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第十三章

北宋封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承認其割據地位。

公元1004年

契丹大軍南下。

北宋與契丹訂立澶淵之盟。

公元1006年

北宋與黨項訂立和約。

公元1008年

真宗東封泰山。

公元1011年

真宗西祀汾陰。

公元1022年

真宗死,仁宗即位,劉太後垂簾聽政。

公元1033年

劉太後死,仁宗親政。

公元1038年

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

公元1040年

西夏在三川口大敗宋軍。

公元1042年

北宋增加向遼輸納歲幣。

公元1043年

範仲淹任參知政事,開始推行慶曆新政。

公元1044年

北宋與西夏達成和議。

公元1045年

範仲淹被免去參知政事職務,慶曆新政流產。

公元1049年

廣西儂智高據安德州,稱南天國。

公元1063年

仁宗死。英宗即位,曹太後垂簾聽政。

公元1064年

曹太後撤簾,英宗親政。

公元1067年

英宗死,神宗即位。

公元1069年

王安石任參知政事,設製置三司條例司,著手推行熙寧變法。

公元1070年

王安石拜相。

公元1076年

王安石再次罷相,熙寧變法受挫。

公元1080年

神宗改定官製。

公元1081年

神宗令攻西夏,大敗。

公元1082年

西夏攻占永樂城。

公元1085年

神宗死,哲宗即位,太皇太後高氏臨朝權同聽政。

司馬光任門下侍郎。

開始廢除熙寧新法。

公元1086年

司馬光拜相,同年去世。

公元1093年

太皇太後高氏死,哲宗親政。

公元1094年

漸複行熙寧新法。

公元1100年

哲宗死,徽宗即位,向太後權同聽政。

公元1101年

蘇軾卒。

公元1102年

立黨入碑。

公元1103年

蔡京拜相。

公元1120年

宋金訂盟,約定夾攻遼。

兩浙方臘起義。

公元1121年

方臘兵敗被殺。

公元1122年

童貫率軍攻打燕京戰敗。

宋軍再敗於遼軍。

金軍攻取燕京。

公元1125年

金軍大舉南下。徽宗禪位,欽宗登基。

公元1126年

李綱任親征行營使,主持開封防務,金軍被迫退兵。

李綱貶官。

金軍攻破開封。

公元1127年

金朝立張邦昌為楚帝。

徽宗、欽宗被金軍俘虜北去,北宋滅亡。

公元1127年

宋高宗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南宋王朝建立。

李綱罷相。高宗誅陳東、歐陽澈。

公元1129年

高宗逃到揚州。

金軍大舉進攻南宋。

高宗由揚州逃到杭州。

杭州發生苗劉之變。

高宗由明州航海南逃。

公元1130年

兀術率金軍從江南北撤。湖南鍾相、楊麼起義。

韓世忠在黃天蕩阻擊金軍。

金朝立劉豫為齊帝。張浚兵敗富平。金朝縱秦檜歸南宋。

公元1131年

秦檜拜相。吳玠和尚原大捷。

公元1132年

秦檜罷相。

公元1134年

吳玠仙入關大捷。

嶽飛收複襄陽等地。

金與偽齊聯軍攻打南宋。

金與偽齊聯軍以食盡而退。

公元1137年

劉光世被免去淮西宣撫使職務。

酈瓊叛宋降齊。

金朝廢劉豫。

公元1138年

宋高宗改杭州為臨安,作為臨時首都。

秦檜複相。

金歸宋河南、陝西地。南宋向金朝稱臣。

公元1139年

金朝內訌,撻懶因主持對宋議和而被殺。

公元1140年

兀術率金軍複取河南、陝西地。

劉錡順昌大捷。嶽飛進軍中原。

嶽飛被迫班師。

公元1141年

兀術兵敗柘皋。

高宗解除嶽飛等大將兵權。

南宋與金朝訂立“紹興和議”。

嶽飛被害。

公元1161年

海陵王率金軍大舉進攻南宋。

虞允文采石大捷。

李寶膠西大捷。

公元1162年

高宗退位,孝宗即位。

公元1163年

張浚主持北伐。

宋軍兵敗符離。

公元1164年

南宋與金朝訂立“隆興和議”。

公元1189年

孝宗退位,光宗即位。

公元1194年

光宗退位,寧宗即位。

公元1198年

趙汝愚罷相。

公元1206年

南宋北伐失敗。

公元1208年

南宗與金朝訂立“嘉定和議”。

公元1214年

金遷都南京(汴京)。山東紅襖軍奮起抗金。

公元1224年

寧宗死,史彌遠廢太子,另立寧宗養子趙昀,是為理宗。

公元1234年

蒙古與南宋聯合滅亡金朝。

公元1235年

蒙軍大舉進攻南宋,宋蒙戰爭全麵爆發。

公元1258年

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

公元1259年

王堅在合州釣魚城打敗蒙軍,蒙哥死於城下。

賈似道在鄂州同忽必烈私訂和議。

公元1261年

滬州守將劉整叛宋降蒙。

公元1262年

蒙古將李叛蒙降宋。

公元1264年

理宗死,度宗即位。

公元1271年

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

公元1273年

元軍攻破樊城。

襄陽守將呂文煥叛宋降元。

公元1274年

度宗死,恭帝即位,太皇太後謝氏臨朝聽政。

公元1275年

賈似道被殺死於漳州。

公元1276年

