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你父母雙親均在世,兄弟平安無事,這樣的快樂已是難得;你在讀書學習之餘,栽花於庭前,養魚於池內,又足以涵養精神。偶逢春天和秋天的好日子,則邀約兩三個知己朋友,到郊野空曠之地散步,以流覽顧盼、開暢胸懷。雖遭逢處身失所的時勢之苦,全國各地不時聽到征戰的聲音,而家鄉益陽處於交通不便利的區域,既無賊人流寇的驚嚇,也少土匪的煩撓。為兄我認為如弟弟你這樣的人,真正是生活在仙境中的人。這樣的環境不是福分淺薄的人所能獲得的,怎麼還會感到愁悶不如意,憂鬱不稱心呢?真令人大惑不解了。

或者說弟弟你近來頗想從政做官,沒有得到官位,所以神誌飄乎不定,為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如今的時世,不是太平盛世可以相比的。寇亂多如牛毛,財用緊窘缺乏,一個人處在這樣的情境中,總是會感到痛苦的。廉潔自律而隱退的官吏,則有翰章、湘友、益生幾位稱得上是我兄長的人,他們難道是看輕富貴而視尊榮為敝屣嗎?實在是因為他們深深懂得時局不容易應付。與其小心翼翼、瞻前顧後,動不動就可能被責問處分,不如隱居不出,在鄉村過著清閑自在的生活。弟弟你的學業相比於翰章如何?你的才幹相比於益生如何?你獲得的得力援助相比於湘友如何?倘若貿然出來做官,為兄我實在很替你擔憂。弟弟你如果有意從政做官,那麼就應趁此閑暇之際,將曆代吏治得失預先做一番研究,並將近來政俗狀況詳細加以考察。世道變得越來越危急,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迫切。一個人要脫穎而出,也不是件很難的事情。但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而占著官位不做事,即使不被公眾輿論所指責,亦會在心靈深處感到愧疚的。弟弟你應當對這個問題加以深思,不要對於未能做官而耿耿於懷,有損身體健康。我愛護弟弟,所以也就毫無保留地直抒己見,希望你不要怪我,對我的話加以鑒別考察並從中受到啟發則是讓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情。聽說保翼弟曾經生病,近來想必已完全好了。

[評析]

胡林翼在篇中運用辯證的哲理對苦與樂給予了多種分析考察,重點指出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自食其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一觀點,對於一個人保養調適身心是非常有益處的。

人生不可好高騖遠並見異思遷

[原文]

寶甥近日來函[1],頗有誌於讀書,此殊可喜。渠在家鄉辦事甚為順手[2],何以忽欲轉移治事之精神,為蠹魚之生活[3]?夫豈感於中有所不足耶[4]?果如是,則其前途難以限量。

大凡吾人治事,其始也,往往以為易與,誌高氣敖,不可一世。對於他人措施,輒視為不滿[5]。迨至躬自與聞[6],則束手縛腳,扞格殊甚[7]。平日之理想,幾乎無一可用。於是乃恍然於事之不易[8],苟非有真實之學問以副之[9],決不能有為,而漸有趨於求學之一念矣。寶甥此舉,殆亦若是[10]。吾弟近日身體如何?萬事須放開眼光,切勿狃於見小[11],蒙莊之達[12],實亦有至理寓其中,鬱鬱殊不值得也[13]。署中近稍閑,惟除夕將至,例有一番忙碌矣。

——節錄自《胡林翼集》

[注釋]

[1]寶甥:胡林翼的外甥。

[2]渠:他。

[3]蠹魚:衣錢,一種倉儲害蟲。此處指書蟲。

[4]夫:助詞。

[5]輒:總是;就。

[6]迨:到達;等到;趁著。

[7]扞格:互相抵觸。

[8]恍然:忽然醒悟。

[9]苟:假若;如果。副:符合。

[10]殆:近於;幾乎。

[11]狃:因襲;拘泥。

[12]蒙莊:指戰國思想家、文學家莊周。字子休,亦稱莊子,宋國蒙(河南商丘)人。

[13]鬱鬱:鬱悶;鬱積。

[譯文]

