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比肩接憧用來形容如今的大梁城絲毫不為過。和如今日益繁華、用不到百年時間已經成為了天下間僅次於陶地的繁華大城的都城大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魏國國勢日益衰落下來。
時值魏圉繼承王位的第十九個年頭,魏國國勢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早已沒有了百年前文侯、武侯時期的縱橫天下,現如今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在秦國的強大兵之下,魏國如同一隻弱小的羔羊,每每損兵折將,而後被迫割地求和。魏圉繼位以來的這十九年,魏國已經在秦國手下丟失了三十多座城池,損失兵將更是達到了二十萬。
不過這些都和龐癝無關。作為沒落貴族出身的龐癝家道已經衰落到了與平民一般的地步了。
遙想百年前龐癝的高祖龐涓曾任魏國大將軍,甚得魏惠王看中,龐涓也不負魏惠王的看中,屢次擊敗列國軍隊,更是率軍打到強秦的國都鹹陽城下。
不過隨後的龐涓便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勁敵:孫臏。
而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先有圍魏救韓,後有圍魏救趙,最後孫臏在馬陵用計擊敗魏國大軍,龐涓也在那時便自刎而去。
隨著馬陵之戰的結束,魏國精銳盡失,稱霸天下的勢頭便被生生遏殺,秦國便乘此時魏國兵力空虛之機迅速出兵占領了河西之地,而後勢不可擋的迅速東進,一路橫掃列國兵峰。
可憐魏國先祖文侯、武侯開創的大好局勢一朝喪近,魏國也從此由戰國第一強國成為了隻能和韓國廝混的中流國家,而後再沒有雄起過。
此時時值周赧王五十七年冬,秦趙長平之戰結束還不到一年時間,四十萬被坑殺的趙國士兵的鮮血還未完全幹涸,秦國就又急忙攻擊趙國都城邯鄲,想要一鼓作氣蕩平這個關東六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與自己抗衡的軍事強國。
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還未下,秦王便急不可待的命五大夫王陵率三十萬秦軍到達了邯鄲城下,趙國上下也是誓死抵抗。邯鄲城內的老幼婦孺全部出動守城抗擊秦國的侵略。
長平一戰擊碎了關東六國抗秦的心,也使得趙國臣民上下一心,眾誌成城。秦軍的殘暴,以往大多數人都隻是道聽途說,這一次卻是親身經曆,四十萬趙國士兵被坑殺,使得趙國全國上下家家披孝、戶戶戴孝。為了守衛身後的家園,趙國上下開始了與秦軍的殊死搏鬥。
此時的大梁頗為熱鬧,每天趙國來往各國的使者都會經過此處,而這前幾天趙平原君趙勝在門客毛遂的幫助下說服楚國出兵之後又再次來到大梁,想要說服魏王出兵解救邯鄲之圍。
然而魏王魏圉早已在這十幾年來的屢次損兵折將、丟城失地中被秦軍殺破了膽,秦王隻是派使者來大梁城輕輕一嚇唬,魏王便急忙派使者前往駐紮在趙魏邊境命令駐紮在此處的十萬大軍停下前往邯鄲的步伐,生怕下一個遭殃的便是魏國。
無奈之下,平原君趙勝隻能通過迂回之策說服信陵君魏無忌,希望通過魏無忌能夠說服魏王出兵救趙。
平原君趙勝與魏無忌乃是連襟關係,魏無忌的親姐姐便是趙勝的夫人。平原君趙勝身為趙國國相,邯鄲被破的話他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而信陵君無忌的親姐姐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而魏無忌屢次麵見魏王,希望能夠說服自己大哥出兵救趙。可一天天過去了,魏王屢屢拒絕,後來更是連魏無忌的麵都不再見。無奈之下,魏無忌便想自己獨率門下三千門客獨自救趙。
身為夷門令的龐癝也有報國之心,隻是現在家族早已沒落不堪,自己的這個夷門令還是花盡了家中最後一筆餘財並托了無數的關係才勉強得來的,故而此時也是有心無力,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魏國迅速衰落,幾到破滅的邊緣。
之所以龐癝要當這個夷門令,乃是因為這夷門之下有一大賢:七十多歲了還是監門小吏,也就是現如今自己手下的收稅小吏侯嬴。
別看侯嬴這老頭已經七十多歲了,看上去蒼老無比,平時話也不多,與普通老人沒什麼兩樣。龐癝與之交談過之後便發現此人胸懷韜略,與薑太公一般都是大器晚成之人。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侯嬴也不例外。這不,這些日子信陵君魏無忌便接二連三的宴請侯嬴。且每次都會親自駕車來到夷門處,無論侯嬴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為,魏無忌都會站在旁邊含笑看著侯嬴,絲毫不以為杵,反而之後更加的恭敬有禮。
身為夷門令,龐癝自是把侯嬴的行為舉止瞧了個清清楚楚,故而每每都暗地裏勸他:“以公子的賢明,能夠禮賢下士已是不易,而侯老頭你卻每每做出出格的舉動,就不怕公子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