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領導公信力,是指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以及社會公共生活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獲得下屬和社會公眾認同、信任、追隨的品質和本領。它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領導者的信任度、滿意度和支持度。在網絡輿論麵前,要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要做好輿論應對和輿論引導,把事件性處置和輿論引導有機結合,有效化解危機,防止輿論事態進一步擴大,維護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探討在網絡輿論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將有極大意義。
一、思想上要投入高度重視 政府要製定應急處理方案
網絡輿論與實體空間的群體事件不一樣。樹立權威,提高公信力,就要提前製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完善新聞發布製度,健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機製,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提高實效性,增加透明度。然而,當今多數地方的政府將群體性事件處理的焦點放在實體群眾性事件上,如,處理群眾上訪,而對網絡上民意的反映與突發缺乏充分的應對準備。
二、政府掌握民意的宏觀路線 對網絡輿論發展進行評估
若政府能掌握民眾的基本反映與判斷,研究網絡輿論發展的規律,掌握階層特點以及需要等等,從而將被動應付轉化成主動服務。能不能正確處置這些因素,也是衡量政府駕馭新型媒體能力的重要標準,在處理網絡輿論突發事件就可避免公信力下跌的後果。
三、政府的立場 態度堅定不移 堅持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
麵對網絡輿論中不符合事實的言論,政府的態度和立場須堅定不移,權威的聲音不能減弱。政府對事件的表達立場的態度要堅定而不可動搖。麵對謠言和謬論,權威的聲音不能有任何搖擺的姿態。隻有強力堅持,才能極大地增強網民的信心。遊移不定,隻會增添更多謠言和是非。例如此次的“東莞掃黃”事件,網絡輿論層出不窮,對政府采取的大規模掃黃的工作提出質疑。此時,政府必須要堅持落實掃黃精神,這樣才可以才保證政府的公信力。
四、政府建立完善兩項機製以應對網絡輿論事件
這兩項機製是:網絡輿論及時發現與正確引導機製。當網絡輿論事件萌發時,政府應當迅速穩定民眾情緒,積極給予民眾回應,澄清事實,以免之後輿論爆發時事態的擴大。同時,政府也應當扮演正確引導網民輿論的指引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p2cv22gwDb7XQ0k9faP50qO6BdvILmhAF0-1-hZc6N4rF37mACSdE7vXIwK5myxt0TMk-Sv9NkVvmb2EqPMYK.
[2]劉玉瑛.領導者公信力[M].北京;新華出版社著,2010:7頁.
[3]項平.《公共網絡輿論事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著,2012:45-49頁.
作者簡介:
唐莉(1993-),女, 福建漳州, 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