寶甥近日來信表示,頗有誌於讀書學習,這是讓我特別感到高興的事情。他在家鄉辦事很順利,為何又忽然要改變做事的主旨,過著書蟲一樣的生活呢?難道他感到生活中有不滿足的地方嗎?果真如此,則他的前途也就難以限量了。

一般說來我們這些人治事,在一開始,往往以為很容易,誌高氣傲,不可一世。對於他人的一舉一動,動不動就看不順眼。等到自己置身其中,則束手縛腳,互相抵觸也就特別厲害。平日之理想,幾乎沒有一樣可以派上用場。於是才忽然醒悟,知道做一件事並不容易,假若沒有真才實學來應對要做的事情,一定不會有所作為,從而逐漸有傾向於求取知識的想法了。寶甥這一改變誌向的舉動,差不多也是如此。弟弟你近來身體如何?萬事必須開闊眼界胸懷,切記不要拘泥於小事,戰國思想家莊周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實在有他的高深道理包含其中,鬱悶不樂尤其不值得。衙署中近來稍微悠閑,隻是大年三十將到,照常又會有一番忙碌了。

[評析]

胡林翼在篇中針對外甥誌向不定的毛病,語重心長地告誡他的表弟,做人一定要朝著一個目標堅定不移地奮進,不要好高騖遠、見異思遷,結果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功,尤其需要眼光長遠、胸懷廣闊,這樣不僅心誌安定,而且做事會踏實,對結果也就能夠正確對待,身心也就會感到舒適愉快。

讀書須下苦功亦須注意身體

[原文]

侄讀書以不得其法來問於餘[1],讀書如攻賊,非可僥幸得果也。多讀乃是根本之圖[2]。六經無論矣[3],餘如老莊[4]、如《史記》[5]、如前後《漢書》[6]、如《通鑒》[7]、如韓[8]、柳[9]、歐[10]、蘇等集[11],均為不可不讀之書。多讀則氣盛言宜,下筆作文,便仿佛有神助。否則幹枯拙塞[12],勉強成篇,亦索索無生氣[13],不足登於大雅堂也。

每作一文,首須打定一主意,然後正反旁側,隨筆而書,使有眾星以拱北辰之概。次須聯想,聯想者,因此而寫及彼事也。其中關鍵,至為重要。譬如因筆而思及造筆者為何人?筆之進步如何?又思及筆與紙墨有何關係?與人之文思又有何關係?照此聯想,則文必暢達,而無格格不吐之弊[14]。總之,有主意則文不散漫,能聯想則文不拙滯。而又多讀以運用其思想,則於為文之道,亦庶幾近矣[15]!

抑有欲為吾侄告者[16],讀書須勤,然亦須有分寸。吾侄身體本不甚健碩[17],若再焚膏繼晷[18],孜孜矻矻[19],則損害其身,殊非淺鮮[20]。身體一弱,則雖有誌進取,而亦苦於精力不繼,讀亦不能記憶,有何益哉!

——節錄自《胡林翼集》

[注釋]

[1]餘:我。

[2]乃:才。

[3]六經:六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和《樂經》。

[4]老莊:指老子和莊子之學。魏晉時期流行的道家學派的學說。

[5]《史記》:西漢司馬遷著。

[6]前後《漢書》:前漢書為東漢班固撰;後漢書為南朝範曄撰。

[7]《通鑒》:即北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

[8]韓:指唐代思想家、文學家韓愈。

[9]柳:指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

[10]歐:指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歐陽修。

[11]蘇:指北宋文學家蘇軾。

[12]拙塞:笨拙不通。

[13]索索:寂寞;沒有意味。

[14]格格:阻礙;限製。

[15]庶幾:差不多;相近;也許可以。

[16]抑:連詞。表示抉擇,相當於“或是”、“還是”;表示轉折,相當於“可是”、“但是”。

[17]健碩:健壯高大。

[18]焚膏:燒掉油脂,喻指透支體內精力。晷:比喻時光。

[19]孜矻:勤勉不怠、勞苦不斷。

[20]鮮:少。

[譯文]

