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貝
作者:
1991年12月25日下午,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下台的消息傳到了中南海。在這個曆史的重要時刻,如何作出決策,考驗著中國最高領導層的政治智慧。
27日,中央有關蘇聯解體對策的討論隻進行了半小時。據《李鵬外事日記》記載,這次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主持,對蘇聯解體後的形勢作了分析。一致同意,我方承認原12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中國要堅持社會主義,隻要把經濟搞上去,就什麼也不怕。”會上江澤民這樣表示。他隨即指示外交部趕緊給正在俄羅斯等國訪問的對外經貿部部長李嵐清發電通知這些相關國家。
27日這天,中國官方媒體相當低調。《人民日報》僅僅在國際版刊發了蘇聯解體的消息和一篇記者特寫《紅場易幟紀實》,文中提到紅場上人們的感情 “十分複雜”。28日,中南海會議的決定刊發在《人民日報》頭版,國際版除了一些國家承認俄羅斯等國獨立外,還引用塔斯社報道說,今年盧布發行量劇增,前三季度物價上漲96%,似露憂心。
此前一周,12月18日,俄羅斯政府接管克裏姆林宮。同日,中國外交部部長錢其琛指出:“蘇聯這座大廈徹底坍塌,也就是這一二十天的事了。”他提出派代表團訪問蘇聯,由外交部副部長任團長。
出發前夕,國務院總理李鵬表示需要派位部長去,並由“政治團”改為“經貿團”探路。此刻各加盟國尚未獨立,不宜以政治團名義出訪,但保持交往卻不可耽擱。
中國代表團初到時,談判進展較慢,而當27日中南海會議後,錢其琛致電原蘇聯各國外長告知承認其獨立,並準備談判建交後,中國代表團受到各國熱情接待。
曾任中國駐俄羅斯公使的周曉沛在一篇文章中透露:當時“根據指示,一旦蘇聯政府公開承認某共和國獨立或正式宣告自身解體,立即按‘承認、建交、設館’的一攬子三部曲,一舉解決與原蘇聯各國的關係問題”。
(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