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些,如何比的一邦一氏之長,所賜信物。
這麼一來,也就能夠知道,他們為何會這樣驚詫了。
幾名商賈,見自己等人,在呂國這樣的大國,受到了這麼高的禮待,再加上這個時空的商業,算是呂駱締造的,這樣算起來,呂駱還是商賈們的祖師。
他們連忙朝著呂駱行禮道:“多謝上國伯侯。”
行禮之後,退了幾步,幾名商賈轉身離開了呂國的府邸,前往呂國輕重六府,去交割呂駱安排得事情。
當商賈們離開了呂駱的舍中,呂駱望著門口,笑了笑,嘀咕:“慈商賈,雖占了我呂氏之利,自以為得利,殊不知,吾以其人,播我名聲於下,對其霸下之利,大之何止十倍、百倍、千倍,足利後世也。”
“可歎,可笑,自以為得利,實則吾棋盤之上的棋子也。”
呂駱沉吟之後,掀開自己舍中的一塊簾布,望其大笑。
“哈哈哈……”
“成功一道,又近了一步。”
所謂的霸下,便是統一夏朝下。
一直以來,呂駱和呂國的重臣們一致認為憑借武力統一下的話,恐怕會不長久,很快崩潰。
反之,若是示德仁於下,萬民歸心,呂國在穩固發展了之後,統一下的施行戰陣之力更為強盛,而道德傳揚下,兩者結合,統一了夏朝下,呂駱也就不用煩心,到時候自己創立的下,在子孫手中,幾代之後,像夏朝這樣被人篡奪或者崩潰。
呂駱笑完之後,繼續處理呂國政事。
……
就這樣,呂國又休整了幾歲,吞噬了些許部落和國,國力進一步增強,人口達到了五萬,兵力逾兩萬。
經過數年的東征西討,野心膨脹的駱千裏,於呂國明堂召集呂國的大臣,商議下一個國策。
呂國明堂之中,呂駱望著濟濟一堂的呂國大臣們,威儀凜然地道:“諸位我呂氏重臣,如今呂國境內部落與邊境邦,不服者,業已平定。如今我呂氏越發強盛,不知諸君以為,下一個國策,該如何是好?”
呂駱話音剛落,就有大臣出聲道:“伯侯,雖然下聞我呂氏德仁賢名,然近處諸侯、氏族,卻知我伐氏族,平邦之事,勢必不滿。
是以,吾以為,不當再討諸侯、氏族。”
這名大臣,不是別人,乃是呂氏正宗出身,新晉的呂國諸史之一的官吏。
鑒於呂駱連年對境內不聽話的部落和邊境邦用兵,雖然下知道呂國強大、德仁,但是恐造成邊境諸侯、氏族恐呂,也不好,所以出聲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