侄兒你因為讀書方法不對而寫信請教於我,讀書就像攻打賊人,不可僥幸取得成果。多讀書才是根本辦法。《詩》、《書》、《禮》、《易》、《春秋》、《樂經》六經就不用說了,其他如老子和莊子之著作,如司馬遷的《史記》、如班固的《前漢書》、範曄的《後漢書》,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如唐代韓愈、柳宗元,北宋歐陽修、蘇軾等人的集子,都是不可不讀的書籍。多讀書則氣勢興旺,說話能夠做到有理有據,下筆成文,便仿佛有神力相助。否則幹枯笨拙不通,勉強寫成一篇文章,也是呆板無生氣,不足登大雅之堂。

我認為,每作一篇文章,首先須確定一個主旨,然後正反論證,隨著思路寫下去,使其有眾星拱北辰即主次詳略清晰的氣勢。其次,必須做到有聯想,聯想是指由一件事情而寫及其他事情。其中的關鍵,至關重要。譬如,因毛筆而聯想到造筆的人是誰,筆的優長如何,又聯想到筆與紙墨有什麼關係,與人的作文思路有什麼關係。照這樣的方法聯想,則作出的文章一定會舒暢開闊,而不會存在想寫又寫不出來的弊端。總之,有主旨則寫文章就不會散漫無章法,能夠聯想則寫文章時就不會出現笨拙停滯的現象。而一個人多讀書並把獲得的知識運用到思想之中,則在作文章的方法方麵也許可以掌握得差不多了。

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侄兒,讀書必須做到勤奮不止,然而也必須掌握分寸。侄兒你身體原本不太健壯,如果再透支精力,勞苦用功而不注意休息調整,則會對身體損害不小。如果一個人身體衰弱,那麼雖有誌進取,也會苦於精力難以延續,讀書也不能記住,這有什麼好處呀!

[評析]

一個人要想寫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而且要多讀經史之書;而在讀書的過程中,必須講究方法。把書讀好、獲取大量知識之後,在作文章的過程中,又特別需要講求技巧和思考的能力。總之,多讀書,講究作文章的方法,與文章作得好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當然,讀書做學問還需要調理身心,不能一味讀死書、做死學問而把身體累垮了。胡林翼在篇中闡述的觀點,對於現今讀書,做學問的人也是具有啟迪意義的。

做人應“以‘保身讀書’四字”為重

[原文]

先生未到之前,吾弟須日日時時讀書作字,求古人嘉言懿行作自己楷模[1],不可稍自懈怠。

吾輩作人,總以保身讀書四字,方能上對前人[2]。嶽父文毅公生前勳德在人[3],貽澤甚厚[4]。弟若不學好[5],是為不肖[6];弟若專心致誌,一意思學古人,則文毅裕後有人[7],吾弟一生福澤,亦正無量矣。此時惟有日侍諸母跟前聽用[8],文毅公生前如何作人,如何居官,如何讀書,如何處事之法,則孝思不匱[9],受福無窮。家中小廝如十孩子[10]、九孩子之類,及老媽、丫頭等人,隻宜嚴氣正性[11],使之一望而生畏。君子自處之道[12],不重則不威[13],不學則不固[14]。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15],即之也溫[16],聽其言也厲。吾弟此時,當以君子自處,毋與女子小人相近也[17]。

——節錄自《胡林翼集》

[注釋]

[1]懿行:美好的德行。

[2]方:方;方才;正在。

[3]文毅公:指兩江總督陶澍,死後諡號為“文毅”。

[4]貽澤:遺留下來的恩惠。

[5]若:假若;如果。

[6]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

[7]裕:使富足;很寬裕。

[8]侍:陪伴侍候。

[9]不匱:不會缺乏;不會窮盡。

[10]小廝:男性仆從。

[11]宜:應當;當然;無怪。

[12]君子: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

[13]重:重視。

[14]固:結實;牢固;固然;自然。

[15]儼然:莊嚴。

[16]即之:即位;靠近;接近。

[17]毋:不;無。小人:見聞淺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