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篇
第十三卷詩如人眸子,一道靈光
一
李穆堂侍郎說:“凡是整理他人的遺編斷句,並且代為保存,這比掩埋暴露在外的白骨,哺養路邊被遺棄的嬰兒,功德更大。”說得多麼沉痛啊!我不能模仿韋莊上表,追贈詩人十九人。於是便把近人中懷才不遇之人的詩收集起來,編成《幽光集》,等待印刷出版。收集挑選工作尚未結束,姑且先摘錄其中幾首和佳句,收存在《詩話》中。
歸安人姚汝金,字念慈,初名世錸,性情放蕩不羈,落拓不俗,經常帽斜鞋歪,大有南朝張融的遺風。《謝吳眉庵少司馬薦鴻博啟》中說:“十年老女,猶在描畫娥眉;百戰將軍,憑空舒展猿臂。”對仗工整,一時被傳為佳對。《題李將軍夜逢醉尉圖》中說:“隴西將軍雄壯而且威武,猿臂舒展閑來無事就射虎。良宵夜晚與客田間暢飲,飲罷歸來卻遭亭尉欺侮。將軍喝醉了亭尉也沒有醒來,睡在亭中把好事搞成壞事。荒野中一匹瘦馬和一輛單弱的馬車相互挨著,昏黃的燈光下月色淡淡殘更將盡。當時將軍正丟了官職,但怎麼因一時失意而忘記滅胡虜?暫且委屈自己如龍似熊般的身姿,試聽鷺堠邊青蛙蟲兒的鼓噪。畫師臨摹得惟妙惟肖就仿佛親眼目睹了一般,將軍臉上微帶酒意露出生氣的模樣。古時候各種官僚各司其職,那些等在路邊的亭尉實際上有權抓他。夜裏行路是被禁止而且違者必罰,隻是根據當地的季節來決定啟閉道路。如今將軍也不能得以通過,他所說的話倒是實話而不是醉漢胡說。如果李廣將軍像漢文帝也出巡並在細柳遭到拒絕卻仍要獎賞周亞夫,這個亭尉應該受到他的恩知。或者像丙丞相那樣寬恕將軍的酒後違禁,他日還讓他能為邊關軍機事務。如果都是想痛快地泄私憤,將軍的氣量也就隻能和副將們相比了。”
《看劍》詩中說:“齊國的金礦楚國的鐵器天下揚名,破舊的戰袍上的碧血模糊。如果寶劍不跳、不鳴又不化,那麼它和鉛刀又有什麼區別呢?”姚念慈受知於鄂文端。鄂文端公死後,念慈哭道:“未能報達先生大恩隻能空悲一場,自己憐惜自己的淚水,因為這是對先生的永久記憶。”他還在大山的東麵的時候,就有人訛傳他已經死了。後來他來到了京都,太史諸桐嶼贈詩一首與他:“學道後終於為朝廷所用,人都為官要比從玉門關歸來快捷。”
念慈賦詩一首作答:“有負別人的事又怎能逃脫,我聽到相知之人的話語不免愕然。”
二
金陵劉春池,名芳,是織造府負責核算的小官。一次不小心失了火,把庫存的龍衣等上貢物品悉數焚毀。他受了賠償的報累,一貧如洗,年事又已高,但詩興卻絲毫不減。他的詩作如:“我貧窮難以好客像從前那樣,年老後遇見別人不免要羨慕他們年青。”“我的三間小屋正容兒女居住,那一件衣服祖輩穿罷世代傳。”“從古到今的詩句越是自然越好,為磨煉少年要讓他們多做事情。”這些都是極佳的詩句。他的《憶半野園舊居》中說:“半野園正可讓我隱居其中,有山為屏障水作鄰居。林中小亭幽靜正是一幅天然畫卷,休養天年終要駕鶴西去。那棵棵高大的喬木正是昔日我所栽種,美麗的花兒如今又為誰而開?最傷心的還是那隻飛回的燕子,它再也見不到屋前那位隱居的老主人。”《吊香櫞樹》詩中說:“我離別這片園林剛二旬,這株香櫞樹為何忽然枯萎?它如果是記著舊主的仁義而不願迎見新主人的話,我便會像悲傷死去之人那樣獨自哭泣。大自然融人情意就和人有了感情,此樹久曆歲月又怎會無靈性?我要把它的根株好好保存,盼望它枯樹發芽又逢春。”
劉春池因為賠不起錢而鋃鐺入獄,我曾對尹文端公誦讀過他的詩句。尹文端公對他的詩才大為驚異,立即命令寬大處理,此事一時被傳為佳話。劉春池的兒子劉會,字悔庵,也喜好吟詩,不會操持家事,被人看做癡呆之人。但他每作一首詩,便抄錄下給我看。他的《歲晏》詩說:“屋簷低矮顯得室內溫暖,皮裘寬大就變得輕盈。”他還贈詩一首給我,詩雲:“我的新詩稿隻呈給蕭穎士那樣的人,身著長裙而不會去拜謁鄭當時之流。”嗚呼!有這樣廣闊的胸襟,為何會被人視為癡呆呢?
