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四、誤判(1 / 2)

此時,李信麵臨這一個困局。

如果李信堅守重泉的話,龐癝很有可能會繞過重泉,進攻重泉西側的城邑甚至櫟陽。

可如果李信撤軍的話,那便意味著魏軍在洛水西岸徹底站穩腳跟。

以後,除非能夠大敗魏軍,否則根本就無法趕走魏軍了。

而按照之前李斯的計策,嬴政下令李信從重泉撤至櫟陽。而櫟陽,距離鹹陽也就百餘裏的距離。

雖說此時秦國已經將國都從鹹陽遷往了雍城。

可對秦國而言,鹹陽依舊是秦國最重要的城池,秦國君臣仍舊在這裏處理公務,往雍城遷移的,不過是物質以及不必要的行政部門而已。

上至秦王嬴政、國相李斯,下至販夫走卒,仍舊呆在鹹陽。當然,嬴政後宮的妃子及一眾大臣的家眷已經被遷往了雍城。

三日後,李信率領十萬大軍從重泉城出發,向西趕往櫟陽。

而李信的這一舉動,意味著秦國徹底放棄了洛水西岸的上百裏土地。

在李信從重泉撤退的那一刻,魏國一眾將領紛紛請戰,誓要將李信的十萬大軍殲滅在洛水西岸。

而龐癝則力排眾議,在李信撤退這一路上,並未對其發動過一次進攻。

龐癝麾下的一眾將領十分不解,紛紛問其原有,龐癝沒有回答。

一眾將領不知道,但龐癝本人心中卻十分明白,魏國國內儲備的糧草已然不多。

不要以為魏國富有,糧草就十分充足。

其實,魏國府庫中的糧草是十分充足,可也經不起數十萬大軍的連年消耗。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糧食的產量並不高,雖然龐癝已經大力改革農具,可所起到的作用依舊有限。再加上這些年來,戰事一直從未停歇,雖然經過戰爭,魏國的領土擴張了近一倍,可新占領的領土中,無論是河西還是晉陽、靈壽、燕地,都經曆的戰火的荼毒,故而魏國要給這些新占據的土地免稅,讓其恢複民生,更要收攬那裏的民心。甚至,好要向一些被戰爭破壞嚴重的地方賑濟災民。

故而,魏國府庫中的糧草便因此而消耗倍增。

也因此,一開始龐癝就不願意打這一仗。

可秦國當時已經做出了與魏國決一死戰的姿態,魏國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再加上蒙恬的橫空出世,故而,龐癝才親自指揮這一戰。

但也緊緊如此而已。

對於現在關中地區的領土,魏國短時間內是沒有占據的欲望的。

不是不想占,而是怕消化不良。

但對於這些,軍中一眾將領是不明白也不理解的。

但即便不理解,在龐癝的命令下,這些將領也不得不乖乖服從。

而且,龐癝也不敢將國內糧草緊張的消息告知眾人,一是怕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軍心動亂,二是怕秦國知道消息之後會和魏國進行長期對峙。

對於秦國的一舉一動,龐癝都是知道的。他也知道秦國派上大夫姚賈偷偷前往楚國,想要與楚國商議聯合伐魏之事。因為現在姚賈已經被魏國南陽郡守押送往了大梁,而通過尉繚書信中所說,龐癝自然是知道這一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