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上帝與國王(1 / 2)

翊坤宮中,崇禎唏噓片刻後又問道:“皇兒,你在書信中說過的入股安平會之事,到底是如何盤算的,與父皇細細說來。”

當下坤儀公主便將皇室加入安平會的好處都一一說了,最後緩緩說道:“父皇有所不知,兒臣最近在福建常與鄭衝談論銀子之事,鄭衝告訴過兒臣,我大明自隆慶開海以來,每年從漳州月港及其他私港出口海外的絲綢、瓷器、茶葉不計其數,每年從海外賺得銀兩數以千萬計,可這些銀兩去了哪裏呢?鄭衝曾今說過,這一年多來,他曾詳細計數過,光白銀一項,從海外就流入大明達兩千萬兩之巨,可為何朝廷卻還是沒錢呢?”

崇禎和周後都是一愣,崇禎喃喃道:“是啊,這些銀兩去了哪裏?”

坤儀公主續道:“後來兒臣與鄭衝討論過此事,比如鄭氏,他們每年海貿賺來的銀兩,要麼自己花用,要麼交給巡撫衙門發放糧餉,要麼用在移民和三餉上,總之每年鄭氏賺來的銀兩也都花出去了。然後這些銀兩自然流入了士紳商賈們手中,換取各種物資。然後士紳富賈們將這些錢要麼用來買地營商,但很大一部分都還是被他們深埋地下,藏了起來!”

周後聞言輕歎一聲道:“這倒也是,從前臣妾和父親還在民間之時,父親但有些銀兩都是埋藏起來,說是將來備不時之需。”

坤儀公主點點頭道:“母後說得對,現下咱們大明不收商稅,又重農抑商,而海外賺取的銀子,卻都藏富於民了。鄭衝還說過,當年逆賊破功川中幾座大城後,好像成都這裏,光是從成都官吏士紳民間富戶那裏拷掠所得銀兩就有四千萬兩之巨!可見民間是何其富有!”

崇禎吃了一驚,喃喃道:“成都一座城就有四千萬兩之巨的銀子?”

坤儀公主點點頭道:“正是父皇,逆賊們破成都後,發現官府庫中隻有區區十萬兩銀子,不甘心之下於是拷掠民間,但凡家中有田有宅的人都被拷掠,便有這麼多銀兩。”

崇禎歎口氣道:“真是想不到,朕的大明原來是這般富有。”

坤儀公主接著說道:“是以鄭衝曾向兒臣說過,民間的這些銀兩若是不流通起來,便都是死錢,錢要流通起來才能生錢。如何讓錢流通起來呢?便是通過安平會進行商貿、海貿。”

“但如今父皇想大明開商稅極難,而安平會需要用到皇家二字的名頭來擴大營生,吸納更多的民間富戶們入股,因此兒臣覺得倒不如咱們皇室也入股安平會,讓安平會冠以皇家安平會的名號。這樣安平會便能如魚得水,而我皇家也能從中與民分利,而不是與民爭利。再者安平會乃是以賑濟災民為本,咱們皇室入股,正好可彰顯皇室體恤民間疾苦之心,何樂而不為呢?”

崇禎聽完後微微頷首道:“皇兒,其實各種好處父皇也都想過了,隻是這安平會是操於何人之手呢?”

坤儀公主知道崇禎的顧慮會在什麼地方,這首要的顧慮便是這安平會到底算誰的。是想安平會將來一旦冠以皇家二字後,那必定是能吸納無數民間資本,可以說將來大明七成以上財富將會聚集於此,這麼多資本由誰來掌控?

“父皇,安平會乃是股份製,每年召開股東大會,但凡入股的,就算你隻入股一兩銀子,也算是安平會的股東。然後通過股東大會,選出一些人來,共同管理經營安平會。要是經營不善,股民們可更換執事股東。所以說,這安平會其實不是那一個人的安平會,而是全體安平會股東股民的,而操控安平會的乃是股民們選出來的幾十個執事股東,不是哪一個人在操控安平會。”

聽了坤儀公主的解釋後,崇禎臉上浮起笑意來,點點頭道:“原來如此,隻是這天下都是朕的,將來要是皇家入股之後,這安平會可否也算是朕的?”

這個問題坤儀公主和鄭衝當時就討論過,覺得有些棘手,但後來再和泰西諸國人交談後,兩人倒也找到了說法。

“父皇,泰西諸國有句諺語,名喚:上帝的歸上帝,國王的歸國王。這上帝便是咱們說的老天爺,其實父皇是想一下,雖說天下皆是我皇家所有,但許多天賦之權,也還是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人生而便有的生命權、繁衍後代的權利、再比如生存權等等。就算父皇下旨要處死一個人,也總得有個理由吧。其實想來,大明律便是理清了父皇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規矩,但凡觸犯了大明律的,父皇可用起懲治他人。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若是父皇無罪而誅,勢必會引來天下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