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一 虛實相間,兵不厭詐!(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雖然李靖對公孫瓚卑鄙,甚至稱得上忘恩負義的行為咬牙切齒,但也隻能以大局為重,設法救援困在薊縣城內的數萬將士。

“為了救援公孫瓚,聖上出動了十六萬人馬,分別來自青州、宛城等地,輾轉數千裏。自從去年初夏便開始用兵,到今日已接近一年半,靡費了多達二百萬石糧食,而公孫瓚竟然還吝嗇糧草,他對得住我們大漢死去的將士麼?”李靖撫案叱罵,怒氣難消。

許攸發出一聲鄙夷的哂笑:“我早就知道公孫瓚是個睚眥必報,斤斤計較的人。在他心裏臣服於朝廷是假,借朝廷之力保住他一方諸侯的身份才是真!”

自己的主公做出這樣卑鄙的事情,羅貫中臉上無光,隻能緘口不語,對曾經名震北方的白馬將軍深表失望。

李靖平複了下憤怒的心情,最後道:“雖然公孫瓚死不足惜,但城內的將士卻是無辜的,而且這麼多的輜重糧草倘若被唐軍獲得,更是讓敵軍如虎添翼,所以我們要嚐試下在唐軍攻破薊縣之前,突破固安防線,兵臨薊縣城下。哪怕讓城內的輜重糧草燒掉,也不能舍給唐寇!”

打定主意,李靖留下許攸、魚俱羅鎮守方城大本營,自己帶著羅貫中提兵兩萬,星夜趕往固安,會合李存孝、陳登、高昂三人,看看在不用付出大量傷亡的情況下,能否度過固安直抵薊縣城下,把困在城內的公孫瓚兵馬拯救出來?

隨著李靖一聲令下,漢軍大營人喊馬嘶。火把招展。兩萬人馬冒著蕭瑟的秋風,在深夜裏出了大營。朝著相隔一百四十裏的固安險隘跑步急行軍。

色拂曉,薊縣城內外。號角嗚咽,殺聲震。

這座城池已經有八百年的曆史,在春秋時期是薊國的都城,後來被強大的燕國吞並,並在此定都,繼續稱作薊縣。要問薊縣到底是哪裏,其實就是劉辯穿越前的帝都。

春秋戰國時期的薊縣與劉辯穿越前的繁華不可同日而語,由於地處北方,一直都是抵抗匈奴、北戎、鮮卑等異族的前沿重鎮。數百年以來烽火不斷。

燕國定都薊縣四百年,至少遭到了異族大大數千次規模不等的進攻,直到公元前年,匈奴中一支叫做北戎的部落集結了十五萬大軍猛攻薊縣,燕桓侯抵擋不住,被迫向南遷都。

在此之後,薊縣一直是廣陽郡、廣陽國、燕國等郡國的治所,北方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經過曆代諸侯郡守的修築經營。薊縣城高牆厚,東西長十五裏,南北十二裏,城內居民十五萬。城外有三丈寬的護城河,可謂固若金湯,森嚴壁壘。

當然。再固若金湯的城池也要看攻方的軍事實力,隻要進攻的壓力足夠強大。便是一塊鐵疙瘩也會被碾成齏粉。

自從李績製定攻城計劃之後,王伯當便率領一萬弓弩手連夜圍著薊縣放箭。不停的把帶著火苗的箭簇射進薊縣城中,並圍著薊縣吹響號角,一會在南一會在北,上半夜在西下半夜在東,不停的製造混亂,讓城內的守軍提心吊膽,一刻也不敢鬆懈,以此來消耗城內守軍的精神。

麵對著唐軍的騷擾,黑夜裏看不清有多少人馬,城頭上的守軍紛紛彎弓搭箭,與城下的唐軍互射。隻是這支唐軍卻不戀戰,射一波箭雨就開溜,正當公孫軍準備休養精神之際,這支隊伍卻又繞到了另外一堵城牆腳下,向城頭上攢射火箭。

氣的城頭上的守軍怒不可遏,紛紛拉得弓弦如滿月,向城下的唐軍一陣爆射,卻發現對方已經溜得遠了,剛剛鬆一口氣,這支隊伍卻又出現在了另外的城牆腳下。

就這樣整整大半個夜晚,王伯當率領著一萬弓弩手如同泥鰍一般圍著薊縣城繞來繞去,不停的騷擾城上的守軍,讓分布在東南西北四堵城牆上的兩萬守軍一直繃緊了神經,片刻不敢大意。

直到拂曉時分,前來替換羅成的田豫才一語驚醒夢中人:“唐軍這分明是在騷擾我軍,消耗我軍的精神,使我們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疲倦,他好白攻城。”

“哎呀……中唐寇的詭計了!”得了田豫一聲提醒,羅成才醒悟過來。

夜色茫茫,而且有薄霧彌漫,城下的唐軍也不用火把照明,因此讓羅成分不清城下到底有多少支唐軍在攻城,隻能下令全軍戒備。現在得了田豫提醒,才恍然頓悟,今晚上攻城的唐軍十有**隻有一支,不停的繞著薊縣轉,意在消耗守軍的精力,以便白攻城的時候取得最佳效果。

看看距離亮還有一段時間,羅成手提亮銀槍,皺眉道:“既然如此,那就留下一半人馬守城,撤下一萬人休息去吧,免得亮之後唐軍發動猛攻,將士們沒有精神防禦。”

田豫點頭:“距離亮還有一段時間,先撤下一萬人馬去休息也好,估計將士們這一晚被折騰的疲倦不堪。反正再有半個時辰主公與冉王率領的另外兩萬將士就會登上城牆來防守,料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