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
作者:張承偉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這與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當前,各年級層次的數學考題,都給我們以往不利於“創新教育”的教法敲響了警鍾,同時也為我們今後的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指引。
從新型試題上分析,與以往相比,新試題較側重測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知識的運用能力,而減少了對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的檢查。另外許多測量題的解法空間有所拓寬,目的是要考查學生的思維廣度。
從學生解答情況分析,概括為“不授不會,新題不會”。就是說,題目所涉及的知識是教師沒有在課堂上講授的或講授得不全麵的,學生不會解答;題型新穎或問題方式不同於課本題目的,學生不會解答。究其原因是我們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方麵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今後,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學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一、要教會學生學習
1.適當開設數學閱讀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閱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完成練習;課堂後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2.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麵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麵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營造創新氛圍,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以往教師教什麼,學生就記什麼——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麼樣的問題題型,學生就隻會解什麼樣的題型,缺乏靈活性、創造性等種種不良情況的存在,今後數學教師應當主動大膽實施“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