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視一笑泯恩仇,見事情也有了決斷,故各自施禮道:“芮侯請。”
“魏侯請。”
兩人此刻,像是昆仲兄弟般,和睦相處地離開了呂駱的宅舍,奔著通往下的呂邑大門而出,回奔本國。
至此以後,呂駱的賢名,再一次擴大,因為芮、魏二國之主,把這個事情,跟爭李樹的兩國族人了之後,眾人紛紛讚揚呂駱的賢明。
隨著,兩國起源於呂國的商賈之類,帶著貨物到下各個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將這些事情,帶到了其餘諸侯、氏族。
呂駱的賢明,不僅僅在呂國流傳,甚至整個夏朝下的人都知道。
呂駱平時,除了處理呂國政事,便是為了其餘諸侯解決事情。
即便如此,呂駱也沒什麼好的。
……
魏侯、芮侯的事情過後,呂駱風平浪靜地過了數月。
眼看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可是呂駱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最近變冷了。
夏曆十月,氣寒冷,呂駱正坐在旁邊燃燒的庭燎邊,一邊烤火,一邊看甲骨上的文字,一邊又看著木刻上的文字,一邊批示。
這樣一幕,令人不難想象,呂駱自然是在處理呂國堆積如山的政事。
隻是,令呂駱沒想到的事,寒冷的季節,仍然有異姓諸侯、氏族的人,前來自己這裏打擾自己。
不過,這次來的,倒不是一國之君,而是一些穿著打扮,形象五顏六色的商賈。
商賈們進了呂國的明堂,便朝其行禮道:“外邦民,見過上國伯侯。”
“嗯……”呂駱聞言,點零頭,還是蠻喜歡這種感覺的,所以當即回應道。
心中思索,醞釀就一番之後的呂駱,向其詢問道:“爾等所來,為何事啊?”
“啟稟伯侯,吾等乃是因為布帛之事而來。”商賈們隨即異口同聲,地回應道。
在簡單的問過以後,呂駱也親自看過了商賈們帶來的布帛,柔軟細膩,十分不不錯。
布帛是不錯,可是呂駱知道,他們這,不是來孝敬自己的。
是以,一副肅然的樣子,道:“汝等所來何事啊?”
“外臣之見伯侯,無他,聞伯侯賢明,特來請之以公正,究竟丈量布帛,吾輩商賈,誰人之錯,以至於,販之卻不可得賣。”一名外地商人,朝著呂駱行禮道。
“是啊!是啊!”一名置百端(攤子)於呂國市肆的賈人(擺攤的商人),附和道:“若無公正,其後商賈之業,廢也,吾等之囊澀也,國之物豐,不能交易,奈之如何。”
“是極,是極!”又一名異姓商賈道:“我等數人,布手知尺,以手為掬溢,此先賢之所傳也。”
那名商賈到這,撫了撫自己的胡須,繼續道:“然,諸位異邦兄弟,卻道布帛之尺度,販之不正,隻因是吾輩高低胖瘦不同也,故手之不一,尺度不似,而爭議頗巨,因此,皆至伯侯之舍也。”
呂駱聽了他們所,微微一笑,連道兩聲:“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
呂駱這個時候,如何不知道,這些商賈們是因為相互交易布帛,卻因為人們習慣了以手為尺,身為丈的先賢所定尺度,但是遇到了今這種,各個手長不一樣的情況,那也是千年一遇,恰巧他們知道呂國伯侯呂駱賢明,善為人決斷不公之事,所以眾商賈,不畏嚴寒,至呂國,尋呂駱決斷。
呂駱笑了笑,霎時間,卻是思索起了自炎帝魁隗氏至今,三千年至今點滴之事,以解今日,眾人之矛盾。
其餘商賈,也不相打攪,靜候在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