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接到了柳川氏的舉報,但德川幕府沒有立即采取行動,而是將事件擱置近兩年,延至大明崇禎五年五月,將軍德川家光指令幕府聽取雙方的主張,但是依然沒有做出任何判決。
崇禎六年十月德川家光上洛後,指令老中土井利勝和鬆平信綱審理柳川一件,十一月中旬委派上使前往對馬藩調查事件經緯,同時禁止對馬島派遣赴朝使船。
崇禎七年二月,也就是今歲二月,德川家光將宗氏和柳川氏雙方二十餘人招至江戶舉行對質審理,德川家光認為宗義成年少,與國書篡改無關,而柳川氏獨斷對朝外交,因此國書篡改之責在柳川氏而非藩主宗氏。
三月十一日,德川家光裁定宗義成無罪,柳川調興及其同夥有罪,將柳川調興流配津輕,調興之家臣鬆尾智保等斬首,以“日本國王使“名義出使朝鮮的規伯玄方和宗智順流配奧羽。
三月十四日,德川家光再次召見宗義成,確認其無罪並責令宗氏盡快請來朝鮮通信使。同時指示將事件處理結果通報朝鮮,明確今後由對馬藩宗氏全權主持日本對朝鮮的外交。
德川家光在此事件後,還終止此前因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褒獎對馬藩交涉議和複交之功,而特許宗氏不必按常規參覲交代的特例,加強了對馬藩的監管和控製。
今歲宗義成雖然逃過一劫,但被幕府監管、控製得極嚴,再也不敢更改對朝鮮的外交文書和禮物,直接導致此前略有緩和的倭朝關係又開始惡化。
特別是李倧上台後,對倭國使臣更是愛答不理的。今歲四月初,倭國使臣再次從對馬傳來文書,將此前對馬外交中的篡改部分做了說明,這讓朝鮮人大為惱火。
敢情以前的外交文書都是假冒的啊,倭人真是毫無信義可言,於是自此李倧下令不許倭國使臣再踏上朝鮮土地!李倧有這麼硬的腰杆,完全是因為大明備胡經略府的緣故,四月份的時候,朝鮮和明國聯軍已經抵擋住了建奴的舉國進攻,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怎會再和毫無信義的倭國言和?
於是宗義成並未能按幕府的要求,盡快請來朝鮮使臣至江戶麵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德川家光也非常惱火,給宗義成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是在明年之內,還不能請到朝鮮使臣,宗家就等著被削掉封地知行吧!
對馬宗義成戰戰兢兢的不斷派人和朝鮮溝通,但都收效甚微,到了十一月初,宗義成卻接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有大批明國、荷蘭、西班牙等諸國艦隊在濟州島集結,意圖不明。同時,釜山港的朝鮮水軍明顯加強了戒備!
濟州島和對馬島一西一東,都是朝鮮和倭國重要的海外港口。對馬島北麵不遠便是朝鮮釜山港,相隔不過百餘裏,甚至晴天可在對馬的高台上,看到朝鮮的釜山。
而濟州島在西麵,它控厄住了倭國向大明西進和向朝鮮北進的海路。明軍與荷蘭等國派大批艦隊到濟州島究竟是什麼意圖呢?宗義成猜測了許久,最後認為明國的目標還是明國北方的建州胡奴,畢竟今歲初春時,明國和建奴在朝鮮惡戰,當時明國也派了大批艦隊北上馳援的。
不想一個月後,六國聯合艦隊大舉東進,很快進入了對馬海峽,而後將對馬島、壹岐島等北九州外海島嶼盡皆封鎖起來。還沒等宗義成醒過神來,明國派來的使者已經將戰書送到了麵前!
戰書說得很明白,明國、荷蘭、朝鮮等六國因不滿倭國北九州等地殘酷鎮壓天主徒,破壞海貿商路,損害了諸國利益。同時明國和朝鮮問罪倭國,四十年前無故侵犯朝鮮,因此六國舉兵前來征討倭國。如今戰事已開,勒令對馬宗氏在三天之內,開城投降,否則玉石俱焚!
宗義成接到戰書後,頓時涼了半截。對馬宗氏在對馬島和臨近的美津島上總共不過有戰兵三千人,即使動員農兵,也隻不過萬餘人。對馬宗氏麾下水軍也隻有關船二十餘艘、小早船五十餘艘,即便算上控製對馬海峽的壹岐水軍眾,也不過兩百餘艘小型戰船,水兵不過四千餘人。看著外海上遮天蔽日而來的六國聯合艦隊,宗義成怎能心中不涼?
宗義成思考了一個下午,迅速做出了應對。他一方麵派使者回複六國,希望能寬限些時日,再多給他五天時間。另一方麵宗義成派了使者偽裝漁民出海,打算將消息傳給幕府,同時派人聯絡壹岐水軍眾,打算聯合壹岐水軍眾抵抗六國的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