劉春池還有幾首好詩:“自己有理時隻會感覺舒適,需要求人處總是無所憑借。”“年老體衰又淪為無家可歸之人,必須是有福之人才能長壽。”“在異地飄泊幾乎已忘了自己原是客,我如今對寺院比對家還要熟悉。”
劉春池生活富足之時,有一個窮苦的差役靠他接濟,但後來竟背叛了他。因此春池作《詠落葉》詩,詩中說:厚厚的落葉堆積在地下像是積澱著愁怨,西風吹過,枯草搖動,不知名的蟲兒在低唱。此時樹下一片髒亂卻無人過問,有誰還能記起得到過樹葉的蔭涼。”《聯雨中海棠》詩雲:“黑雲壓空,若是明朝雨後轉晴,含苞未放的海棠花還將殘存些許紅雪般的神韻,我獨自對著花兒長笑,那花兒便也對著我笑,今年我倆都還未遇到好時候。”這首詩雖說是模仿了羅隱的《贈妓詩》中的意味,但運用得仍十分適當新鮮。
三
烏程人淩雲,字香坪,年少時有《吳門紀事詩》,把酒場花徑中的樂趣描述得惟妙惟肖。晚年他在一位李姓參戎的家中做教師,鬱鬱寡歡,不得誌而死。他的《胥門感舊》詩中說:“我曾在金閶度過五個清明,選擇名景勝地攜同友人依次遊覽。河堤上柳枝飛舞。我撫摩著馬兒,杏花村裏細聽黃鶯的嬌啼。青山久久盼不來負約的春風,舊友難以追尋白鷺江湖的盟約。今日又在胥江停舟,西落的斜陽和江邊的芳草也不能表達我的心情。”
《過分水龍王廟》詩中說:“汶河向西注入汪洋大河,南北界限從此分開。我從此踏上流浪的旅途,隨波漂流於塵世間卻找不到家鄉。”他的詩句還有:“雨水多了山中的瀑布也多了起來,村莊中煙霧收盡,樹木蔥鬱。”“河中魚兒驚跳,連燭影都隨著搖曳起來,雄雞的啼叫使本已紛雜的聲音更加雜亂。”都是很有風味的詩句。
四
表弟章菔齋是個秀才,名叫袁梓,性格迂腐,有潔癖,喜愛修練神仙吐納之術,自認為可以長生不老,但最終也沒有效驗。他的《睢陽客興》詩中說:“多少次扯帆遠行引發了我的感歎,每逢天晚更是感到韶華易逝。石階前響起竹杖點地聲不知是誰在賞竹,月光下爐煙嫋嫋我煮起了茶。遊蕩的馬兒踏碎零星的含露草,幽雅的鳥兒含著伸過牆頭的花。外出賞花的小孩也知道花季來臨,身著新衣來到了酒家。”
《對雪》詩中說:“雪地反射出的光照得窗欞閃閃發光,我不能夠再在紙上狂寫而讚歎自己的清白。一夜大雪後江山都變成白色,就連早晨愛出沒的猿猴和小鳥都沒了聲息。風吹落了屋上的瓦片落到寒冰上一聲響脆,老鼠偷喝完燈中的油倒顯得屋外一片光明。在馨香的睡帳中小夢初醒,一抬頭竟誤認為天已大亮。”
他的其餘好詩句還有:“梅花下有人靜靜打坐,一隻仙鶴在路上踏雪前行。”“風吹枝杈挑落了瓦片,長長的石筍上纏滿了青綠的藤條。”“深夜中遙遠的打更聲驚醒孤身在外人的好夢,寒風中雄雞的長啼使人感到又回到了故鄉。”“蜜蜂能背負起子蜂就應該知道老了,燕子幾次飛進屋來仿佛在向我祝賀貧窮。”“小路邊花香襲人讓人舍不得走開,水波中蕩漾著月亮緩緩升起。”“扔出手仗嚇跑了穿屋而過的老鼠,弈圍棋引來了過路的行人。”都是很好的詩。
五
