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為他們親眼見證,新的天下共主——呂國之伯侯稱王大典。
二是因為,他們在此,看到了呂國和其餘諸侯、氏族不一樣的事物,那就是呂國上下,和睦相處,天下其餘地方,卻是不曾見過。
三是因為呂國人人高興不已,絲毫不為如此大的建築,而怨憤君主。
……
總之,他們似乎有種錯覺,像是看到了將來,呂國會在這些在場的呂人們的引導之下,覆滅自己的邦國、氏族,完成真正的一統。
……
時光荏苒,轉眼已經到了午時。
“稱王大典開始,請吾王登台。”
隨著禮官的一聲高喝,呂駱著一身,根據他記憶中的王服,由呂國織人,織造而成的,繡著日月星辰蟲……穀等十三章的王衣,登上了稱王高台。
之後,禮官示意,巫卜史誦讀呂駱稱王之祭祀天地的旗幟之文書。
巫卜史,從高台邊上,走到了高台中央,然後誦讀祭文。
“天地華宇以來,人民之史,萬萬載,今有呂氏,聚天地人三才,為萬民表率,……借此良機,稟告天地,正位稱王,王者,號令天下之主也,是以天授命,呂氏承嗣,為天下之王也。”
祭文念完之後,呂國禮官很快宣布,稱王大典進行下一個環節。
“祭文罷,王者焚書禱告,以示天下來年風調雨順,萬民和睦。”
呂駱聞言,走到了高台中央大鼎處,將置於旁邊案幾上的烏龜之甲,投入火燒正旺的大鼎之中,然後閉上眼眸,嘴唇細語,旁人聽不見。
過了一刻時辰之後,呂駱睜開雙眼,高聲喝道:“列祖列宗,庇佑子孫,天上神靈,地下後土,願護佑天下之臣民,無有征伐,和睦相處,萬世於一,大德其德,大道其道,人民安康。”
呂駱禱告完了之後,呂國禮官再次喝道,以示進入最後一個稱王大典環節。
“臣民山呼,王者執圭,冠帶王冠。”
“呂王萬年。”
“臣小民,拜見大王。
願呂國萬年,大王萬年萬萬年。”
臣民山呼之時,呂國的一些隸臣妾,手以板捧冠帶、玉圭,朝著呂駱而來。
不過片刻,便到了他眼前。
這個時候,呂國禮官再喝道:“王者承冠,承天下之重任,玉圭載萬民之史實。”
幾名隸臣妾,給呂駱帶上了王冠,將玉圭交到了他手中,整理其衣冠。
做完這些之後,恭敬地退到了一旁,目不能視之呂駱,以示尊崇。
呂駱享受王稱王大典的樂趣之後,走到了稱王高台前方,對著台下眾人喝道:“從此之後,汝等呼吾為大王,吾己稱寡人。天下更名易姓,呂國之天下也。
臣服吾者生,逆我者亡,呂國萬年萬萬年。”
稱王大典結束後,呂駱趕到了呂國明堂,進行冊封天下諸侯、氏族,宗室。
封女艾為王後,其弟為齊侯,於後世山東地。
其父為太上王,效仿北齊高瑋,敕封其大父為無上王。
其餘宗室,一一受賞。
敕封天下諸侯、氏族六千。
吳氏為吳賀為吳侯,姒開為歸侯,其餘不一二足,皆有敕封開國。
後世有詩讚曰:呂王亮亮,不世其昌……載歌載舞,為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