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曲(中)
騰賓
元代散曲作家。一作滕斌,字玉霄,黃風(今屬湖北)人。生卒年不詳。至大(1308-1311)年間任翰林學士,出為江西儒學提舉。後棄家入天台山為道士。有《玉霄集》。現存小令十五首。
〔中呂·普天樂 〕
柳絲柔
柳絲柔,莎茵細①。數枝紅杏,鬧出牆圍。院宇深,秋千係。好雨初晴東郊媚②。看兒孫月下扶梨。黃塵意外③,青山眼裏,歸去來兮④。
翠荷殘,蒼梧墜。千山應瘦,萬木皆稀,蝸角名,蠅頭利⑤。輸與淵明陶陶醉,盡黃菊圍繞東籬⑥。良田數頃,黃牛二隻,歸去來兮。
【注解】
①莎茵:像毯子一樣的草地。莎,即莎草。茵,墊子、席子、毯子之類的通稱。
②媚:嬌美。
③黃塵:暗用唐令孤楚《塞下曲》:“黃塵滿麵長須戰,白發生頭未得歸。”指官場上的風塵。
④來兮:為語氣助詞,相當於“吧”。
“數枝”二句:這是化用《玉樓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和葉紹翁《遊小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詩句。
院宇深,秋千係:這兩句是從馮延巳《上行杯》“羅巾莫遮香,柳外秋千出畫牆”和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亂紅飛過秋千去“等詩句中脫胎出來的。
⑤蝸角名,蠅頭利:比喻極微小的名利。《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⑥“輸與”二句:陶淵明,性嗜酒,又愛菊。參看白樸[雙調·寄生草]“但知音盡說陶潛是”注。陶陶,和樂的樣子。
【譯文】
嫩柳的枝條又柔又細,莎草如茵鋪滿大地。幾枝紅杏爭鬧著探出圍牆,深深的庭院裏把秋千係。好雨初晴,東效多美麗。看兒孫們在月下扶犁。官場的風塵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卻都在我的眼裏,回來吧,學陶淵明那樣回鄉隱居。
李致遠
李致遠,生平不詳。疑為江蘇溧陽人(孫楷第《元曲家考略》)。元初仇遠有《和李致遠君深秀才》詩,謂“有才未遇政何損,知爾不薦終當羞。”(見《金淵集》卷二。據《元曲家考略》轉引)倘即其人,則當名君深,致遠為其字,生活於元初,有才而窮困不遇。著有雜劇《還牢末》。現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數四篇。《太和正音譜》稱其詞“如玉匣昆吾”,形容秀氣內蘊,藏鋒不露。
〔中呂·紅繡鞋〕
晚秋
夢斷陳王羅襪①,情傷學士琵琶②。
又見西風換年華。
數杯添淚酒③,幾點送秋花。
行人天一涯④。【注解】
①陳王:指三國魏曹植,封陳王。羅襪: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生。”這裏指代美人。
②學士琵琶:用唐白居易《琵琶行》事。白居易曾為翰林學士,謫居潯陽時,因感琵琶女的彈奏技藝和飄零身世而作《琵琶行》,有句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故雲“情傷”。
③添淚酒:宋範仲淹《蘇幕遮》詞:“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④行人天一涯:《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複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
【譯文】
從與洛神相會的夢中醒來,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樣感傷。秋風又起流年易逝。幾杯酒下肚勾起傷心的眼淚,黃花幾點送走了秋光,獨自一人浪跡天涯。
〔越調·天淨沙〕
春閨①
畫樓徒倚欄杆②,粉雲吹做修鬟③,
璧月低懸玉彎④。
落花懶慢⑤,羅衣特地春寒⑥。
【注解】
①《樂府群玉》題作《春閨情》。
②徒倚:站立,憑靠。
③粉雲:形容柳絮。這句寫暮春紛飛的柳絮飄上樓頭思婦的發鬟。
④璧月:本指月圓如璧,這裏作為月亮的美稱。玉彎:指彎月。
⑤懶慢:形容落花萎謝無力。
⑥特地:特別,格外。
【譯文】
徘徊在畫樓欄杆前,白雲下春風吹著秀美的環狀發髻,圓月低低懸在玉彎。落花紛紛飄散,羅衣單薄,感到特別清寒。
〔越調·小桃紅〕
碧桃①
穠華②不喜汙天真③,玉瘦東風困。
漢闕佳人④足風韻。
唾成痕⑤,翠裙剪剪⑥瓊肌嫩⑦。
高情厭春,玉容含恨⑧,不賺⑨武陵人⑩。
【注解】
①碧桃:即千葉桃,花重瓣,白色或粉色,不結實。
②穠華:繁盛的花朵。③不喜汙天真:暗喻所寫的碧桃花為白色。
④漢闕佳人:漢宮美人。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這裏借以比喻桃花的美麗風姿。闕,宮闕。
⑤唾成痕:喻桃花似為美人的香唾所化。用趙飛燕唾花故事。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後(指皇後趙飛燕)與其妹婕好坐,後誤唾婕好袖。婕好曰:‘姐唾染人紺袖,正似石上花,假令尚方為之,未能如此衣之華(花)。’以為石華廣袖。”宋蘇軾《記夢回文二首》之一:“亂點餘花唾碧衫。”
⑥剪剪:整齊的樣子。
⑦“翠裙”句:寫翠綠的桃葉映襯得白玉似的桃花格外嬌嫩。
⑧“高情”兩句:寫白色的碧桃花有高潔的情操,討厭春天的繁華,不施脂粉,那美麗的花容蘊含著淡淡的哀怨。
⑨賺:誘騙。
⑩武陵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寫武陵漁人因捕魚迷路,無意中進入桃花源。唐宋詩詞和元曲中常把武陵漁人入桃源事與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逢仙女事牽合在一起,用作冶遊、豔遇的典故。這以武陵人指代冶遊獵豔之徒。
不賺武陵人:指不想招惹浮浪輕薄之徒來尋花問柳。
【譯文】
