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七十五
常州人楊青望在《南澗晚歸》詩中說:“高山上寺廟中風兒把傍晚的鍾聲送來,夕陽西下但我遊覽的興致仍然很濃。停下車想辨認上山的路徑,卻忘記了是從西南方第幾座山峰登山的。”陳鬱庭在《造假山》詩中說:“走遍了嶙峋崎嶇的山路我的遊興更濃,回家後還回憶著那美麗的芙蓉。看見台階前的層疊石塊我連忙叫來童子詢問,你認得這是我們曾經遊曆過的第幾座山峰?”兩首詩很似,都有“羚羊掛角”(即羚羊晚上睡覺時把角掛在樹上以預防禍患)的含義。
七十六
癸未年,皇上聖駕南巡。尹太保想尋求一人提任文書。太守莊念農推薦了他的族弟莊炘。尹太保很是看重他。不久,莊炘來京師應試,沒有中舉。趙雲鬆在《送行》詩中說:“科舉因為有他這樣的一位人才而舉足輕重,有眾多的達官貴人詢問他的形跡去留。”可以想象他在京城詩文名聲的響亮。他的兒子叫莊伯鴻,很有其父的風度;在《詠簾鉤》詩中寫道:“是要把春雲引入簾欞麼;高懸在雕梁畫棟上也和青樓結緣。心意相通兩人隔著精巧的竹簾依依不合地相望,嬌弱無力的玉手極不忍心地把簾子放下遮住自己窈窕婀娜的身姿。輾轉不安時可以用它約束自己思念的心,不能團圓在一起可以用它鉤起竹簾見麵。都說放下竹簾後可以使眼前無牽掛,但心中有千萬縷愁絲依舊。”
七十七
秀才郭麟在《彭城中秋》詩中說:“西風中兩人一同走在鹿城的秋日中,舊日的情侶攜手同行中又談起了往日的經曆。一雙羅襪一雙簾鉤人穿半臂衣袖,深夜中是誰佇立在木板橋頭?”這首詩並非不幽雅華麗,隻是讓人覺得有陰森森的鬼氣。吳竹橋在《法源寺》中說:“街頭上日影西斜風沙漸大,腳穿木拖鞋我悠閑地在古寺中尋找盛開的鮮花。一棵綠油油的大樹上有兩隻黃色的小鳥在歌唱,這個春意盎然的門戶究竟是誰居住的地方?”這首詩雖說和上一首風格相同,但卻恰好寫出人世間的景致。
七十八
有名氣的讀書人脾氣都很高傲不合群,隻有錫山的進士顧立方和嘉定的孝廉李書田,為人恭敬不善言辭,能夠考慮委屈自己而尊重別人。
顧立方在《不雨歎》詩中說:“外河中的水很淺如今已變成小水溝,內河的水已經幹涸如今已變成了小土丘。田螺和河蚌紛紛雜露在河底裸露的瓦片和石塊中,天真的兒童唱著歌在橋下遊走。大船隻有把舵抽掉,小船從沙地上拉過。撐篙人長年袖手無事可做難以維持生計,販貨的行商坐的烏蓬船已有三個月動彈不得。清晨時分婦女兒童一片歡呼,天上濃雲密布大雨就要到了。雨還沒有下,涼風襲襲,烏雲先假裝成烏鴉尾,後又流散成魚鱗,後來像是有六條龍躍出一樣色彩繁雜。早晨不下雨,傍晚也不下雨,老農低頭哭泣淚水如雨,天上的浮雲悠悠飄來飄去。怎樣才能使農家的水稻比草原上的草還要多;有雨固然好,天晴也不錯。怎樣才能使農家的田地臨近大海邊,潮水朝夕漲落比遠方的天還要高。沒有水不可以使用水車,有稻穀也不能去割,路上遇到一個人高興地大笑,說是祖上傳下來的幾分薄地今日被我賣掉了。”
李書田贈我詩一首說:“皇家征召的一百八十八名才士中,隻有先生最年輕。風流雅致而又能歡樂長壽,聰明才智直可以傲視神仙。做官時猶如抱樸子懷念勾漏山,還有人指著棲霞山把它當做洞天聖地。假使必須在這個時候停車永駐山林,反而是因為做官使我耽擱了隱居林泉的生活。”
七十九
有人畫了一幅《折蘭小照》,請求我題一首七言古詩。我向他解釋說:“蘭花是一種性情幽雅寧靜的花,七言古詩是一種沉毅雄壯的文體:用敲擊鍾鼓來款待情性幽雅的人,可以說是和題目不相符合。如果一定要把數量多作為貴重的話,那麼必須知道即使是一千瓶的大米也不如一粒明珠珍貴。把刀和槍混夾著使用,還不如老僧人手中的一根鐵針同樣可以致人於死地。世充洋洋灑灑數萬言,哪裏比得上阮鹹的三言兩語?
