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看了副將一眼,蒙恬便毫不猶豫的拔出腰間的長劍,一下子便刺穿了副將的胸膛,冷冷的對一眾將領道:“再敢有言投降者,莫怪本將軍劍下無情。”
說完之後,蒙恬便令親衛拿來地圖細看起來。
陡然,蒙恬眼前一亮,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地點說道:“傳令下去,全軍向西撤至涇陽。”
涇陽,位於涇水東岸,距離鹹陽北不過五十餘裏。
蒙恬之所以選擇這裏,乃是因為涇陽目前還掌握在秦國手中,更關鍵的是,涇陽西的涇水之上,有一座橋梁,正好有利於大軍向西撤退。
如果從涇陽撤退的話,正好避開鹹陽城內的魏軍,這對蒙恬來說,可謂是絕處逢生之事。
在下達完命令之後,蒙恬便率領數百親衛率先離開秦軍大營,騎馬向西而去。
蒙恬這一去,下麵的將領徹底亂了陣腳。
不說其他,單說此刻向西撤退,不知有多少人要死在魏軍的刀槍之下。
再說,這些將領之中,並不是每個將領都誓死忠於秦國,更多的是,為自己的生命考慮。
故而,蒙恬這一走,不但使得秦軍徹底軍心大亂,更使得不少將領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
不少將領來到自己的陣前之後,紛紛向下麵下達了向魏軍投降的命令。
當然,下麵自然有不服之人,說自家將軍是是叛秦,將領便苦口婆心道:“隻怕你們還不知道,大王早就逃了,蒙恬將軍也逃了,現在的鹹陽,已經被魏軍大將靳歙給占了。”
將領這麼一說,下麵的一眾將士哪還有戰心?
不說其他,這些將士都是數百年世世代代生活在渭水、涇水兩河之間,又怎麼做出背井離鄉之事?
故而,將領的話還未說完,下麵的將士便徹底亂了,不少軍隊成建製的行對麵的魏軍投降,使得整欲和他們血戰一場的魏軍十分詫異。
王翦在收到這一消息之後,心中明悟應該是靳歙已經占領了鹹陽城,故而秦軍將士才會如此。
故而,王翦下令道:“隻要秦軍將士放下武器投降即可,嚴令魏軍將士隨意虐待、毆打秦軍將士,違令者,殺無赦!”
王翦的命令一出,自然無人敢於反對。
要知道,王翦治軍極嚴,當年在晉陽之時,有將士無端毆打晉陽當地百姓,便被王翦當眾斬首示眾,而其中,甚至有一名校尉,而這名校尉,乃是廷尉韓非的親眷。
至此以後,隻要在王翦麾下,再無人敢於虐待敵方的俘虜、百姓,更遑論毆打了。
而靳歙之前派出的那三千騎兵先鋒,在距離鹹陽西八十裏的地方,遇到了李信率領的八百秦軍。
“衝鋒!”
魏軍先鋒看到前方的秦軍之後,想也不想便下達的衝鋒的命令。
魏軍這三千人都是騎兵,而李信手下這八百人,則全是步卒。
原本李信及其部下,也是有幾十匹戰馬的,可為了能讓嬴政等人盡快趕路,李信便將戰馬全都讓了出來。
所以,到了現在,李信及其手下,沒有一匹戰馬。
這也意味著,此番李信並沒有打算活著回去。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正是有著這樣的打算,麵對奔襲而來的三千魏國啟稟,李信頭腦前所未有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