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係海仲 誌存高遠(1 / 3)

情係海仲 誌存高遠

約見航海界

作者:羅斌

從縱論海事仲裁的發展格局到呼籲對海商法框架調整充實,初次見麵的蔣弘女士給記者的印象是知性溫婉中不乏敏銳的眼光,工作作風嚴謹踏實,對海事仲裁事業的願景立意高遠。

以“打造亞太地區海事仲裁中心”為目標,海仲委上海分會以上海為發展基地深耕了12年,做強海事仲裁服務業,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環境建設,功不可沒。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全球航運緩慢複蘇新業態下,海事仲裁的生態建設、國際影響、體製創新等新動態依然值得期待,也是蔣弘女士勇於探索、津津樂道的話題。

蔣弘自謙地稱自己是海仲委一名“老兵”。20世紀90年代,蔣弘就工作於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海仲委北京總會),之後,其陸續擔任中國海商法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上海分會副秘書長等職,一直和航運、貿易、法律業界保持緊密聯係。此次履職是回“娘家”效力,和海仲情緣難了。

在她看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和政策的調整,海事仲裁已經邁入一個新的曆史發展期。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及長江經濟帶的蓬勃發展等,都成為海事仲裁發展的活力源泉。上海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和經濟地位,無論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還是自由貿易區試點,都為海事仲裁爭議解決機製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有機土壤。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以深水港、郵輪碼頭為標誌的硬件建設堪稱世界一流,集裝箱吞吐量雄踞世界第一,而以現代航運服務體係為標杆的軟環境建設卻任重而道遠。海事仲裁則是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家政策層麵上,《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於2014年3月出台,七項主要任務中包括“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核心是加快發展和創新高端航運服務業,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中心。”航運高端服務業包括與航運法規和理賠密切相關的海事仲裁。2015年1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齊備、服務優質、高效便捷、競爭有序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體係,確保現代航運業發展與航運轉型升級相適應。《意見》提出以航運中心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為重要載體,促進海運業和內河航運健康發展,切實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十一個方麵的主要任務中,就包括“強化航運法律服務能力”。其明確指出,“要完善航運法律服務體係,支持航運法律谘詢等服務機構發展,為航運企業提供高水平的航運法律服務。支持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拓展服務領域,逐步建立權威公正的仲裁員隊伍和符合國際慣例的仲裁程序,發揮本土仲裁機構在國際海事仲裁中的作用。”《意見》發布前,海仲委上海分會已經根據《上海市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規劃》製訂了《航運標準合同係列(上海格式)》第一分冊、第二分冊,在規範航運市場發展、幫助航運企業爭取談判主動地位等方麵已經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取得豐富經驗。海仲委上海分會根據《意見》的精神,將結合上海“兩個中心”建設和自貿試驗區改革的製度紅利,充分發揮在國際海事仲裁中的作用,與有關部門合作,進一步開拓創新,繼續為國內外當事人提供優質高端的海事仲裁法律服務。蔣弘女士認為,從近年來國務院、交通運輸部頒布的關於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係列文件中,足見國家行政機關對海事仲裁的高度重視,足見海事仲裁在現代航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撫今追昔,蔣弘女士對海事仲裁的成長壯大無限感慨。新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為打破西方對國際海事仲裁的壟斷地位,在周恩來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於1958年11月21日通過決議,決定設立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1959年1月22日,海仲委正式在北京成立,成為附設於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民間商會組織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受理國內外海事爭議案件的常設仲裁機構。1964年,為了發展遠洋運輸事業,周恩來提出造船和買船同時並舉的主張,得到毛澤東的同意,為此,專門成立了中國租船公司。中國租船公司與國外船東簽訂的租船合同裏麵第一次寫上了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條款。50多年來,海仲委解決了幾千件海事、海商、物流等爭議,有力地促進了國際國內航運經濟的發展,贏得中外當事人廣泛讚譽,已發展成為世界知名海事仲裁機構之一。為配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海仲委上海分會於2003年1月在上海設立,2009年又同時啟用“上海海事仲裁院”的名稱,並先後設立了漁業爭議解決中心、上海海事調解中心。2008年初提出,上海海事仲裁要在近幾年內成為全國海事仲裁中心,然後,進一步建設成為亞太地區國際海事仲裁中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為海仲委上海分會實現目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曆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