“周成王舉行成年儀式時,周公命祝雍作慶祝詞說:‘意思表達到但不要多寫。’這就是少反而貴重的證明。假如謝艾的文章字數雖然繁多但卻不能再刪除了,王濟的文章字數雖少但卻無法再增添,那麼他們的文章各自恰到好處,也在於針對題目而行文的原因。唐朝人的一首詩說:‘藥靈驗但藥丸卻不大,棋下得妙卻不一定要很多子。’”有人問我說:“按照先生你所說,文字簡單就一定是好文章嗎?”我回答說:“這一點是不可以有意做到的。”
“宋子京在修纂《唐書》時,想把它編得簡略些,於是便生硬地刪減字句,幾乎導致了文理不通順。顧寧人曾從中摘出過幾條。我也摘錄了百十條,收藏在《隨筆》中。”
八十
人們說黃鶴樓上沒有一幅好對聯;隻有魯亮儕觀察的一幅對聯:“來到這兒都直接想駕風而去;吟詩後還想借來竹笛吹奏。”大致不錯。魯星村說:“把對聯中‘淩風’二字改成‘乘雲’二字就更好了。”
八十一
通過文章結下的交情,常常無緣無故卻非常默契投緣,大概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緣分嗎?乙酉年秋天的會試,四麵八方的讀書人向我修書致禮的很多。我給一個姓章的回信答謝,卻把信誤投到張秀才的住所去了。張秀才大吃一驚,第二天連忙親自來答謝。我見他外表端正相貌堂堂,於是就招呼他留下飲酒。張秀才贈詩說:“租得臨江的一間小屋居住,哪裏就敢把自己的行蹤混同在樵夫漁人之中?平生並不認識您這位深居的飽學之士,不料您竟會無緣無故到我的寓所敲門拜訪。”“竹轎吱吱呀呀地走向清涼世界,路兩旁鬆樹鮮花夾道中間還夾雜著稻穀的清香。青山隱隱院中不見人影,滿天彌漫的山霧和翠綠縈繞在我的身邊。”“有人送來請柬邀請我去喝酒,主人原來是一位很鋪張的天才。兩江的月亮照著清晨歸來的名士,有人通報又有一位大文人到了。”(當時梁階平先生剛好到來。)“《霓裳》曲傳到了廣寒宮,照射著欄杆的銀燈照耀著深碧的天空。午夜時吃完了酒像是連星鬥都喝醉了,被天上的大風吹落到小水池的中央。”張秀才名叫邦弼,是蘇州人。
八十二
河東君收藏著一麵唐代的銅鏡,鏡子背麵刻著銘文:“照著太陽就會有菱花出現,臨著水池鏡中會有一輪滿月。做官的用它來察看衣帽是否整齊,女人用它來梳妝打扮。”
查他山在《金陵雜詠》中譏諷了這些銘文:“世人不知宗伯的鏡匣很明淨,初照菱花鏡時月亮已升上了水池。用來打扮的披巾和帽子都是新式樣,用不著再宣揚鏡子背麵的銘文。”
八十三
詩作以能深入為好詩。閉門不出辭去官職把車子懸起,這是種高尚舉動;但張寶臣在《致仕》詩中說:“大門是為欣賞遠處的山而開的,為什麼一定要關上?車子還要用鹿來拉沒有必要高高懸起。”別離,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但黃石牧在《送別冊子》詩中說:“送別一次就為後世傳下一幅動人的圖畫,人生在世怎麼會嫌棄別離太多呢。”《寄衣》是一首古曲,但盛青嶁在《出門》詩中說:“檢查清點背簍中的毛布衣物,老早就知道離別後再寄送衣物就很困難了。”“趕走黃鶯兒”是擔心它會擾亂好夢;但朱受新在《春鶯》詩中說:“任憑清晨的雨中它在小樓前隨意歌唱,美人兒在夢中已來到了遙遠的漁陽。”
八十四
學士春台常常向人說起侍郎謝又紹請求因病辭職回家侍奉老母親的事。有人問謝又紹:“為何你不上奏侍奉老母終養天年而要上奏請求因病辭職呢?”他回答說:“作為兒子,侍奉老母親是本分;隻要一聽到‘終’這個字,我便會很傷心。”他在《憶母》詩中寫道:“兒子你到母親的麵前來,母親問從堯到現在共經過了多少年?我兒可曾記得,從堯到現在共經曆了多少個皇帝?我回答得稍有猶豫,母親就麵生怒色立刻喝斥批評我。苦讀牢記史書是讀書人的職責,查考古史你為何還比不上一個婦道人家?哎!母親的話縈繞在我耳畔,兒子我現在仍汗顏滿麵,怎樣才能讓我母親常常能喝斥我使我汗顏呢?現在世上這種勸勉別人學習的事已經聽不到了!”啊!當今做官的讀書人一味沉迷於時下流行的八股文,談到曆史並對照當世時,袖手旁觀,充耳不聞;我讀謝先生的詩,怎能不感到慚愧呢?謝先生名叫道承,是福建晉安人。
八十五
秀才解中發在尹文端公家的私塾中執教。有一天,鮑雅堂前來做客,見到了尹家的十四公子慶保。問他多大年齡。他回答說:“十四歲。”鮑雅堂開玩笑地作出上聯:“十四公子年齡隻有十四歲。”解中發應聲對出下聯:“三千個弟子卻有三千條不同的道路。”杭州人沈既堂在高相公的官署中時,高相公作出上聯:“你的長相可能會和我的長相相似嗎?”沈既堂應聲對出下聯:“他人的心思卻未必就是我的心思。”
八十六
永安寺的牆壁上寫著梅田女史的一首題詩:“靈妃一同駕著銀白的玉龍飛回,隻留下永安寺滿院的清涼和綠苔。明年春天春風吹拂,用口袋裝起瑤琴便去相約懶仙。”(這裏所說的懶仙,不知是什麼人)
八十七
我的一個姓金的姬妾有一個小妹叫金鳳齡,年幼時被賣給了吳門做丫鬟,我把她贖了回來,已經十四歲了,明眸善睞,笑靨可人,她的姐姐勸我把她留做小妾,金鳳齡也欣然同意。但我自感年事已高,不願像枯老的楊樹生出新芽那樣再娶少妻,金鳳齡於是就嫁給了姓隋的人家,受到隋家正妻的虐待,上吊而亡。我哭泣著寫詩悼念。一時間有許多人寫詩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