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壇好佬
懷人紀事
作者:石三夫
馬士敏先生
馬士敏先生是名老中醫,尤精婦科。曾偶然得到他《傷寒論揚秕》的油印本。清明回鄉之際,正想去拜望他,卻聽說沒掉過了,倒是一怔。
馬先生雖然是同個大台門,然而關於他的故事反而是從嶺根梅洲叔處聽來的。
抗戰期間,馬先生在黃壇小學堂教書。一次快放晚學時,聽說日本佬來了,他率領章梅洲、石蘭林等全班學生上了大坪頭崗。夜了,露天坐著;肚饑了,熬著。忽然他折了根柴棒,指揮學生唱起《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這首當時的名歌,“……九一八、九一八……”開頭歌聲比較響亮,漸漸地低沉下去,成了一片哽咽抽泣聲。斜月清清,涼風蕭蕭。學生們看見馬先生雙淚緩緩地淌下來,打拍子的手也垂下了,抬不起來。冷月殘照亡國淚的情形,多少年過去,梅洲叔說一想起還似在眼前。
我所見的是晚年的馬先生了,形矍神清,可想見其年輕時的風儀是何等倜儻瀟灑。聽說他甚慕蕉坑某姝,才子佳人,已是兩廂情願。無奈佳人壽夭,美緣未成。馬先生因此對由父母之命而娶來的妻子新婚三日不與同房。好在馬夫人不慍不怒不哭不鬧,事公婆孝,對丈夫敬,晨給舀洗麵湯,夜晚翻好洗腳水。不久,馬先生對人說,娶到這麼賢惠的好妻子,這生世可以無憾了。想不到馬夫人中年病逝,這給馬先生打擊極大。連自己的妻子都醫不好,還給別人看什麼?!簡直使他因感傷困惑而棄醫,也不給兒女們傳授醫道。後經老友兼親家石服周先生再三勸解,把醫術傳授給他的大媳婦也就是石服周先生的女兒,差堪慰人。否則,仁術失傳,豈不憾焉。
說這些黃壇掌故的梅洲叔也竟在春節時故去,每念及此,令人倍為感惜悵然。
伯安長子
伯安長子,姓章,本是嶺根人,後來住在黃壇九步踏道等。其父彙豐先生,醫術頗精,與馬斯才為中表親,章亦難為兄,馬亦難為弟,一時為鄉裏翹楚。黃壇嶺根,上落歸出,來往走動很多。某日,大市聚鄉公所了馬家的牌九,彙豐先生亦廁身其間,斯才先生疑其有意作梗,遂斷了腳跡。時光易過,二人均已進入中年,卻還互相倔著。忽馬士敏患麻疹,劇,斯才先生憂急如焚,彙豐先生聞之主動登馬家台門診視,數帖而愈,遂冰釋前嫌。——這已是上代人的故事。至伯安長子手裏,已是家道中落,醫術也不曾傳下來。麻將水平倒極好,將手中摸著的牌送到對角,“是勿是?”恰是要和的嵌檔!尤其好的是做牌角,亂紛紛一屋人,密匝匝許多注,贏多少,賠多少,颯颯清爽。水裏功夫更是了得,馬家潭裏,半身在上,半身在下,一麵汰巾洗沐,一麵言談朗朗,人則冉冉而動,來回江潭——踩水!這是我們兒時在浮水牛時親眼看見的。據聞,夜去隔山而回,而溪洪暴漲,已水滿橋擔腦了,橋板喔喔在動,伯安長子尚大著膽子過河。中途橋倒落水,倒橋水啊,至馬溪灘磊砼邊上岸,竟還安然頂著箬帽。老輩的講法漲大水時過橋,穿蓑衣的話上手要脫出來。那次不知伯安長子穿蓑衣沒有。
伯安長子,長身闊臉,坯子呆象範。《捉鬼》裏演楊璋地主,嗨呀,款式是大!別人說溪西人演的楊璋地主隻有十把畝田地,而伯安長子演的楊璋地主是有千把畝的架勢。其實,伯安長子家裏日子並不好過,有點東西拿回家,伯安長子便困不去了,有時半夜三更還會爬起來燒燒吃吃過才會安心,實在是肚子太空,空耗如焚,土話講“燒(讀如消)著”,此時便是挖幾根生蘿卜糾嚼嚼也是好的。
伯安長子,確實是個長子,黃壇人的講法是“板門神一樣”。他自己講,住在大街邊,專門留心,也沒見過比他再長的長子。一次有個過路人扯旗一樣到了小兔家的門口才看見,連忙趕下九步踏道,並上去直起肩一比,隻到其耳朵丫,“嗬!媽姆篤弄,還有比我伯安長子還長的長子”!
相升黃胖
相升,篾籮上的升號作昇,姓華,黃壇很少,隻有一個華家台門,三四戶人家。禿頭黃臉,意氣盛時,臉色越黃漸至青,人稱華老虎,確是個當麵有人怕、背後有人罵的角色。四清時似乎便有點要海,大躍進吃食堂,別人缽頭裏分來的粥,照得見飛過的雀影,而食堂主任相升的提盒裏有蓋的。華老虎管食堂,吃得是滿胎滾壯。——別人很少敢言。一日中餐,柴火組的再喜癩子檢舉王裕東不交飯票稱走了飯。晚上開飯時,王裕東又向人弄裏夾到灶頭間去煮飯,相升一把扣牢,楞起眼來道:“亂話三千,眼勿生睛,到我老虎嘴裏來揩癢。”王裕東幾致襠濕。
一次黃壇開交流會,連下街頭操場裏也擺了許多攤檔,有個賣武膏藥的大力士仗得幾斤蠻力,遲來卻要別人讓好位置給他,群言嘈嘈,數人圍聚,爭而近乎要鬥。遂請相升去評理,大力士初時猶不買賬,對相升說:“你算什麼鳥毛東西?”相升四指成拳,拇指直豎,翹翹自己,一字一頓地說:“我是本大隊大隊長!”慌得大力士忙軟了聲氣,抱拳道歉。嗨,相升黃胖是煞!
