多或少,分量不等。這樣就導致竹筏吃水的部位深淺不一,有的漂浮在水麵表層,有些卻淹沒到水下數尺,目的就是對付水中深淺不一的暗樁鐵椎。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既然黃祖用深淺不同的鐵椎對付漢軍大不一的戰船,諸葛亮便教給了韓世忠一個反製的辦法,用重量不同吃水不同的竹筏來破解黃祖這歹毒的一招。
“進軍!”
隨著韓世忠一聲令下,每個竹筏上四五名熟悉水性的勇士揮動竹篙,順著長江向下漂流,密密麻麻,幾乎覆蓋了江麵的任何角落,擔負著給後麵大隊船隻清掃障礙的重任。
“擊鼓,鳴號角!”韓世忠掃了梁紅玉一眼,高聲下令。
梁紅玉點點頭,一抖大紅色的披風,來到甲板上的牛皮戰鼓前,揮動鼓槌,有節奏的敲擊下去,江麵上頓時響起了抑揚頓挫的顰鼓之聲,讓三軍將士無不熱血沸騰,鬥誌昂揚。
緊隨著一百餘隻竹筏,三百多艘大不一的戰船順江而下,旌旗遮,刀槍蔽日;三萬漢軍將士磨刀霍霍,鼓噪呐喊,聲震大江。
兩個半時辰之後,隊伍離開赤壁縣城向下遊走了五十裏左右,逐漸抵達了龍回頭流域,韓世忠卸掉甲胄親自飛身跳上竹筏,高聲大喊:“兒郎們,前麵就是水下布置了暗樁鐵椎的地方,心撐好竹筏,勿要傷了自己!”
“諾!”
竹筏上四五百名勇士攥緊了手中的竹篙,出整齊劃一的呐喊。有三軍主將同生共死,就算是戰死江中,未嚐不是一種榮耀!
一百餘艘竹筏繼續向下行駛,又走了一裏多路程,隻聽“哢嚓”一聲尖銳的聲音,竹筏的行駛度明顯受到了影響。韓世忠親自跳下冰冷的水中查看,隻見果然有一隻大鐵錐刺中了竹筏中間的縫隙,卻被從江中提了起來,被攜帶著隨波逐流向下遊行駛。
韓世忠興奮的從水中遊出來,爬上竹筏,對數百勇士嘶吼一聲:“成功了,成功了,鐵椎被從江中提起來了!”
聽到韓世忠的吆喝,竹筏上的漢軍一個個士氣高漲,奮力的撐起竹篙,盡量把江麵上的每個角落都覆蓋了,力求做到堅壁清野,把所有藏在江中的鐵椎給拔出來,保證後麵大隊戰船的安全。
隻聽得江上“哢擦”,“哧啦”,“嘎吱”等各種刺耳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韓世忠按捺不住心頭的興奮,再次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查看,隻見大部分竹筏的底部都被鐵椎嵌入,被巨大的竹筏攜帶著飄飄浮浮的跟著隨波逐流,向下遊流淌。本來荊棘遍布,暗樁叢生的江中再也沒了障礙物,此情此景更是讓韓世忠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
“孔明的謀略簡直勝過孫臏,蓋過留候啊!”韓世忠浮出水麵,一臉的欣喜若狂,“若是按照我與朱桓的計劃,派人潛入水中破壞暗樁,怕是至少需要半月的時間。而孔明隻是靈機一動,不過一頓飯的功夫竟然把鐵椎全部從江中提了起來,真是神機妙算,不服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