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上篇

第九卷雖一字不識,真詩人矣

白下的一個普通百姓叫朱草衣的,小時候有“破樓的僧人打夕陽鍾”這樣的句子,並因此而出了名。晚年沒有兒子,死後葬在清涼山上。我為他寫了“清已故詩人朱草衣先生之墓”,刻在墳前的石頭上。我在溧水做官,蒙他贈一首詩:“一江把縣城分成了兩個部分,來往這裏隻帶著兩袖清雲。款待客人的酒要早上就準備好,祈禱上天的香每夜都要燒。慚愧自己是龍的尾巴不是名士,怎能讓自己不怎樣的詩文來讓你看?高興的是人們都說你是好官,滿街滿城都有關於你的傳聞。”《郊外》詩說:“烏鴉大多都在野外,深深的樹林中肯定沒有村莊。”《與客夜集》詩說:“大家同樣羈身海國,夢裏才回到各自的家鄉。”《大觀亭》詩說:“長江周圍的土地發白,隔年的老樹又發綠枝。”《晚行》說:“當地人為了防止老虎而在門上寫了字,在水邊借著掛在樹上的燈來叉魚。”《贈某待禦》說:“上朝歸來官服便送進當鋪,時不時清點出上諫的用紙來抄寫書本。”

隨園地方廣大,有很多的樹木,半夜裏鳥叫聲十分奇特,家裏人大多十分害怕。我讀王葑亭進士的《平溝早發》詩說:“怪鳥的聲音像鬼叫,黑暗中的樹影像是一個人。”這詩說出了我的心裏話。其他的好的詩句;像:“大的星辰高高地掛在樹的上空,殘月照著細細的溪水。”“月亮斜照人影倒映水中,風吹過去滿山都是秋意。”“一帽子的黃花伴著酒醉的客人,一肩的楓葉隨著歸去的樵夫。”都寫得十分巧妙有味。

湖州的潘立亭進士,名汝晟,詩學習韓愈、杜甫,五言古詩,尤其寫得好。有《偶成》詩說:“文靜的男士難以介紹女子給他,文靜的女子難以為她說媒。文靜女士羞以憑容貌嫁人,文靜的男士羞於和女子當麵交談。盛年很容易就變老了,獨自盼望著遠方的消息。桃李已不屬於我的春天了,蒲柳也並不是我的秋天。鶴雖老去心中仍想飛翔萬裏,大鵬一怒張開翅膀可以覆蓋住九州。不免笑那些攀附的人,我豈能和這喧囂的人群為伍。搜羅春天來潤色我的詩句,摘花來豐富我的詩歌。並不是沒有蘭花來賞玩,風騷詩情早就過去了。詩歌像波濤、詩歌骨格雄健,這是韓愈、孟郊的兩個突出特點。昆體幾近鐵體,其實是同出一轍。金色的秋天襯出山河的秀麗雄奇,碧海之中有神龜在鳴叫。義色之中沒有妖豔,吉祥的話沒有多說。褒揚善寫南風的詩人,快來寫一首《南風歌》。寥寥幾句抒發古音,那激烈的羯鼓聲與我有什麼關係。”潘立亭當直隸某縣的縣令時,因為行為迂腐遲緩,幾次都被彈劾。剛好傅忠勇公平定了金川歸來,潘獻上一首《鐃歌》,忠勇公讀後大為獎賞,把他從彈劾下官改為極力推薦,這不能不說是詩的功勞。

鮑之鍾進士,字雅堂,是詩人步江的兒子,詩歌很有父親的風範,而清新飄逸的地方,又往往超過前代的人。有《秋雨乍晴》詩說:“在秋天裏準備草帽芒鞋,等天一晴便去遊山玩水。江潮湧上岸頭不過三裏,溪水流到門前隻容下一隻船。白雲停在亭子的上方指示著偏野的小路,在夕陽照耀下伴著紛飛的黃葉下了僧人的小樓。自己嘲笑自己是閑雲野鶴,準備飛過前邊的山峰卻又停下。”

五言古詩說:“一鳥飛過溪鏡,四麵都是山像是畫的門簾。”“黑雲壓著湖麵魚兒,跳出水麵,蒲葦喧擾,急雨說來就來。”七言詩有:“得道的心雅靜得像山中藏的玉,讀書的情趣勝過在水中養魚。”“翻看書本詳細檢查有沒有遺忘的事,撥火閑看有沒有沒燒完的香。”“月亮照著岸上的柳樹和樹上的烏鴉,在月光下塔鈴聲聲,夜晚顯得分外安靜。”都寫得十分可愛。雅堂常說:“作七古詩,我不喜歡一韻到底。”我深信這句話。顧寧人說:“詩要轉韻才能活起來,《三百篇》中沒有不轉韻的詩。”

