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設生態文明 築夢大美龍江(1 / 1)

建設生態文明 築夢大美龍江

奮鬥之聲

作者:本刊評論員

大小興安嶺林區是黑龍江省殊可珍貴的綠色財富,生態資源豐富,生態景色秀美,是黑龍江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過程中除綠色農業之外的又一大自然環境優勢。當前林區全麵停伐之後,中心任務是保護和發展林區生態資源,凸顯大小興安嶺林區的生態價值和審美價值,相對應的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大美龍江建設,從而把自然環境優勢變為發展林區生產力的獨特優勢和稀有資源,打造生態強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講話精神,創新實施國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0——2020)》,就是要全力保護好和發展好大小興安嶺林區的生產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築夢大美龍江。到2020年,全麵建成“生態優良、產業優化、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在全國林區率先建成生態文明示範區。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要築牢祖國北方的綠色長城。大小興安嶺林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是我國麵積最大、緯度最高、國有林最集中、生態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態功能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國家長遠木材供給等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作為黑龍江、鬆花江、嫩江等水係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對保持水土、調蓄洪水、保障農業高產穩產適宜的生產環境、維持全國和東北亞區域生態協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生態需求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應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林區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工程和第一位任務。堅持做到再困難也決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難也決不拚資源換取暫時利益,再困難也決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短期的經濟增長。建立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機製,發展生物經濟、生態循環經濟,把資源環境優勢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打造林區生態產業格局。要全麵深化林區體製機製改革,以思想解放和觀念創新帶動體製、機製創新,破除束縛林區生產力發展的障礙。為林區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提供製度保障。要著力解決林區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增強林區幹部職工發展林區生產力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林區群眾享受到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的經濟成果和社會成果。

大美龍江建設,就是要促進我省綠色增長、綠色發展、綠色崛起,用大小興安嶺森林之美襯托龍江之美,提高我省在美麗中國的美譽度。大小興安嶺涵蓋了我省39個縣(市、區),有林麵積占了我省總麵積的一半以上。美麗富饒、瑰麗雄奇的大小興安嶺林區綿延起伏,逶迤千裏,茂密的大森林鬱鬱蔥蔥,層巒疊翠,猶如鑲嵌在祖國北疆的綠色明珠。林區繁衍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和山林特產,是著名的綠色立體寶庫。林區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時景觀,依此可開展春遊、夏漂、秋賞山色、冬嬉冰雪的四季養生生態旅遊。大小興安嶺林區既是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為建設大美龍江,美麗中國發揮著重要貢獻。

保護好和發展好大小興安嶺林區是大美龍江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獨有特色。生態優勢是大小興安嶺林區的最優資源、最響品牌和最大的後發優勢,是我省林區發展的根基和林區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實現山川秀美、生態和諧,是我省林區人民永遠的追求。大小興安嶺林區要憑借自身特有的地緣優勢、交通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國家級森林公園建設,建設山水園林城市,開展森林生態旅遊,用最好的生態文明、最美的森林景色展示大美龍江、傳播龍江的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