花朵香濃繁盛,不喜髒汙,保持天真本性,玉肌清瘦在浩浩東風中慵懶困倦,具有漢宮美人趙飛燕的千般風韻。花瓣上留著美人多少淚痕,一片片如翠綠裙衫襯著嬌嫩的肌膚,情不深摯、高尚感情,討厭春天的喧鬧,玉顏滿含愁恨,不欺騙武陵人。
馮子振
馮子振(1257~1314年),字海粟,號怪怪道人。攸州(今湖南攸縣)人。曾任承事郎、集賢待製。行文敏捷,一揮萬餘言,為時輩所稱。所作散曲豪放瀟灑,多寫閑適之情。現存小令四十四首,以《鸚鵡曲》最著名。
〔正宮·鸚鵡曲〕(序)
白無咎①有《鸚鵡曲》雲:“儂家鸚鵡洲邊住②,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餘壬寅歲留上京③,有北京令婦禦園秀之屬④,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且謂前後多親炙士大夫⑤,拘於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餘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之。
〔正宮·鸚鵡曲〕
山亭逸興
嵯峨峰頂移家住⑥,是個不唧口留樵父⑦。
爛柯時樹老無花⑧,葉葉枝枝風雨。
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
指門前萬疊雲山,是不費青蚨買處⑨。【注解】
①白無咎:即白賁,號無咎,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的《鸚鵡曲》當時很有名。
②鸚鵡洲:在今湖北漢陽西南長江中。
③壬寅歲:指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上京:即京城大都(今北京市)。下文“汴、吳、上都、天京”,汴指汴梁(今河南開封),吳指吳縣(今江蘇蘇州),上都指開平(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天京即大都。
④伶婦:女演員。禦園秀:生平不詳。
⑤親炙:親近受教。
⑥嵯峨:山勢高峻的樣子。
⑦不唧口留:不伶俐、不粗細。此句一作“旦暮見上下樵父”。
⑧爛柯:傳說晉代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在下棋。童子給他一顆棗核大的東西,含在嘴裏就不覺得饑餓。不一會兒,一局棋下完,王質回頭一看,砍柴的斧柄已經腐爛了。他回到家,原來已經過了一百年。見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樹老無花:指百年老樹,不會開花了。
⑨“指門前”兩句:是說門前青山,不用花錢買,盡可供自己欣賞。雲山:一作“青山”。青蚨,傳說中的蟲名,形如蟬,生子必依草葉。取其子,母即飛來。如果用青蚨母蟲和子蟲的血分別塗在錢上,到市上買東西時,或付母錢,或付子錢,各自都能飛回。見晉幹寶《搜神記》。後因以“青蚨”指代錢。
【譯文】
家搬到嵯峨的峰巔居住,是一個並不地道的山野樵夫,每日裏與圍棋為伍。相伴的是不開花的千年老樹,風雨摧折枝葉扶疏。老朋友曾勸我再回歸宦海,我說那裏遠遠不如我這山居。你看這門前萬疊青翠山巒和滿空繽紛彩雲,是不要花錢買的最的美的住處。
劉致
劉致(1258~1335年),字時中,號逋齋,石州寧鄉(今山西平陽)人。因父任廣州懷集令,流寓長沙。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為翰林學士姚燧所賞識,薦為湖南憲府吏,後任永新州判,曆翰林待製,出為浙江行省都事。卒,貧無以葬。鍾嗣成《錄鬼簿》稱他為“前輩名公”。現存小令七十四首,套數四篇。按:另有一劉時中,與劉致字同,江西南昌人,為元後期散曲家。
〔中呂·山坡羊〕
燕城述懷①
雲山有意,軒裳無計②,
被西風吹斷功名淚。
去來兮③,再休提!
青山盡解招人醉④,得失到頭皆物理⑤。
得,他命裏;失,咱命裏。
【注解】
①燕城:今北京城。
②軒裳:古代卿大夫的車服。這裏指功名利祿。
③去來兮:即“歸去來兮”,指辭官歸家。
④解:懂得。
⑤物理:事物的常理。
【譯文】
雲山有情有意,可沒有辦法得到官位,被西風吹斷了功名難求的傷心淚。歸去吧,不要舊事重提。青山善解人意讓人沉醉,得和失到頭來都是由於天理。得,是人家命裏有;失,是我命裏不濟。
張養浩
張養浩(1269~1329年),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自幼聰明苦讀,被薦為東平(今山東東平縣)學正。武宗時,任監察禦史,因直言敢諫,得罪權奸而罷官。仁宗即位,複起用,官至禮部尚書。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參議中書省事,因感仕途險惡,棄官歸隱。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又被召為陝西行台中丞,全力治旱救災,到官四月,即因勞累過度而死於任所。追封濱國公,諡文忠。著有《歸田類稿》。散曲集名《雲莊體居自適小樂府》,其中多為晚年歸隱後所作,在抒寫田園隱居生涯的同時,流露出對仕途風波的厭惡。此外還有一些關心民生疾苦之作,在元代散曲中較為難得。
〔中呂·山坡羊〕
潼關懷古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裏潼關路②。
望西都③,意躊躇④。
傷心秦漢經行處⑤,宮闕萬間都做了土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解】
①潼關:舊址在今陝西潼關縣東南,關隘在山腰,下臨黃河,形勢險要。為古都長安的門戶,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②“峰戀”三句:是說通向潼關的路上,群山聚集,波濤怒吼,關外有黃河,關內有華山,形勢十分險要。表裏: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