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妙聯趣事 中華對聯 妙聯趣事

蘇東坡題聯真武廟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蘇東坡被貶官到海南儋州,途經廣州真武廟撰寫一聯: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平哉?

這是我國較早的一副題廟祀聯。以凝煉的語言描繪了真武君的神通。

真武,是道教徒所信奉的神。關於他的來曆,有傳說講,古代淨樂國王有一個太子,有騰雲駕霧的本領。當太子飛經我國東海時,恰遇天神,賜給太子一柄寶劍。之後,太子在湖北武當山中修煉道術,經過42年成仙,道術武藝威鎮北方,號稱玄武君,為避宋諱,改稱真武君。

朱熹題聯開元寺

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

朱熹曾在開元寺撰題一聯,開元寺,在漳州西北天寶山,寺院始建於唐代: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

魚穿地脈,抱將月向水邊吞。

構思巧妙,上聯“鳥”銜春,下聯“魚”抱月,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文天祥題聯薑女廟

孟薑女廟在山海關長城頭。據說,文天祥曾到此觀光,題寫一聯曰:

秦皇安在哉,萬裏長城築怨;

薑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聯語沿用“孟薑女萬裏尋夫,哭倒長城”的傳說故事,歌頌孟薑女對愛情的忠貞,嘲弄秦始皇的勞民傷財。

趙孟頫題聯靈隱寺

宋末元初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曾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題有一聯雲:

龍澗風回,萬壑鬆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對仗嚴謹。“連”、“印”二字,把處於靈隱山麓的靈隱寺前有冷泉亭和飛來峰的狀貌特點描繪得層次分明,猶如一幅氣勢雄渾的山水畫卷。

徐文長題聯薑女廟

我國遊覽勝地山海關的孟薑女廟上有一副奇巧的對聯,出自明代著名文士徐謂之手。徐渭,字文長,號青藤,浙江紹興人。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作者此聯描繪當地海闊天空、水綠雲白之景。由於連用“朝”、“長”二字,令人稱奇,關於它的讀法也有多種,最為人熟知的是下麵這一種: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實際上,隻要弄清楚該聯使用的一字雙音和同音假借這兩個方法,就可以讀出,其義也不求自現。

林龍江題聯金山寺

在福州西郊的閩江畔上,有座古老的寺廟金山寺。由於金山寺巍然屹立於滔滔江水之中,而岸上“四周九山如群龍,矯若雲海從相來”,故風光景勝不亞於江蘇鎮江之金山寺。

明代學者林龍江曾借居金山寺著書立說,他所住的寺廟右廂,被人稱作“借文室”,他曾題聯於此:

山川寄跡原非我;

天地為廬亦借人。

抒發了自己豪放的胸懷。

東洲船山書院聯

湖南東洲的船山書院有幾副名家對聯,值得一觀,一是清代兵部尚書彭玉麟所撰:

一瓢草堂遙,願諸君景仰先型,對門外嶽峻湘清,想見高深氣象;

三篙桃浪渡,就此地宏開講舍,看眼前鳶飛魚躍,無非活潑天機。

另有王闓運的撰聯:

海疆歸日啟文場,須知回雁傳經,南嶽萬年扶正統;

石鼓宗風承宋派,更與重華敷任,成鈞九奏協蕭韶。

何紹基題聯杜甫草堂

成都城外的杜甫草堂,一直是名勝之地。成都人每年正月初二,傾城出遊草堂,久已成俗。這一習俗到了清代,竟忽然改期。這個中原因卻是因為一位名賢的一副對聯。清代文學家何紹基(字子貞)曾任四川學政,有一次到南充監考學子,返回成都後,至杜甫草堂遊玩,這時已到正月七日(稱為人日)。於是,他便寫了一副對聯,留在草堂:

錦水春風公占卻;

草堂人日我歸來。

“人日”遊草堂的對聯一出,眾口相傳,以後人們便把遊草堂的日子,也都由正月初二改為正月初七了。至今一百多年來,一直沿襲不斷。

顧複初題聯杜甫草堂

清代詩人顧複初遊覽杜甫草堂,思接千古,寫了一副對聯: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對聯對偶工整,寓意深刻,曆來為人們所傳頌。它見解獨特,不同於一般的阿諛奉承之詞。上半聯借用前人詩意:“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發出感慨:時代不同了,而江山依舊,可是曆代以來,在祖國壯麗的河山裏龍蟠虎臥的詩人,又有多少呢?下半聯則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具體的回答。杜甫政治上艱難不得誌,流寓巴山蜀水,生活艱難,可是卻留下了不朽詩篇和不朽的草堂。

鍾雲舫題聯望江樓

在四川成都城東,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故居的附近,望江樓公園的崇麗閣上麵有一副清人鍾雲舫寫的長聯。長聯合計212字。

據說,江津人鍾雲舫,與當時豪門打官司敗訴,被投進大牢。數年之後得釋,遊於薛濤故地,痛切賦此,遂成蜀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幾層樓獨撐東麵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岡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撒些閑恨閑愁;曲檻回欄,消受得好風好雨。嗟餘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向危樓回首:看看看,那一塊雲是我的天!

