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論戰(2 / 2)

鄭總靠在沙發上,似笑非笑的看著我,時不時的點下頭,這讓我自信心爆棚,停了停又說道:“我不清楚薇帆的定位是什麼,它由高盛注資,按理說規外資企業,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又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但是先不論這個,就我們上海分公司的規模,我們完全可以擠進上海市30強以內,但是由於我們剛剛成立沒有多久,知名度太低,限製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嗯,你說的不錯,分析的雖然不是很具體,但是一針見血,至於薇帆的定位,可以算本土企業吧,我們正在擺脫對高盛的依賴。”

“我不知道薇帆的董事長是怎麼想的,如果總部設在上海,不管市場的份額,以及在全國的輻射,都要好過呆在蘇州!上海現在就是一塊大蛋糕,等著我們這些專業獵頭來分割,除了我們,別人拿不走,這就是壟斷性資源啊!”

鄭總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我沒見過董事長,至於為什麼將總部設在蘇州,就連總經理都沒有透漏,但是上海分公司卻是在薇帆空降蘇州後半年就在上海成立了,可見公司的高層們誰都沒有輕視上海這塊蛋糕!”

我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上海是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金融,快消,以及服務行業都盤踞在這裏,雖然上海人多,但對人才的需求依舊是供不應求,很多外商獵頭公司也呆在這裏,但是事實上,他們是違反中國法律的,所以大多數單子都是在國外的母公司談妥,而國內則是操作為主。”

“還有一種是合資獵頭公司,比如海德思哲,光輝國際等,我覺得薇帆也可以算的上是合資企業了,他們從不小打小鬧,主要服務於跨國公司,主攻高端市場。”

“那你覺得上海分公司的出路在哪裏?”鄭總坐起來,拿過茶壺,給我麵前的茶杯裏添了些茶水。

“您可以告訴我,目前上海分公司的規模嗎?這個蕭總沒有給我資料,所以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從我們辦公的地方來看,規模應該算的上中上等了。”

上海分公司位於陸家嘴金融區的中心地帶,在金融中心大廈租了兩層寫字樓,這樣的手筆不是隨隨便便哪個公司能夠拿的出手的,也看以看見它背後東家高盛資金鏈的龐大,不管鄭總剛剛提到要擺脫對高盛的依賴,這讓我有些疑惑。

提到高盛,我想起了淩薇,誰都知道高盛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最有名的投資銀行之一,一般進入高盛的有三種人,一種是極有人脈背景的人,一種是特別努力,運氣好到爆表的人,最後是高學曆,富有才華的人。

三年的時間,高未名跟我說淩薇成為了高盛的執行總裁,並且幫助他的公司成功上市,我真的不敢相信。

······

PS:寫這章的時候,窗外已是電閃雷鳴,狂風暴雨肆掠著這個城市,意味著楊帆的到來,要在上海的商界掀起狂風暴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