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 中華上下五千年 清朝

清朝(1644~1911)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東北建州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即帝位後改國號為清。順治元年,即1644年5月明朝滅亡後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國家。

清朝政權實行以滿族貴族為主體的滿、蒙、漢封建階級聯合專權,政權組織沿襲明代,並創設軍機處,為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中央集權專製的高度發展形態。一省或數省設總督,各省設巡撫,掌握地方的一切軍政大權。北京設順天府,盛京設奉天府,由中央直轄。全國的政治、經濟製度的確立,促進了清王朝的鞏固,使它得以穩定和發展。

清代城鎮繁榮超過明代。清雍正、乾隆兩帝統治時經濟興盛,商業發達,手工業欣欣向榮。廣大農村集市貿易更加普遍。人口也從清初的數千萬增加到三億,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彭湖列島、西沙群島。疆域遼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邊疆的開發和各民族人民經濟文化聯係的加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清代文學藝術在專製主義文化統製下取得了難能可貴的成就。曹雪芹的《紅樓夢》、蒲鬆齡的《聊齋誌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均為優秀的古典小說。清代繪畫有了很高的成就,出現了揚州八怪等著名畫家。

19世紀中葉後,清朝政局腐敗無能,災害不斷,民不聊生,國內發生太平天國、撚軍等起義,同時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崇禎帝眼看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城,在煤山一棵槐樹上吊自殺。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滅亡。

大順起義軍攻破北京,大將劉宗敏首先率領隊伍進城,接著,大順王李自成頭戴笠帽,身穿青布衣,跨著駿馬,緩緩地進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過節一樣,張燈結彩歡迎起義軍。

大順政權一麵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樂業;一麵嚴懲明王朝的皇親國戚、貪官汙吏。李自成派劉宗敏和李過,勒令那些權貴交出平時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贓款,充當起義軍的軍餉,拒絕交付的處重刑。少數民憤大的皇親國戚被起義軍抓起來殺頭。

有個大官僚吳襄,也被劉宗敏抄了家產,並且逮捕起來追贓。有人告訴李自成說,吳襄的兒子吳三桂是明朝的山海關總兵,手下還有幾十萬大軍。如果把吳三桂招降了,豈不是解除了大順政權一個威脅。

李自成覺得這個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吳襄給他兒子寫信,勸說他向起義軍投降。吳三桂原來是明朝派到關外抗清的,駐紮在寧遠一帶防守。起義軍逼近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接連下命令要吳三桂帶兵進關,對付起義軍。吳三桂趕到山海關,北京已被起義軍攻破。過了幾天,吳三桂收到吳襄的勸降信,倒猶豫起來。北京還有他的家屬財產,也舍不得丟掉。既然李自成來招降,不如到北京去看看情況。

吳三桂帶兵到了灤州,離北京越來越近,就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人。吳三桂找來一問,開始,聽說他父親吳襄被抓,家產被抄,已經恨得咬牙切齒;接著,又聽說他最寵愛的歌姬陳圓圓也被起義軍抓走,更是怒氣衝天,立刻下令退回山海關,並且要將士們一律換上白盔白甲,說是要給死去的崇禎帝報仇。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決定親自帶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山海關。吳三桂本來就害怕農民軍,聽到這消息,嚇得靈魂出竅。他也顧不了什麼民族氣節,寫了一封信,派人飛馬出關,請求清朝幫助他鎮壓起義軍。

清朝輔政的親王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救信,覺得機會來到,立場回信同意。接著,他親自帶著十幾萬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關進兵。

清軍到了山海關山下,吳三桂已經迫不及待地帶著五百個親兵出關迎接多爾袞。他見了多爾袞,卑躬屈膝地哀求多爾袞幫他報仇。多爾袞自然順水推舟地答應。吳三桂把多爾袞請進關裏,大擺酒宴,殺了白馬烏牛,祭拜天地,訂立了同盟。

