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3)

第六章

二十七

凡攻研經學的人,寫的詩大多晦澀難懂。唯獨蘇州的江鄭堂(名藩)寫的詩能夠做到清秀挺拔。他是王蘭泉司寇的得意門生。他在《登齊雲川》詩中說:“山路危梯高有百步,曲折的小道通向幽靜的地方。人和鳥兒爭相前行,僧人邀請雲霧在樓中同住。山中蘊藏了千裏的翠色,山石間眾溪奔流。在空中聽到了鍾磐的聲音,卻不知該向何處去尋求鍾聲的來源。”在《寓樓》詩中他寫道:“清寒的東風吹來讓人感到衣服單薄,空曠的樓閣中我的夢尚未醒。病中我已錯過了花期,憂愁湧上心頭時怎肯寬心放下酒杯?美麗的圖畫引導客人們去欣賞山色,書卷吸引人在漫漫寒夜中挑燈夜讀。去年寫的家書今年才寄到家中,父母雙親,一定因得到了我的訊息而寬心喜悅多吃一些飯。”在《送蘭泉從方伯開司寇入都》詩中說:“百姓的心中把你當做冬天的太陽一樣愛戴,朝廷下旨讓你升做司寇。”寫得多麼工整。

二十八

我十二歲時,受了王交河先生(蘭生)的知遇之恩,得以入學求知;十五歲時,又受到了李安溪先生(清植)的知遇之恩,得以候補委任官職;十九歲時,得到了帥蘭皋先生(念祖)的知遇之恩,得以吃上皇糧。我深感他們的知遇之恩,遍求王交河和李安溪先生的詩卻得不到。近來在汪鬆蘿的《清詩大雅》中,得到了帥蘭皋先生的《春園》詩:“眾花爭豔香氣撲鼻,空中的翠綠氣息總是附沾在人的衣服上。從美景中找到了春天的樂趣,因為它我忘掉了世間的事務。幽深的小徑在清晨格外寂靜,小小的鳥兒見到人便慌忙飛走。我的心境適合這樣的環境,抬頭望雲看它歸向何方。”此外,他在《秋信》詩中說:“柳樹枯黃水池中終於有了月亮的倒影,花朵凋落小徑上又增添了幾許花泥。”在《彈琴》詩中他寫道:“耳邊還有旋律飄蕩,天空外絕無半點聲響。”

二十九

平民百姓彭湘南和陳滄洲是同鄉,過從甚密。陳滄洲死後,彭湘南無所依靠,靠選詩為生。癸酉年,他到金陵來,已經七十多歲了,手杖頭掛著幾枚古錢,穿著紅色的鞋子,白發蒼蒼,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他對我說:陳滄洲的詩風仿自杜甫,並誦讀了陳滄洲的《石峽看月》詩:“傍晚天黑村莊難以分辨,依稀來到古渡旁。空曠的江邊懸著漁網,落日的餘輝灑在放牧歸來的牛羊群上。水勢平緩灘流聲小,山峰高峻近處樹影陰涼。敞開船篷眺望月光,入夜時間長了月光就漸漸變成了霜。”

其他的詩還有:“夜雨中相鄰的船中燈火閃閃像熱鬧的集市一樣,多年來飄泊流浪把水麵作為自己的家。”“臥在竹榻上耳邊悄無聲息,紙窗外雲霧和香火一同飄飛。”寫得都非常好。

三十

鬆江提督張雲翼,世代都是公侯高官,但他的一首《嚴灘》詩,卻獨出新裁。詩中說:“荷葉在風中隨意搖擺向悠閑的人們下拜行禮,河灘水流很響似乎能震動星辰。富春江中近日來有誰在做漁父,原來是當年天子的老朋友。名聲到了先生這個份上才稱得上是隱士,即使像光武帝那樣賢明的君主也不會向他俯首稱臣。隻因曾經是梅家的女婿,便沾染了外氏的家風喜愛隱居不出。”(嚴先生是梅福的女婿,此事可以參見《逸史》。)此外,“明亮的月光照到小樓上讓我幾乎忘記了是在夜中,隻有桃花盛開沒有小河流水就不能算是春天。”寫得都很有意境,不像是富貴人的手筆。

三十一

康熙末年,平民百姓中善寫詩的,有金陵的屈思齊(名景賢),蘇州的李客山(名果)。兩個人都孤僻清高不合群,和朱草衣相比另有一種風格。李客山的詩,我見到的很少。屈思齊擅長寫五言古體詩,素養功力在朱草衣之上,但在詩的表現性情靈氣上則不如朱草衣。我在僧廟的牆壁上見到他的《與馬秋田沈方舟姚玉亭觀秋色》詩,詩中說:“香火繚繞的亭閣盤踞在層巒疊嶂之上,登臨到上麵隻見陽光就照在身邊。悠揚的鍾聲傳到了下界,人們的說話聲臨近九天。片片紅葉一同爭奇鬥豔,秋日的小花一旁靜靜綻放讓人惜愛。蕭然的叢林外,歸巢的飛鳥穿過了寒冷的雲煙。”他的《莫愁湖》詩中說:“自從美人莫愁女仙去後,至今湖畔芳草萋萋。”詩中意境冷清淡泊,從中可以想見其人性格。我在江寧做縣官時,他也從來不來見我一麵。