雞足山祝聖寺聯

祝聖寺,在賓川縣城西北的雞足山上,山上鬆柏茂密,寺廟星羅棋布。祝聖寺為清代建築。有楹聯若幹:

退後一步想;

能有幾回來。

伶俐漢,莫教世間瞞過;

大丈夫,須從苦海超生。

迦葉欲傳衣,一盞慧燈照金頂;

大士常祝聖,留顆牟尼鎮石鍾。

蘭州市郊白塔寺聯

蘭州市鎮遠橋之北,白塔山下的白塔公園內,有始造於元,重建於明景泰年間的白塔寺。寺內有三教道統祠、水簾觀音洞、文昌宮、老祖殿、羅漢殿、玉皇閣、三官殿等建築。擅一方之盛,多有名聯。

劉爾炘聯:

佛老識天倪,不受五行束縛;

聖賢重人事,能開萬世太平。

長齡聯:

隨處現身,芙蓉麵上春風拂;

尋聲覓苦,楊柳枝頭甘露流。

五泉山人聯:

睜眼看凡人,為消除怪雨盲風,撥開雲霧;

叩頭求上帝,快吩咐恒星列宿,整頓乾坤。

另有無名氏聯:

剪一片白雲補衲;

邀半輪明月看經。

陰那山祥光寺楹聯

閩粵交界處的陰那山上有祥光寺。有邱仙根所撰之聯:

此山介閩粵之交,自成丘壑,任仙人灶冷,帝子岩寒,群峰拱揖尚依然,看殘世界空華,萬柄青蓮,九品台高開寶座;

我佛以慈悲為本,何惜津梁,仗西竺經遺,南宗缽在,末劫挽回原易事,留得英雄退步,一庵黃葉,三生石古證情禪。

漢口桃花夫人廟聯

桃花夫人廟在漢口桃花洞上。桃花夫人即春秋時息國國君息侯的夫人。廟內有聯為:

列女傳從劉向定;

夫人心隻息侯知。

另有一聯:

息宋興亡隨逝水;

死生恩怨問桃花。

西楚項王廟兩名聯

西楚項王(項羽)的廟前,有這樣兩副對聯評價了他的得失,第一聯是:

八千子弟隨流水;

百二河山委大風。

此聯站在肯定、同情的立場慨歎項羽的失敗。一個“委”字表達了無限惋惜之情。

又一聯是:

辜負重瞳,老範老韓皆不識;

空生兩膂,學書學劍兩無功。

相傳項羽有兩個瞳人和幾倍於人的體力。此聯抓住他這特點評價他的失敗。全聯反映了作者對他的否定態度。

浙江紹興虞姬廟聯

浙江紹興上虞,是古越國轄地。春秋戰國以來,吳越名人輩出,傳說故事甚多。這裏的虞姬廟聯,就是根據這些人物傳說寄予褒貶的:

今尚祀虞,東漢已無高後廟;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範家船。

虞姬對項羽堅貞不渝,以死殉情。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後,她做盡壞事不得人心。

越女西施,她做了吳王夫差的老婆,後來又坐上範蠡的船同他泛遊五湖四海。

聯語借以襯托推崇虞姬。

山西韓侯廟對聯

在山西介休縣有一座“韓侯廟”,廟內有清代鹹豐年間舉子楊傳第(字聽廬)撰寫的一副對聯:

西望關中,百戰十年空鳥兔;

北臨綿上,千秋一例感龍蛇。

上聯概述韓信一生之事跡。韓信自從關中拜將之後,就為劉邦奪取天下而東征西討,身經多次戰鬥,至楚亡漢建後,被封為“淮陰侯”。從公元前206年韓信拜將,至公元前195年被殺,約9年餘,即“百戰十年”之謂。韓信在被斬時,曾歎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便是“空鳥兔”之注腳。

下聯,用春秋時功成身退的“介之推”自己燒死於綿山上之故事與韓信的遭遇作比擬。介之推,為晉文公患難之臣,隨文公出逃19年,曾割股獻食給文公。介之推與老母隱居於綿山。文公乃燒山欲逼其出,而介之推仍不出,終被燒死,是為後世高風亮節之典範。綿山在介休縣韓侯廟之北,古稱綿上。全聯感情深沉。上聯用“賦”的手法詠業績,下聯以“比”的方式發感歎。對仗工整,扣人心弦。

陝西蘇武廟楹聯

在陝西省西安市的蘇武廟內,有這樣一副對聯:

三千裏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贏屬國;

十九年托身異域,韋鞲毳幕,凡人到此悔封侯。

蘇武(?—前60年),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字子卿。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當做人質扣留。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又把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但他始終堅貞不屈。經過了19個春秋,忍受了無數的痛苦煎熬,直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與漢和好,他才回到了長安。

此聯對蘇武忠於祖國,不辱使命,威武不屈的操守和氣節,表達了由衷的欽敬之情,讀後令人深受感動。

桂林伏波廟聯

在桂林市東伏波門外漓江邊的伏波山上。祀漢代伏波將軍馬援。馬援在南征入侵的胥徒國時,曾駐師桂林,與敵使談判於山下,試劍劈石,嚇退敵軍。山因此得名“伏波山”。廟內有餘應鬆所撰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