伯昌胡度
伯昌玉昌兩兄弟,伯昌胡度,玉昌癲子。玉昌做木匠,生活勿見得,個頭小口氣倒勿小,自稱箱、匾、被櫥、藏櫥、八仙桌、水車架都會做,而且比某人某人好,連一根藤也吃得落雲雲。饞唾紮紮拋,一顆金牙齒閃記閃記,別人封其為玉昌扯談佬。伯昌則是象山皮鞋廠的老師傅,歸黃壇來,鐵灰色滌卡中山裝、大頭皮鞋,穿得是筍幹淨,雪清爽。麵貌堂堂,隻是身材不高,又有點縮頭頸。三餐放落,就自端條小凳坐在周家台門口咣咣叫講談頭,大嘴闊闊,齊牙白白,黃壇也算得上是位名嘴。伯昌倒也不是講講好佬,肚才也好。黃壇砌磊砼,他是把作師傅,手裏拿根小炮扡,到仙岩山腳的石宕裏,指點眾人,先抬哪塊,再絡哪記,然後“哼嗬哼嗬”涉水過灘移至村西,磊磊巨石,在伯昌的點點撥撥下,不須革角,自然合縫,砌得是穩穩當當,平平整整,倒真是有大匠之氣概。所謂伯昌胡度,此胡度非糊塗,乃大度、不計較、不在乎之意。其妻名曰小梅青,人說小妹勿親,伯昌並不介意,置若罔聞。倒反有說男女之親的妙語:男高女矮是牛踏繩,女高男矮叫羊啃藤。
別人講,那麼,伯昌是條羊嘍。
龍疙瘩
俗話講癩子多挖、疙舌多搭,是有件事。王裕龍本來有點疙舌(口吃),偏喜歡與人語東話西,且又是地下曉得全、天上知一半的半仙,所以上街頭人叫他龍疙瘩。這當然是背後喊喊的多,當麵呢,小班輩稱其龍大伯,年紀差仿不多的喊其龍哥。調皮客特會去向他的妻討訊:“龍嫂,龍哥呢?”他的妻帶著天台腔答:“噢,龍哥新出去。”問的人又重複一句“弄過新出去啊?”“噯”,其要再應一句。嘩嘩嘩,倒夜壺一樣,家門口街路上在聽熱鬧的人笑倒了。有時防了,還是要弶去。龍疙瘩前溪頭趿著拖鞋板洗腳歸來,聞人如此,張張好像視力不濟眯眯動的眼,嗬嗬嗬笑笑,也不以為意。龍大伯給兒子取名字很特別,大兒子叫金來,後依次為銀來、寶來、貝來,金銀寶貝都來。倒也真預想得遠呢。小隊裏做生活,忽逢雷雨,而又沒帶涼帽。團團蘿卜講:“隻有銀來勿要緊。”三馬隊長惑然問因,團團講“銀來是會雨弄裏鑽過去啊”。雨弄者,裕龍也。
大木狗
黃壇有個大木狗,團近鄉村都曉得。他不是惡出名破出名好出名會出名,而是笨出名。既曰木,何況大,更曰狗乎?大木狗名倪槐錢,老家是五馬孫家坪,因為他弟入贅到黃壇,也就跟下來到黃壇打短度日。“大木狗一樣”算是笨到家木倒靶了。與其說“狗”,倒不如說“牛”,那副厚皮厚肉的樣子很古(相貌原始也)。“大木狗”是黃壇人的討債喊法。大人這麼叫他,平時待他苛刻的,他會悶聲不響;對他稍好的,就咧咧厚嘴唇露露大板牙嘿嘿地笑,“嗯嗯”地應著不說話。要是小孩子對著他高喊“大木狗”,他會牛“龍”一樣趕來,腳頭卻不如小孩快。即使追著了也不會真的敲打,揮揮蒲扇大的手嚇嚇了事。漸漸地,小儂也不怕他了,他也憑隨便哪人喊了。
大木狗不但笨相,還有許多笨法作。哪戶人家叫擔水,他一定到前溪頭挑最清的水,一定把水缸擔得滿出沿為止,勿曉得揀近點的水挑兩擔就算。沒勞力的人喊他砟柴,他也是趕得遠點,柴砟得粗點,揀得燥點,造到老晏晝才回來,勿會近邊近尾砟擔青茅柴了事。大多數人家看他肯做,自家蒸了麥絞(石灰水揉麥皮,打扁切條擰紋蒸製而成)又惹卷餅給他吃,他卻隻吃麥絞不吃卷餅,說是卷餅還是麥絞好吃,或者是卷餅筒麥餃,不筒菜,除開是青菜豆腐渣。有人特會在番薯鑊裏燉碗飯給他吃,他不吃飯,隻吃番薯。勿曉得偷懶偷奸,哪樣好吃難吃。這樣,大廣都以為其傻、呆、木、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