秦中的詩人楊子安楊鸞來拜訪我,剛好碰上我外出,回來後看見他留給我一冊他寫的詩。有一首《雪霽》說:“又瘦又冷卻有自己的性情,苦苦吟詩但卻不能達到工整。傍晚天才放晴,日上窗戶,照得硯池裏的水一片光彩。”《聞砧》說:“滿院苔痕都蓋全了,好幾重的門都掩映在樹影深處。”

我在江寧做官時,所欣賞的幾個年輕人秦澗泉、龔雲若、徐長卿,都中了科舉。而流落不得誌的,隻有車靜研和沈瘦岑。沈瘦岑善長古文,不寫詩。車靜研的詩也有值得保存的。他寫的《河南道中》說:“三月的陽春淡而不濃,舊的冰塊像石頭一樣透著寒冷。騎著跛驢找路人,家又離得很遠,傍晚山坳中還有老虎在瞪著血紅的眼睛。”《農家》詩說:“農場平得像鏡子一樣,稻草堆積如山,遠處的房屋旁有綠水有黃花,閑來倚著屋簷看過往的行人,南邊的人往北走北邊的人往南行。”

寶應的王孟亭太守,是樓村先生的孫子。丁卯年,來江寧拜訪我,帶著胡床坐在門外,等著主人請見,我們相交十分愉快。聘他修撰江寧誌書,朝夕都有來往。他曾講過樓村先生教人作詩,要以“三山”為師:一個是香山,一個是義山,一個是遺山。他有個侄子嵩高,字少林,少年風流倜儻,論詩不服他的伯父,而服我。寫《大梁懷古》說:“落葉驚動了旅客的魂魄,秋風中回首看中原。三花樹色開滿山丘,順著萬裏黃河直下孟門。壯麗的山河依舊在,慷慨激昂的英雄又有幾個在。信陵策士都如黃土一樣不值一提,獨有侯生知道報恩。”(王孟亭太守名叫箴輿)

揚州人張哲士和蔣秋涇交往很好。蔣秋涇十分自負,作《遊山》詩一首,程魚門誇他為“小謝”。他勃然大怒說:“分明是‘大謝’,怎麼會是小謝呢?”寫有《留別哲士》說:“就這樣徑自坐船走了,關心遠鄉的親人總是倚門而望。即使歸來也是明年三月了,沒什麼成就已經浪跡半生了。人世變幻萬千,期望在名山大川養老終年。和你在一起互相服侍安慰,愁聽見天空的大雁叫聲。”

哲士寫《寄懷》說:“依戀朋友的心情十分急切,安慰父母卻不敢遲遲不回。才告別了三天,已經是想念百遍。躲在簾下避日,追逐涼蔭,床卻沒動。不知道在江上的旅途,天氣是不是涼快一些了?”哲士寫《詠胭脂》詩:“南朝有投井的君王,北地沒有胭脂山,婦女愁怨。”因此而得名,人稱“張胭脂”。

中州的李竹門路過隨園,曾贈給我一首詩說:“園子坐落在六朝山色之中,拄杖出門先要上高台。碧綠的梧桐葉沙沙作響表示秋天將要來了,紅耦開花的時候客人正好到來。”詩文寫得十分清新。可惜剛過三十就死了。

我喜歡他的《詠鞭》詩說:“一事想來想去十分惆悵,恨我不能走在祖生的前邊。”《郊外》詩說:“山的走勢像潮水大多是北向,人心卻像大雁一樣隻往南方飛去。”

蕪湖人施長春,是一個英俊少年,有衛叔寶的別稱。我在江寧做官時,秦澗泉屢次向我致意,說:“準備渡江來拜訪你。”但後來卻死了。有《上塚歌》說:“白楊樹,種在城東路,野草萋萋是葬人的地方。提著飯盒酒壺出城而去,可憐今天又是清明節。富人的墳,都挨著山嶺,貧家的墳,在低凹的地方,墳中的貧富也不一樣,一樣的是澆酒卻不能喝。煙霧慘淡太陽西斜,提著飯盒又回來了。一股陰風飄來飄去,紙錢飛上天空落在那棠梨花上。”