三十二

天長人陳燭門(名以剛),是壬辰年進士,和王孟亭是同年,但二人在談詩論賦時卻意見不合;這是由於王孟亭喜好突兀險奇的風格而陳燭門卻喜愛平和的詩風的緣故。陳燭門擅長寫贈詩。他在《贈顧俠君》詩中說:“心中厭惡承明而喜愛乘筏垂釣,在江上的題名還有絲紗籠繞。清廟的鼓鍾聲和元和的毛筆,揚州的簫管與大業的花。千杯道別的綠酒傾灑在向北的道路上,十丈柔軟的紅綾讓人回憶起東華。看到淮海地方的詩人已經沒有了,我們攜手登上平山西方的紅日又要落山。”

三十三

沈陽人唐俊公,名英,在九江掌管稅收關卡,四麵八方到此雲遊的詩人,必定會在此相互作詩相和,我在《詩話》中已經詳細描述了該地詩壇的興盛,但唐先生的詩,我卻尚未見過。最近才錄得他的《歸舟即景》詩:“雅興在繁忙的事務中消減,乘舟遊覽尋求片刻的清靜。岸邊小蟲的叫聲隨著櫓聲的變快而急促,漁船上的燈火在水麵上通明一片。殘陽西下山轉暗,寒冷的江麵上生出夜氣。千萬別驚動野外的河漢口,恐怕會驚散棲息的白鷗群。”《環翠亭納涼》詩中寫道:“古老的亭子中雅士們趁著清涼聚在了一起,月光灑在人們的身上卻是照在異鄉。沒有了風老樹平靜鴉雀熟睡,山城的衙門中報時的更漏聲一聲聲急促地傳來。誰了解向平的心事,庾亮的胸懷誌向連他自己都笑自己狂妄。《白雪》、《陽春》等高雅風調奏響時高朋滿座,少年時的情場不堪回首。”

我讀了他的詩,可以想見在盛世天下太平的時期,管理清閑事務的官員們的樂趣。他的兒子名叫唐寅保,相貌英俊有如桂冠上的寶玉,很年輕時就入了翰林院,出於錫山嵇先生的門下。人們都認為這是對唐先生禮遇士人尊崇賢士的報答。

三十四

杜紫綸先生編選《唐人叩彈集》,特別推崇中、晚唐的詩作。初學者從這本詩集入手學習,可以免去詩文生硬粗糙的毛病。但那些詩學習杜少陵、黃山穀一派的人,對詩集則很是瞧不起。杜先生在《虎丘雨後》詩中說:“官妃們容顏已老淚水沾濕了臉上的胭脂,星星點點殘留的花兒點綴在晚春的枝頭。這自然使東風無處落腳,本來西子就有歸去的時候。華麗的帆船使那些青簾小畫舫受到了人們的冷落,燈火闌珊處玉笛吹起了《白紵》詞。雙槳在碧綠的湖水中蕩動不止,如絲的細雨把半塘的柳樹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杜先生是翰林中的前輩,和我一同在光明殿應試,隻是未能握手相交。

三十五

沈歸愚說沈方舟的詩收藏於少弋的家中。少弋已經亡故。因此詩無法找到。杭堇浦說沈方舟的詩收藏在福建布政使張廷枚的家中。或者少弋就是張廷枚方伯同族的親戚,這尚未確定。沈方舟的詩音節沉雄,深得明朝七子的梗概要旨,但卻在新穎上超過了他們。他所遊曆的地方,也足以助長他豪邁開闊的詩風。例如:他在《下朝陽》詩中說:“似乎聽到了風雨大作的聲音,原來是前麵有一個大的急浪就要到來。兩條江注合為一體,百粵中這座孤城城門大開。狀如龜身的島嶼從身邊不斷向後移動,像蛤口一樣的樓台挺立著。手持船棹懷念湘子,建成那座橫跨河床的大橋要多費多大的氣力啊。”

我每次乘舟經過灘流,都會先聽到轟鳴的水流聲,讀了此詩,方領略到其中的奇妙之處。其他的詩,如《小泊》中說:“晚歸的鳥兒回巢後竹林便喧鬧起來,在飼養蠶的時候全村中一片寂靜。”在《天啟德陵》詩中說:“內豎宦官在一朝內祠宇遍布全國,三番冤案幾乎牽涉到的所有士人。”在《懷宗思陵》詩中寫道:“揮起劍將公主的情絲斬斷,九門外傳喚看守宮門的人打開了大門。”他在《泰山》詩中說:“四嶽中人推東嶽青帝為首領,這座山峰自遠古以來就像老人一樣受人尊敬。”

這些詩都非常膾炙人口。長安有一個叫陶友蘭的人,因喜愛他的詩,臨死前,讓家人把《方舟詩集》放在自己的棺材中作為陪葬物。也是一位奇人啊!

