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1 / 3)

BenjaminFranklin(1706—1790)為十八世紀第一偉人。於文學科學政治皆冠絕一世。其自疆不息勇猛精進之氣。尤足為青年之典型。斯篇乃其七十九歲所作自傳。吾青年昆弟讀之。倘興高山仰止之思。群效法其為人。則中國無疆之休而不侫所馨香禱祝者也。原書辭繁不可備譯。譯其青年時代者。叔雅識。

一、予八歲入小學。予父有子十人。欲如當時習俗。以其什一事上帝。望予將來得為僧侶。蓋予幼而善讀。(不能讀時予竟不複記憶故知能讀必甚早也)諸父執複群許其他日必成學者。故予父遂有此意。予叔父班家明亦讚成之。且謂予苟有意習速記術則將舉其所記牧師說教辭若幹卷。盡以授予。以為初學模擬之資也。予入小學之年雖由一年級之中漸升為全級首席。尋遷至上一級以備年終更升入第三年級。然在校實不及一年。因予父以家族之累過重。大學教育之資無力籌措。又聞其與友朋談。謂為僧侶者前途難期榮達。故遂變其初誌。命予退學。轉入當時頗負盛名之焦吉包雷氏所設書算學校。此君溫良善誘。教育有方。克盡厥職者也。予從彼未久即能書。然於算術則絕無進步。十歲時遂退學而歸。助予父從事業務。予父業造燭及肥胰。此業本非其素習。抵美洲後始從事於此。以其所操染業需要甚少。所入不足以支家計也。故予既歸遂使予切燭心。納熔臘於型中以製燭。照拂店務或供奔走焉。

二、予不喜此業。堅欲浮海。而予父。大不然謂然以所居近水。常遊泳蕩舟其中。夙能泅水操舟。與群兒乘舟時例由予操縱之。遇困難時尤然。餘時予大抵為群兒之首領。往往陷彼曹於困境。今試舉一端。雖當時之處置未當然亦足以見少時急公之精神也。

三、與水車相接處。有鹽沼焉。潮滿時吾曹慣立其邊以釣鰷魚。踐踏既甚。遂成泥塗。予建議築一埠頭以便立足。適有在澤畔建新屋者。其傍堆積石瑰甚多。極便吾曹築埠之用。予以示吾之儕輩。使取材焉。其晚工人既去。予遂集嘻戲之伴侶多人。同運石塊。奔走甚勤。有如群蟻。石之巨者有時以二三共舉之。終盡運之而吾曹之小埠頭遂成。次晨工人亡石大驚。卒得之於吾曹之埠頭。乃查究為孰所運。吾曹之事遂發。儕輩皆大遭嗬斥。多有為其父所痛責者。予雖力辯此役之有功。予父終喻予以不正之事必難有功之理也。

四、予意讀者當欲知予父為何如人也。彼之體格極佳。修短適中。且甚強健。頗有才。既工繪事複稍能音樂。其聲清朗悅耳。一日之事務既終。時時奏忽雷而歌。其音極可聽也。彼又有機械學之天才。遇無可如何時。能使他業工人之器具。然其最大長處則在聰明睿智。能於公私疑難下正確之判斷也。彼有多數子女賴其教養加之生計艱難不得不委身業務。未嚐從事於公共事業。然予憶常有顯者來訪。與之商酌城市及其所奉教會之公事。於其判斷忠告皆深表敬意也。私人遇有困難來求其教者亦不少。且常被推為調人以排難解紛焉。又好招良朋鄰裏會宴於家。每以賢明有益之事為談資。籍以啟迪其子女。以此使吾曹致意於人生之善良正直敏勉諸德。至於酒饌則不甚措意。烹調之美惡。入時與否。滋味若何。及比較若何。皆非所顧慮。故予於此等事亦遂絕不措意。無論進何食品視之全若無關。雖至今日。苟於進膳數時後。叩予所進何物。不能答也。予之不知味在旅行之際頗覺其便。而予之伴侶以辨味過精。難得可口之食物。往往覺其良苦也。

五、今更述予之事。予從事於予父之職業者更曆二年。直至予年十二時止。予兄約翰。素習此業。會彼授室。去予父而獨立自營於羅德島。予似必將繼彼而為製燭工矣。然予厭此業如故。予父憂苟不使予就適宜之業則予將效予兄焦霞逃之海上為舟子。故時時攜予散步。使觀木工、瓦工、轆轤工、銅工之操作。欲觀予性之所喜。使執業於陸上。予自是乃好觀良工之操作。且獲益不少。苟工人不易覓時。能於家中辦小工作。實驗之興勃發時且能自製實驗之機械焉。予父其後終決意使予操刀劍業。予叔父之子撒密爾習此業於倫敦。此時方設肆於波士頓。乃送予往其肆學習。彼以望報致予父不懌。故未幾予複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