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崇章閣(1 / 1)

崇章閣是京都八大書畫集散地之一,經營字畫收藏買賣,規模並不大,但以質取勝。近年京都成交價最高的十件作品有半數都是經崇章閣售出的。謝明微的師父道一是就中高手,往往一幅字畫便引來京都士庶爭相追捧,一字千金,其中便有崇章閣的功勞。他若有字畫出手,都是放在崇章閣寄賣。謝明微曾跟隨道一去過崇章閣兩回,老板崔敬兒是道一師父的忠實擁躉。謝明微是道一的得意弟子,因此崔敬兒很是看重謝明微。

崇章閣捧書畫家很有一套,並不一味隻追捧已經成名的巨匠,而善於挖掘新人。崇章閣每年接濟的年輕書生也有好幾十個,但凡崔敬兒看得上的年輕人,他都願意趁其尚未成名之時便各方關懷,不惜血本,萬一人家紅了呢?一張字畫就能收回先前付出的所有成本了。在外人看來崔敬兒為人傻豪,實則精明。人往往在意落魄時的雪中送炭,而不屑得意時的錦上添花。他能在書生們落魄之時青眼相加,頻頻接濟人家,大多數人一旦熬出頭自然也會禮尚往來,顧念他的知遇之恩,優先回饋崇章閣。

崔敬兒看重謝明微,因此謝明微去京都,便徑直去了崇章閣。於她來說,崇章閣是道一的金庫,也是她的福地。她經受這一番磨難,心中深深明白人生在世,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自然是萬萬不能的。有錢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沒錢隻能掙紮苦熬,本事通天都難過沒錢這一關。若她手中無糧便貿然亂撞,必然諸事不順。她沒有盜竊或是巧取豪奪的習性,隻能靠自己的辦法謀生。

崔敬兒是個三四十歲的儒商,中等身材,已經發了福,麵相一團和氣,兩隻小眼睛十分有神,精明但不算計,是個很容易打交道的人。碰巧他正在前麵店麵中打理新收進來的畫,一看到謝明微,連忙迎了出來,一邊吩咐夥計端茶去樓上藏書閣,一邊熱情邀謝明微上樓。

“崇章閣正缺根頂梁柱呢,可巧您就來了。”不待謝明微坐下,也無客套寒暄,崔敬兒一上樓,就當著謝明微的麵開了暗格,將一件卷軸取了出來。

“這是前幾天有人送來的。說是家中遭了變故,等著用錢,便將畫拿出來賣了,換些銀子度日。”崔敬兒小心翼翼地將卷軸在謝明微跟前的長案上展開,“老屈鑒定了一下,說是真品。我心裏不踏實,你再幫我看一下。”道一的書畫名滿天下,其時書壇有二聖,南道北樓,這北樓指的是大魏的樓賢之,南道則是謝明微的師父道一。但謝明微的實力崔敬兒卻沒有真正見識過。但她背後是道一,就算她沒有辦法,道一總有辦法。但道一脾氣有些乖張,他有時還需仰仗謝明微籠絡道一,這是他看重謝明微最主要的原因。

謝明微喝了一口茶,也不說話,在旁邊看著崔敬兒忙乎。等他將畫完全鋪展開,這才放下茶盞湊了過去。這是她喜歡跟崔先生打交道的原因之一:他從不假意噓寒問暖,而是直接給人活幹。有活幹自然就有錢賺。雖然他幫了人,卻從不提幫字,不會損傷到文人們格外敏感的自尊心,相處起來從來是他求人,而不是人求他。至於到底誰照拂了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仇三千的春江水暖圖。”仇三千是三百年前盛名一時的名畫家,最擅長畫貓,他筆下的貓姿態萬千,纖毫分明,坐臥撲跳仰爬戲,可謂畫盡貓兒骨,描遍貓兒趣。時至今日,他畫的貓依舊被官家刺繡坊作為花樣子。《春江水暖圖》是仇三千少有的山水畫,但畫的重點也不在山水,而在一隻野鴨。畫麵之中,近處蘆蒿三五枝,一隻野鴨扭著脖子梳理羽毛,惟妙惟肖,憨態可掬,遠處煙霞遠岫飄渺。整幅畫留白很多,重點便在那隻野鴨上。

謝明微並未見過這幅圖,隻是有所耳聞。道一曾說過,仇三千善畫貓,卻並不善畫野鴨,他幼時曾有幸見過真跡,畫得也算形神兼具,隻是這水中的野物必然腳上有蹼,《春江水暖圖》上的野鴨卻生了一隻雞腳。除此之外,大多數畫者都喜歡在畫中落款,題上自己的字號,但有時候未免破壞整個畫麵意境,便會想辦法藏名。仇三千所藏名號便是‘三千’。

她仔細查看,果然在短蘆蒿之上發現兩筆草書,看上去是新發的芽,卻正是‘三千’二字。不過令她疑惑的是,畫中的野鴨絕非什麼雞腳,而是非常完美的鴨蹼。

難道道一騙了她?甚或是道一見識有限,當年看到的便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