三十六

虎丘山下的湖邊有據說是白居易主持修築的舊湖堤,所立的石碑已被當地居民埋藏隱匿起來了。汪鬆蘿經過挖掘得到了這塊石碑。沈方舟賦詩說:“石碑上布滿青苔顯然經曆了許多歲月,經人們磨洗後可以認清上麵有如龍飛蛇般的文字。從今以後找到了春風大道,送給吳娘去踏落花。”王昊廬宗伯捐錢贖回了一百多口甲寅年遭受災難的難婦。沈方舟贈詩說:“婦女們的千行淚濺濕了您的戰袍,為了救她們出苦海不惜傾家蕩產。揮金如土要譏笑曹操的吝嗇,他隻去贖回蔡文姬一個女子。”

三十七

雍正年間,宣城縣有一位平民百姓叫葛鶴字雲衢,詩筆頗為清秀。年齡未滿四十就早亡了。陳古漁背誦了他寫的佳句:“巢兒傾覆棲息的鳥兒爭先飛出,鞭聲響處驢兒正拉車過橋。”“沾衣細雨屢次追隨到孤客住宿的旅店,秋風先把在外飄泊的異鄉人吹瘦。”

三十八

詩文中引用眼前的典故,隻要能做到貼切就是好詩。陳燭門在《贈李天山》詩中說:“老人吹熄燈火以觀察劉向,天子親臨軒閣請教長卿。”楊兼山《在戶部歲暮》詩中說:“孫主簿當年還登灶自炊,崔中丞近日隻吟哦鬆柏。”姚姬傳在《贈陶生》詩中說:“貧困潦倒又無固定職業隻有彈著長劍放歌,戴著小帽昂首走入大戶人家的大門。”語句都很巧妙。但姚姬傳的詩中好像是有所諷刺。

三十九

詩有無意中寫得相同的。陶篁村在《偶成》詩中說:“閉戶打坐就像是坐在佛幢下一樣,彈琴作伴地上的影子便成一對。隻有那多情的蕭蕭竹林,時時隨著斜陽把綠色送到窗前。”姚姬傳也寫有《涼階》詩,詩中說:“涼階上今晚又飛起了螢火蟲,身倚門檻臨風淚流不止。人的蹤影不像那修長的竹影,每每隨著明月映到庭院中。”陶篁村的《題閱江樓》詩中說:“落葉凋零更顯天空遼闊,揚子鱷的吼叫聲震得地動岸搖。”寫得也很奇異宏偉,讓人讀後有喜悅之感。

沈方舟在《出峽》詩中說:“小舟跌入波浪中心,人兒穿過石縫出來了。”王蘭泉在《舟至玉屏》詩中說:“人在如激射的飛箭般的急流中行駛的船上端坐,船兒在懸崖石縫中穿行。”

四十

丙子年,年家子陶時行向我出示了胡氏的《一房山詩集》,詩集的作者有六七個人。壬寅年秋天,我經過蕪湖,主人胡漱泉(名淳),邀請我到家中去,他家的房屋雖不很多,但窗外對著赭山,門外臨著湖水,誠然是鳩江的一大風景勝地。

詩集中管鬆崖太史(名幹珍)說:“夕陽西下山青水綠,秋日裏更顯清涼。微風從湖麵上吹來,月牙悄悄爬上竹梢。雁陣排列成銀箏柱的形狀,玉尺擊桌聲音仿佛像魚躍水池。不用擔心回家時天色已晚,村中的燈火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明亮閃耀。”淡霞山明府大人(名如水)在詩中寫道:“進入室內後美麗的菊花擺了三排增添了無窮秀色,打開窗戶微風吹來一山的秋意。”仲燭亭(名蘊檠)秀才說:“小閣樓的兩扇白木門猛然打開,對麵秋意正濃的山上恰好吹來一陣涼風。宋笠田明府大人(名樹穀)詩中說:“沙灘上鷗鳥酣然入眠比遊客還要悠閑,竹林中禽鳥的啼叫比詩句更為神妙。”主人漱泉的《曉起》詩中寫道:“一彎缺月掛在林中,晴空萬裏生出朵朵白雲。睡在北窗幽夢漸醒,東方天色正越來越亮。飽沾露水的芭蕉花顯得十分沉重,凝結了煙雲的竹葉越發清秀喜人。迎著清風側耳傾聽,恰好聽到一隻鳴蟬在叫。”

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