高文照字東井,少年時秀氣俊美,身形修長高大。他的父親高植,在德化縣做官,名聲很好。他把自己的薪俸都用來給東井買書。高東井還不到二十歲時,就作了千餘首詩。難免有些目空一切,他所佩服的前輩隻有我和心餘。甲午年鄉試中他考中了,後來在京師逝去。他所作的詩稿不知流落到什麼地方去了。他贈與我的詩雲:“萬山叢峰中有一道門,老神仙們就在這個百花村中養老。朱戶輕戶樓閣掩映,絲毫也沒有改變青山的本來麵目。手握著手各自探討新吟成的詩句,舊事湧上心驚難定。有誰能像先生您那要憐惜人才,替我拭去胸襟前的淚跡。”“誰能得到那種巨大的榮譽,才華橫溢又有道義風骨。您並沒有因我是詩學後進而瞧不起我,反而關懷我,有先生您在身旁我哪敢談論詩呢?掌舵的收舵時都要看風,泉水在山裏要想出山後的境遇。無須考慮才氣名聲和官職的多少大小,沒必要讓這區區世人之上知道。”“我這一輩子幾時肯受別人垂憐?但我心甘情願拜倒在先生您的床前。郭泰憑著他那不朽的文章而揚名,得以聽到優美的音樂而誇講彭宣。女嬰罵屈原虛廢了這麼多日子,鄧禹譏笑我默默無聞這麼多年。想到這輩子要報答知己,思量著似乎隻有祖生的馬鞭了。”
其他的好詩句還有,例如:《過衢州》詩說:“水流迂回時要放下兩個石碓以保持穩定,險灘湍急忙把竹篙支撐。”《壽山庵》詩中說:“一聲磬響隔花傳來,幾麵旗幡擋住了大殿的蔭涼。”《送人》說:“暫且把我思鄉的淚水,滿灑在你的衣襟上,由你替我帶回故鄉。”《贈方子雲》中說:“陰雨連綿,門外叫賣聲不斷,風吹簾動,滿床書頁翻飛。”《過阮懷寧故宅》詩雲:“鳥鳴聲聲好像是偷得了法曲,一池碧波再也照不出亮麗的妝扮。”
六
昆山人徐柱臣,字題客,是尚書徐健庵之孫,也是我的親家。他的《飲外舅張氏青山莊》詩中說:“東風捎來了花季的信息,春天的色彩裝點了向陽的樹枝。放下船槳後隻覺風漸細,剛過山莊門口就聞到了香味。綠油油的田野春意盎然勝過了風景名勝,青碧的山峰還像昔日一樣美麗。登上小樓俯看樹梢,雪影迷離。”《舟中晚眺》說:“天邊晚霞橫映,小舟漂行於如鏡的水中。拍拍手掠起沙邊鷗鷺,轉回首一輪明月不知何時升起。舟向南行越來越暖,入夜後飲杯酒胸懷清淨。雖不是蘭陵美酒,一飲而盡酬情懷。”
徐題客酷愛詞曲,晚年生活落魄,在揚州為姓洪的人家教音樂,最後死去。真可惜!還有一句詩:“經常翻開的舊書大多脫了線,移栽的新樹都很少開花。”
七
徐緒字征園,蘇州人,五短身材,是守備李炯的幕僚。每天以一壺酒、一卷杜少陵的詩聊以自樂。除此之外,不問世事。我在他的一幅畫像下題詩:“在吳地買布衣偏大,杜少陵的詩體在他這裏受到尊敬。”最終徐緒貧困潦倒而亡。他作的詩稿已經散失。我抄錄了他的《雨阻胥江》一詩,詩中說:“城門緊緊地關閉隻能聽到打更的聲音,我隻能躲在船上度過夜晚了。整整一天都在下雨,六月的氣候竟然像是秋天。逐漸感到大江小河中水已漲滿,怎能不為莊稼擔憂呢?飄泊流浪四處可憐地乞食,根根白發早早地長在了我的頭上。”
《移居》詩雲:“清脆的敲門聲響,橫設的小門輕輕開啟,農時過後便與老農聊天。我喜愛環著泮宮的水,甘願在這結束飄泊的生活。在東邊的樹下對酒當歌,南麵寺廟的鍾聲催我作詩。隔著城牆望見遠方美麗的山色,落日時又可欣賞盛開的荷花。”《歸舟至盤溪》詩雲:“在外飄泊時始終佩著長劍,歸家後便要買隻釣魚的小船。順流而下風勢減緩,靠近岸邊雨聲驟多。小鳥伴著煙霧衝天飛起,我撥動槳穿過低矮的小橋。家中的親人應該能夠認識我,我在船篷下歌唱的聲音傳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