十一

吳門顧星橋進士,詩才清絕超群。家中有月滿樓,藏書萬卷,海內知名人士,沒有不和他交情深厚的。我認為他是今天的鄭當時。

寫有《龍潭》詩說:“微風緩緩送來江濤聲,最好順著龍潭邊上的路走一走。一排排的綠樹可以做屏障,青山有一半都不知名字。閑情逸致還要去向紅塵中找,幽景對於宦遊在外的人十分有吸引力。晚上我要找茅屋住一夜,花前隻見酒店旗幟迎風招展。”顧進士名叫宗泰。

十二

姚申甫方伯和沈永之觀察是姑表親戚,姚的姐姐嫁給了沈永之。兩人年輕的時候,和我都在書院學習,每回都見方伯家派童子挑飯盒,供給他家子婿。兩人一起考上了鄉會科,沈永之寄詩給姚申甫說:“二老教育我們辛辛苦苦,愛女婿勝過愛他們的親兒子。每次都送來甘甜可口的飯菜,苦苦吟詩之餘常憶起這親情中的甘甜。”

沈永之中了殿試二甲第三名,姚申甫中了二甲第二名,以後的官衙沈永之總是比姚申甫差了一等:姚為觀察,沈就是太守;沈為觀察,則姚已是方伯了。沈永之又寄詩說:“平生最愛好居人之後,今日還應該讓弟一步。”我要趕往廣西應金撫軍的邀請,姚申甫寫詩相留說:“即使是將軍重視文人,那裏能比得上南國有這麼多的詩人朋友?”

後來四十年,姚申甫竟然做了廣西巡撫,我寄信說:“不料當日說的將軍,就是今天的你,可惜我不能來做你的慕僚了!”沈永之在書院寫《寄內》詩說:“在深深的院子裏無語獨坐看蝴蝶飛舞,小園子花兒鮮嫩使你卷起簾子來細看。”掌教的楊文叔先生十分欣賞這首詩。

十三

我在京都的時候,沈永之為我引見滿洲學士春台。春台自己說:“三十歲時,還目不識丁,跟著一個禪師靜坐三月,認為十分辛苦。一天傍晚,想提刀殺死禪師。抬頭看見月光,忽然有所頓悟,一寫詩就十分工整。”

有一首《塞外》詩說:“野外的湖水映著人的麵孔,青山中回響著馬嘶聲。浮雲連著帽子,殘雪隨著馬蹄。”十分雄渾偉岸。春台公十分喜愛永之和我,認為我們這兩個少年將來必定富貴,每次到他那裏,必定留下我們喝酒,讓我們住下,並且一定要讓侍妾親自來為永之和我敬酒。

十四

桐城相公七十大壽時,我和諸翰林向他祝壽,宴會後,相公賜於每個人詩扇一柄,寫有一首《田園雜興》說:“不知道風塵勞苦,隻知道與白雲流水做伴。偶然到市上去買畚箕,像拜神一樣穿上整齊的衣裳。”“小橋流水就在村莊的旁邊,稀疏的柳樹長在斜路旁的長堤上,聽不見車馬之聲聽不見叩門聲,雞鴨、豬仔自己知道回家。”“從茅屋上升起炊煙襯著屋上的白雲,雨後的池塘水十分新鮮。今年秋天要大豐收,稻苗長得已經高過行人。”“竹子做的小屋臨著水,籬笆彎彎曲曲地繞著亭子。這是我房子的本色,被人偷畫到畫裏。”“最辛苦可憐的就是村婦,布衣打扮紮著椎髻樸實無華。幹活還要帶著年幼的孩子,摘桑葉顧不得去摘花。”桐城相公終身富貴,而自己卻淡雅到這種地步,實在最難得。

十五

嚴瑞龍公做湖北布政使時,續寫《漢上題襟集》,招很多詩人前來唱和,這也是公卿中的雅事。傅辰三寫《感春》說:“春分剛好在二月中,分春的妙手喜愛春神。隻是憂愁花期過後,春天的容貌便一天減一分。”“夜裏月亮掛在枝頭星辰滿天,喝得半醉花兒也想留住人。深夜別怕風掀動衣裳,為了喜愛梅花不惜自己的身體。”《大雨戲作》一詩說:“雨一夜都下得淋漓盡致,像筆尖一樣打著窗紙。開始還是像蝌蚪一樣稀稀落落,過一會則像垂絲一樣。片刻之後一片濕淋淋的,就好像無字的秦碑。”很有東坡的風味。沈樹德寫《落花》說:“飛燕回到了樹林裏,遊魚吹起水泡。”葉聲木寫《送人》說:“吹酒的涼風穿樹而過,衝破煙水的明月升起在樓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