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聽聲音,路易斯判斷出是昨天才進校的那個孩子,他歎了口氣。路易斯明白對於一個孩子,這的確太難。他心裏萌發了一種願望,他決心在今天的日子裏創造出一種容易辨認的盲文,為每個盲人帶來光明。

路易斯開始廣泛接觸人,他希望人們能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點燃他理想的火花。幾年後,路易斯聽到這樣一件事:值夜班的士兵們因為在黑夜裏看不見上司傳達的文字命令,又不能點亮燈火,所以想了一個辦法,他們請上司用鐵筆在厚紙上刻下凸起的小圓點,再用手去摸那些小圓點。那各種各樣的小圓點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這樣一來,就容易明白所傳達的消息。路易斯對士兵們使用的小圓點很感興趣,他花了很長時間對它進行研究。

到路易斯25歲時,他的研究尚未成,盲童學校的一位老師就創造出一種用小圓點組成單詞的盲文,走在了路易斯的前麵。學校開始推廣此種盲文。大家都勸路易斯放棄:一來自己本身就是個盲人,活著已經夠吃力的,何必再去費那種神;二來別人已經弄出新的盲文了,如果研究來研究去還不如別人的,那不就是無用功嗎?

路易斯聽完,隻是不經意地笑笑。他相信自己搞出來的盲文一定非常簡單。他開始設想用六個小圓點組成一組,這六個小圓點足夠組成許多不同的字母和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路易斯終於發明了他的六點小盲文。這些圓點雖然很小,但盲人的手指尖接觸時卻很適合,他們不必移動手指就可以識別一個個的字母,進而組成不同的單詞和句子,十分巧妙。盲人們使用了路易斯發明的盲文後,無不豎起大拇指。這種盲文在學校裏以極快的速度推廣,並流傳到社會上,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大家親切地稱這種盲文為“布裏爾盲文”。

路易斯發明的盲文以易學、易印刷、成本較低的特點,終於成為法國通行的盲文。1853年,路易斯因患肺結核離開了人世。後來,“布裏爾字母”成為世界上通行的一種盲文字母。經線和緯線的測定

亞曆山大是曆史上有名的國君,他不斷向外擴戰,以擴大自己的疆域。在公元前344年,他率軍渡海南侵,把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整個中亞細亞都歸入了自己的版圖。在行軍途中,亞曆山大發現一個軍隊如果沒有實用的地圖,作戰將極不方便。於是,他命令國內的地理學家第凱爾庫斯加入他的軍隊,主要任務是沿途收集資料,準備繪製一張“世界地圖”。其實,那時候的人根本不知道地球有多大,亞曆山大所要知道的僅僅是一片土地的大小。

第凱爾庫斯在得到亞曆山大的命令後,心中暗暗高興。一到埃及,第凱爾庫斯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他先畫出尼羅河,然後再畫出周圍的城市。有時他還一個人離開軍隊,到比較遠的地方丈量土地的麵積。隨著部隊慢慢向東進發,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沿著亞曆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怎樣變化,太陽出來和落下之間的白晝的長短很相仿。第凱爾庫斯在地圖上繪製出了第一條緯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可以說這是人類在地理學上邁出的第一步,為地理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又一個偉大的地理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的出現是在亞曆山大帝國瓦解之後,埃拉托斯特尼出生在埃及。他從小就愛到處跑,卻總也找不到地球的盡頭,於是他立下一個誌願,要測出地球的長度。長大後,埃拉托斯特尼成了埃及最大的圖書館的館長。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淵博知識,每天把自己關在圖書館裏,計算著地球的周長。他畫了一張有七條經度線和六條緯度線的世界地圖,並根據緯度標出了五個地帶,五個地帶分別是兩個寒帶、兩個溫帶和一個熱帶。他還把經過拜占庭的經線定為基本子午線,稱三十六度緯線為基本平緯圈。他得出了與現代地理學相近的結論。

後人又把埃拉托斯特尼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在公元120年,與埃拉托斯特尼先生在同一圖書館的天文學兼地理學家克羅狄斯·托勒密綜合前人的成果,提出了繪製經緯線的概念。他設法把經線、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然後以已知的經線和緯線做定點,畫出了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令人遺憾的是,這幅地圖繪製得並不準確,所以無法使用。

到了17世紀,航海業已經得到了充分發展,但海上計時和經緯度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航海者沒有一張切實可用的地圖,他們在航海途中,不是迷失方向,就是無法到達目的地。於是,迫切需要一張帶有經緯度的航海圖。在17世紀後半期,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禦用天文學家弗拉姆斯蒂德嘔心瀝血44年,製定了比以前都要精確許多倍的月球運行表和恒星方位表。雖然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仍達不到所需的精確度。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把經過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條經線定為零度經線。

18世紀中期,出現了一張比較精確的月球運行表,客觀存在的誤差在20英裏左右,可這張圖已經能使用了。設計這張圖的人是德國哥遷天文台的台長托比耶司·邁爾,他還因此得到了英國經度局的嘉獎。

幾年後,一個並不是天文學家的鍾表匠哈裏森發明的五台計時器,都用到了天文學上。這位英國約克郡的鍾表匠,一生酷愛發明一些小玩意。在獲得了一定的地理學知識後,他就開始自己的發明。他耗費了42年時間,製造了五台計時器。這五台計時器,由於製造的時間不一樣,越到後期就越精美、越準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台和第五台。第四台每天的計時誤差隻有十分之一秒。而第五台則隻有一個懷表那麼大,可以放在口袋裏。為此,哈裏森也受到了經度局的獎勵。

和哈裏森差不多的時間,法國鍾表匠也波埃爾·勒·魯瓦設計的海上計時器,也得到充分肯定,並推廣到了航海業上。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到了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儀器的發明,人類解決了很多曾經無法解決的問題。人們可以不受晝夜、晴雨變化的影響,使測量更為方便。麵對於經度和緯度,人們的測量已經達到非常精確的程度。“莫爾斯電碼”的來曆

在古代,人們用烽火台來傳遞消息。一座座烽火台遙遙相對,每遇敵軍來犯,點起烽火,相接傳遞著消息,戍兵便迅速作好迎敵準備。也有的用烽火來傳遞戰爭勝利的消息。後來,出現了音響、燈火、旗語等通訊手段,也有用人力、飛鴿和狗等作通信工具的。通訊手段較過去多了,但信息傳遞速度卻十分慢。此時采用的一般是接力式傳遞。

18世紀末,法國人夏普發明了橫術通信機,後世稱之為夏普通信機。它在一根立柱上裝一個橫杆,如同一個人伸平兩臂,橫杆可以右傾斜。在橫杆兩端,各接有一根小短棍,仿佛人的小臂,可以上下彎曲。通過控製牽線滑輪,可以改變立柱上橫杆的位置以及橫杆上小短棍的位置,這樣就能通過用不同的開頭代表不同的字母來傳遞簡捷的信息。

夏普機普及於歐洲各國,曾被拿破侖用於戰地通訊,後來在商業貿易上也廣為使用。但夏普通信機傳遞信息的速度仍然很慢,而且受望遠鏡的性能限製,兩台通信機之間的距離一般是十五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