李自成大軍從南麵開到山海關邊。二十多萬起義軍,依山靠海,擺開一字陣,一眼望不到邊。多爾袞從城頭望見起義軍陣容整齊,料想不容易對付,就讓吳三桂打先鋒,叫清軍埋伏起來,自己和幾名清將遠遠躲在後麵的山頭觀戰。

戰鬥開始了,李自成騎著馬登上西山指揮作戰。吳三桂帶兵一出城,起義軍的左右兩翼合圍包抄,把吳三桂和他的隊伍團團圍住。明兵東竄西突,衝不出重圍;起義軍個個血戰,喊殺聲震天動地。正在雙方激烈戰鬥的時候,不料海邊一陣狂風,把地麵上的塵沙刮起,一霎時,天昏地黑,對麵見不到人。多爾袞看準時機,命令埋伏在陣後的幾萬清兵一起出動,向起義軍突然襲擊。起義軍毫無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的敵人,心裏一慌張,陣勢也就亂了。直到風定下來,天色轉晴,才看清楚對手是留著辮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發現清兵已經進關,想穩住陣腳,指揮抵抗,已經來不及了,隻好傳令後撤。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裏外夾擊,起義軍遭到慘重失敗。李自成帶領將士邊戰邊退。吳三桂仗著清兵人多勢眾,在後麵緊緊追趕。

李自成回北京後,在皇宮大殿裏舉行即位典禮,接受官員的朝見。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領起義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離開北京的第三天,多爾袞帶領清兵,耀武揚威地開進北京城。公元1644年十月,多爾袞把順治帝從沈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清朝國都。從那時候起,清王朝就開始在中國建立了它的統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一路由多鐸和孔有德率領。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在潼關抗擊清軍,經過激烈戰鬥,終於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移。過了幾個月,農民軍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當地地主武裝襲擊,李自成戰敗犧牲,年僅39歲。

李自成犧牲後,清軍就把進攻鋒芒指向張獻忠。1645年12月,清下詔招撫張獻忠,張獻忠毫不妥協,斷然拒絕。1646年(順治三年)清朝派肅親王豪格和吳三桂率軍由陝南入四川,進攻大西軍。張獻忠處境雖然困難,仍於同年7月率軍10萬退出成都,北上抗擊清軍。11月,駐軍川北西充鳳凰坡,由於叛徒劉進忠的出賣,清軍發動突然襲擊,張獻忠兵敗不幸犧牲。

明末農民大起義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鬥爭最複雜的一次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多爾袞為崇禎治喪

多爾袞既有超人的軍事之才,又有安服民心之策。他準備確定北京為大清的國都,為穩定北京的社會秩序,使民心安定,消除民族矛盾,以迎順治帝進京,首先頒布一道曉諭天下的檄文。

檄文的主要意思是把矛頭直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指出官、軍、民等隻要不反對新朝,就可以安居樂業,對新朝有功者賞,有罪者罰。接著又尋訪、啟用原明朝官吏,動員他們出來為新朝服務,同時還廣泛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對能提出穩定社會秩序、安邦興國策略者,不僅加官晉爵,還有重賞。多爾袞為國求賢做到了禮賢下士。甚至於親自登門拜訪,以求能人出仕,扶助新朝。在聽取一些策略時,他能做到既虛心又不盲從。多爾袞的這些措施,迎合了一些官民之心。他們紛紛出來投奔新朝。在這眾多的歸順者中,難免有些貪官汙吏混入,多爾袞的態度是“既往不咎、來者可追。”使一些原明朝的貪官汙吏不得不老老實實地做官,紮紮實實地辦事。從而又招來更多的賢良人才。

在實施新政中,多爾袞又聽取了原明朝順天巡撫宋權的建議:尊崇明代最後一位君王崇禎。多爾袞不僅采納了這個建議,還擴大到對明朝20代皇帝的全部祭祀。他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親自主持隆重的祭祀大典。為擴大影響,做到家喻戶曉,又命人擎著明朝20位皇帝的神位招牌,繞北京城一圈,然後又恭恭敬敬地把它們送到曆代帝王廟中供奉。其虔誠之心,為世人所睹。祭祀後,多爾袞又將崇禎及其死難的嬪妃進行安葬,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同時下令全國臣民一律戴孝三天,以表示對崇禎皇帝的哀悼。多爾袞的這些做法,對有著濃厚的民族觀念和忠君思想的漢族人是一個很大的麻痹和安慰。

