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雯和許昕一樣,都是2012年奧運會持P卡的替補隊員,兩個人在倫敦開了個玩笑,管自己叫“小P”。從奧運會回來後,劉詩雯一直把P卡擺在房間顯眼位置,提醒自己下一屆奧運會一定掛個沒寫“P”字的證件進入奧運會場地,做正選隊員。
從倫敦奧運會到仁川亞運會的兩年,劉詩雯改變了很多,心裏話敢跟教練說了,球場上貫徹戰術更堅定了,麵對困難雖然有時候偷著哭過,有時候在人前也鬧過脾氣,但都能咬著牙克服了。劉詩雯的這一點點改變其實與一次次折磨緊緊掛鉤。
今年東京世乒賽前,孔令輝安排劉詩雯回顧以前在團體賽中輸球的比賽錄像,幾場球看下來,劉詩雯就已經整個人“不好了”,不單臉色慘白,眼圈都紅了。結果雖然在世乒賽決賽中出場並出色完成任務,劉詩雯說自己“度過心理關”時卻不是理直氣壯的,因為她擔任的是三號,比賽對抗性不強,她一直覺得在東京世乒賽決賽,自己為球隊做的貢獻屬於錦上添花這一類。
如果說世乒賽前劉詩雯經曆的是心理上的折磨,那亞運會前她經曆的就是身體上傷病和心態起伏的雙重折磨,比之前更甚的是,這次不是教練組有意安排,膝蓋的傷病使得劉詩雯和教練們都措手不及。亞運會女單比賽結束後,劉詩雯麵對央視記者的采訪時說:“賽前其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次亞運會讓我感受到國家隊整個團隊的溫暖,很感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在最該高興的這一刻,劉詩雯想到的是備戰時遇到的困難,她說當時麵對鏡頭說這些話時有點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