元軍入臨安,恭帝及太皇太後等被俘北去。

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奉益王趙曰正為帝,是為端宗。

公元1278年

端宗死。陸秀夫等立衛王為帝。

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元軍俘獲,堅貞不屈,後遇害。

公元1279年

張世傑兵敗崖山,陸秀夫負宋帝跳海而死,宋亡。

公元907年

耶律阿保機即汗位。

公元916年

阿保機稱帝,建元神冊。

公元920年

製契丹大字,詔頒行之。後又創小字。

公元922年

以耶律德光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公元926年

阿保機在回師途中病故。述律氏攝政。

公元927年

述律氏主持“選汗”。德光即位,尊述律氏為應天皇太後。

公元936年

耶律德光南下援立石敬瑭為後晉皇帝,取代後唐。石敬瑭割讓幽薊十六州給契丹,並向德光稱臣、稱兒。

公元938年

升幽州為南京,以皇都為上京。

公元946年

攻陷開封,滅後晉。

公元947年

改國號為大遼,改元大同。

德光死。永康王兀欲即位。改元天祿。設北、南樞密院。

公元951年

壽安王述律即位,號天順皇帝,改元應曆,即穆宗。

公元969年

穆宗為近侍小哥等所弑。

兀欲之子耶律賢即位,即景宗。

公元976年

詔諭史館學士,書皇後言亦稱“朕”暨“予”。

公元978年

謀殺蕭思溫案發,高勳、女裏被處決。

公元982年

耶律賢死。梁王隆緒奉遺詔即位,即聖宗。母後蕭氏攝國政。

公元983年

群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母後曰“皇太後”。改元統和。

公元999年

以韓德讓兼領北南樞密院。

公元1004年

遼宋訂立澶淵之盟。

公元1009年

承天太後病故。

公元1021年

立宗真為皇太子。

公元1029年

東京渤海大延琳反,建號興遼。

公元1030年

擒大延琳,渤海平。

公元1031年

遼聖宗耶律隆緒去世,子宗真繼位,是為興宗。母後耒辱斤拘禁齊天,自號法天太後。

公元1034年

欽哀太後策劃廢興宗而立少子重元。興宗獲悉後將太後囚禁。

公元1037年

封皇子洪基為梁王。

公元1042年

派遣蕭特末、劉六符使宋,提出領土要求。宋以富弼使遼,同意增歲幣。

公元1043年

洪基進封燕趙國王,知北南樞密院事。

公元1044年

遼征西夏。

公元1052年

以洪基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公元1055年

宗真病故,諡孝章,廟號興宗。

洪基即位,以重元為皇太叔,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公元1063年

平定重元叛亂。

公元1065年

立梁王濬為皇太子。

公元1075年

賜宣懿皇後自盡。

公元1077年

太子濬被廢為庶人。

公元1080年

封皇孫延禧為梁王。

公元1081年

張孝傑削爵為民,乙辛被囚禁。

公元1086年

皇孫延禧行“再生禮”。

公元1101年

洪基死於混同江行宮。

延禧即位,群臣上尊號曰天祚皇帝。

公元1103年

完顏氏統一生女真各部號令。

公元1112年

天祚帝鉤魚混同江,阿骨打頭魚宴逆命。

公元1115年

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建元收國。金攻陷黃龍府。

公元1116年

金陷東京。

公元1121年

天祚帝賜文妃自盡。

公元1122年

金占中京。

天祚帝出逃,賜晉王自盡。

公元1123年

蕭幹自立,號大奚皇帝。

金以燕京等空城予宋。張玨投宋。阿骨打死於返回上京途中,即葬。

公元1123年

吳乞買即金皇帝位。

公元1124年

大石自立,置北南麵官。

公元1125年

天祚帝為金將婁室所獲。

金複取燕京。分兩路南下。

公元1127年

金攻克汴京,擄徽、欽二帝北去。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公元1130年

立劉豫為“大齊皇帝”,世修子禮。

公元1135年

金太宗病逝。熙宗即位。他在位期間推行漢宮製度。

公元1138年

初用女真小字。

公元1142年

金宋議和,史稱紹興議和。

公元1147年

田玨一派漢官失勢,被殺。兀術領三省事並仍舊為都元帥、領行台尚書省。

公元1148年

兀術死。

公元1149年

完顏亮殺完顏亶自立。

公元1150年

罷行台尚書省。

公元1153年

遷都燕京,改元貞元。

公元1156年

頒行新官製。

公元1159年

營建汴京,準備南伐。

公元1161年

南遷汴京,侵宋。完顏雍在東京稱帝。完顏亮敗於采石,為完顏元宜所殺。

公元1162年

降前帝亮為海陵郡王,諡曰煬。

公元1165年

複與宋和。

公元1180年

降完顏亮為海陵庶人。

公元1184年

帝完顏雍至上京。

公元1185年

太子允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