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磨杵成針
【釋義】杵:舂米或搗物用的棒槌。把鐵棒磨成繡花針。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出處】明·陳仁錫《潛確類書》。
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生於中亞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5歲時,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隨即開始認字讀書。他天資聰穎,到10歲時已讀了很多詩書。
李白的父親是個富商,家裏很有錢。李白從小養成好玩的習慣,因此不用功讀書,往往讀了一會後,就放下書本,到外麵閑逛去了。
一天,李白又讀得煩心起來,便到野外去遊玩,。在一條小河邊遇見一個老婆婆,正在石頭上用力磨一根大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幹什麼啊?”
老婆婆抬頭瞧了瞧李白,回答說:“孩子,我這是在把它磨成針哪!”
李白驚奇極了,說:“啊,這麼粗的一根鐵棒,要把它磨成針,能行嗎?”
老婆婆笑笑說:“不停地磨下去,這鐵棒會越來越細,隻要堅持不停最後一定會被磨成針,怎麼不行呢?”
李白聽了很受感動,受此啟發於是下決心堅持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