多爾袞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大刀闊斧地改革了明朝的一係列腐敗製度,廢除了一些由於戰爭帶來的各種苛捐雜稅,在發布的政令中寫道:“大清入關救民於倒懸,一切均須革故鼎新,凡原明朝製度的陳規陋習,都在改革之列。各種加征加派一律取消,蒙受戰火的地區,損失嚴重者,正賦亦可酌情減免。今後地方官吏如違犯朝廷政令、肆意向民間加征加派貪汙勒索者,一經告發,立即就地正法,決不輕饒!”這一舉措,對穩定當時的社會秩序,緩合民族矛盾,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多爾袞把軍國大事安排得有條不紊,以迎其侄福臨來北京稱帝。

福臨雖6歲繼承皇位,但在其母孝莊皇太後的教導下,可稱得上是一位聰明的小皇帝。公元1644年十月多爾袞派何洛會到達盛京把迎帝入京的來意說明後,福臨十分高興。他任命何洛會為盛京總管,留守盛京,保護他們大清的發祥地。他與其母孝莊皇太後,選擇良辰吉日攜帶眾皇親、文武百官,在大隊人馬的扈從下,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直奔北京城。

多爾袞率領諸王、貝勒及文武大臣在北京郊外的通州接駕,君臣見麵十分高興。在一片歡呼聲中,順治首先嘉獎了多爾袞及隨征的諸將,對文武百官也予以勉勵。然後在多爾袞的引導下,由正陽門進入北京城。一切就緒後,多爾袞率領文武大臣上表勸進,早登龍位。幾天後,由多爾袞選擇良辰吉日,順治按照漢族皇帝繼位的儀式,正式坐上了皇宮中太和殿的龍椅,成為統治全中國、入關後的第一個清朝皇帝。史可法死守揚州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人。世居直隸大興。祖父曾作過知州,政跡尚佳。後家道中落。史可法20歲應童子試前,住在一個野寺中。恰巧學使左光鬥在京畿地區檢查學政,也到這野寺來避風雪。見一青年伏在書案上睡著了,左光鬥不忍心打擾他,隻是拿了桌上剛寫完的文章來看,竟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左光鬥把文章放回原地,記下了文章上的屬名,還為他披上自己的貂皮大衣。考試的時候,左光鬥就拔取他為全縣第一名。還把他接到自己的宅邸來,同子侄們一起讀書,還常勉勵他要努力學習,將來做國家有用之材,課餘兩人常討論時事,辯論古今,就像親父子一樣。史可法家有老母,無人奉養,左光鬥就派人按月送給老人衣食,為史可法解決了後顧之憂。

不久,左光鬥受到魏忠賢的陷害,被捕入獄。史可法想盡辦法終於得以在獄中見左一麵。他在獄卒的指引下,找到了左光鬥,見他倚著牆席地而坐,麵額焦爛幾乎不能辨認,左腿膝蓋以下筋骨都斷了,骨頭茬子露出外麵。史可法悲痛萬分,抱著左光鬥的腿哭了起來。左光鬥聽出是他的聲音,但眼睛無法睜開。左光鬥用手指努力撥開眼皮,怒目注視著他說:“你到這種地方來做什麼!國家亂成了這樣,你還在這兒哭哭啼啼,天下大事誰來撐著啊!你若還不快走,被奸黨抓住了也是一死,還不如我打死你算了。”說著,就摸索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打史可法的樣子。史可法隻好忍痛退了出去。這件事給史可法很深的印象,恩師至死仍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大事相囑托,自己怎能有半點懈怠呢!於是發奮苦讀,終於在27歲時中了進士,被授西安府推官。30歲又升遷為戶部主事。後來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提升為南京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