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現代化的探路先鋒
奮鬥之聲
作者:本刊評論員
最是一年春好處。作為我國第一產糧大省、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我省農業在馬年春天必將有所作為。我們要緊緊抓住“兩大平原”現代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以下簡稱“兩大平原”規劃)這一難得曆史機遇和最大政策紅利,利用先試先行的優勢,發揮好我省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方麵的示範引領作用,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在“兩大平原”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是進一步釋放農業發展潛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需要,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探索“四化同步”的重大舉措,是破除體製機製障礙、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產業體係的有效途徑,是引領和推動農村改革實現第二次飛躍的有利契機。我們要深刻領會和把握實施“兩大平原”規劃的重大意義,做好規劃的貫徹實施。
實施“兩大平原”規劃,是我省深化農業改革的突破口。深化農村改革麵對的是難啃的“硬骨頭”,需要的是攻堅克難的堅強耐力,要取得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的勝利,要認真做好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改革、農村土地管理改革、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農產品價格形成機製和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等五方麵工作。把規劃的實施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的有力抓手,為農業實現小康趟出一條新路。
實施“兩大平原”規劃,是我省繼續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重要途徑。要做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快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等四方麵工作。在鞏固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畜牧業,進一步挖掘我省農業發展潛力。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做長農業產業鏈條,做活農產品流通,做優農副產品品牌,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叫響“寒地黑土”、“ 綠色有機”品牌。
實施“兩大平原”規劃,要以促進我省農民持續增收為基本遵循。在創新農業經營主體過程中,要尊重農民意願,不搞行政命令;堅持因地製宜,采取多種方式發展生產經營主體,充分保障農民權益;強化政策扶持,推動金融政策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隻有嚴格執行規劃,農民才能切實嚐到農業改革的“甜頭”,享受到農業現代化帶來的“福祉”。
實施“兩大平原”規劃,要牢記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黑龍江寶貴的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來之不易,要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守住保護生態環境這個底線,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保護耕地,使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讓青山綠水永駐,讓子孫後代受益。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我省一直都走在全國前列。農業成就不勝枚舉,新中國農業曆史上的許多“第一”就誕生在黑土地。麵對新一輪農村改革,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水利,效率在農機,支撐在產業,保障在科技,活力在改革。正如“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樣,推進農業現代化沒有終點,需要我們不斷求索,向“農業強省”的目標邁進,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繼續奮鬥。
2014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全麵實施“五大規劃”的第一年。乘著“兩大平原”規劃的春風,全省黨員幹部,特別是“三農”戰線的同誌們,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切實做好2014年我省的農業農村工作,力爭“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物質裝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產業體係完善、服務保障有力、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走出一條富有龍江特色的新型農業現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