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liǎ

倆肩膀扛一個胸袋——無牽無掛。

倆螞蟻拔河——沒多大勁。

倆胖子擁抱——合肥。

倆錢買塊豆腐乳——要的就是這點臭味。

倆瞎子打架——竿兒對竿兒。

倆瞎子擠眼——看不出事來。

倆丫子加一丫子——撒(仨)丫子。

倆啞巴吵嘴——不知誰是誰非。

倆啞巴親嘴——好得沒法說。

倆眼三眉毛——多一道子。

lián

連鬢胡吃麻花——糾纏不清。

連鬢胡子一天刮三遍——你不叫我露臉,我也不叫你出頭。

連天的陰雨——少情(晴)。

連續畫圓圈——周而複始。蓮子芯——苦人(仁)兒。

蓮蓬打人——私(絲)情(盡)斷。

蓬蓮梗打人——私(絲)情不斷。

蓮蓬裏剝出個花生米——稀奇。

蓮生水中——不扶自直。

蓮子送人情——一顆蓮子一顆心。

蓮子擲骰子——沒點。鰱巴身小擲骰子——魚肚(賭)。

鰱巴頭戴鬥笠——愚(魚)人。

鰱巴頭腦殼——又大又硬。

鰱魚的胡須——沒幾根。簾子臉兒——撂下來了。廉頗背荊條——知道錯了。鐮刀割韭菜——一刀齊。

鐮刀割韭菜——心不死。

liǎn

臉皮樣城牆倒拐——厚得嚇人。

臉盆裏的泥鰍——滑不遠。

臉盆裏生芽菜——知根知底。

臉盆裏遊泳——不知深淺。

臉盆裏照相——兩眼向上。

臉譜全集——麵麵俱到。

臉上的鼻子——眼下。

臉上描花——越描越黑。

臉上抹鍋灰——假充包公。

臉上貼膏藥——厚臉皮。

臉上貼膏藥——破相。

臉上寫字——表麵文章。

臉像顏料店的抹布——不斷的變著顏色。

liàn

練兵場上的靶子——眾矢之的。煉鋼吃生鐵——不怕硬。

liánɡ

良藥苦口——利於病。糧倉搬家——亮(晾)底。

糧店裏買米——貨真價實。

糧棉大增產——豐衣足食。涼白開沏茶——沒味。

涼鍋裏貼餅子——溜啦。

涼鍋上的螞蟻——自來自去。

涼水沏茶——硬充(衝)。

涼水淘米——清清白白。梁紅玉擊鼓——賢內助。

梁山伯的幹兄弟——女的。

梁山伯看到祝英台——一見鍾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生死相依。

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雙飛

相傳那是在東晉時期,浙江上虞有一個民風淳樸的小村莊,名叫祝家莊。祝家莊有一個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聰明又美麗,不但會繡花剪鳳,還喜歡寫字讀書。

祝英台長到15歲的時候,就一心想到外地的私塾裏去讀書。於是,她就假扮成男子,丫環扮作書童挑著書箱,離開家求學去了。

在趕路的途中,祝英台和丫環二人感覺有些累了,就來到路旁小亭子裏休息。這時,路上走來一個書生和一個書童,也到亭子來歇腳。他們互相問候,祝英台才知道這位書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學館求學的。

祝英台和梁山伯談得十分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之意。於是,兩個人在亭子裏結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兩歲,於是祝英台稱梁山伯為兄,梁山伯稱祝英台為弟,隨後幾個人便高高興興地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來到學館,拜見了老師。老師見到這兩位聰明英俊的少年來求學,很是高興,把他倆安排在同一張課桌上學習。

一開始,老師和同學一直也沒有發現祝英台是女兒身份。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裝的事,早被細心的師娘看出來了。師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說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師娘保守秘密,師娘答應了,並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更加細心關照了。而祝英台有什麼難處和心事,也都來對師娘講。

時間飛逝,一晃3年就過去了。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說她的父親病了,要她趕緊回去。祝英台向老師請了假,又來找師娘。說她和梁山伯同學3年,梁山伯為人誠懇熱情,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娘,托師娘做媒,等她走後,為她向梁山伯提親。

祝英台將啟程回家的時候,梁山伯一定要親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隨,總是不願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愛情,又不好意思直說,就隻好打許多比方來啟發梁山伯。

他們二人走到河邊,看到河裏有一對鵝,祝英台就唱道:

前麵來到一條河,河裏遊著一對鵝,公鵝就在前麵遊,母鵝後麵叫哥哥。

老實厚道的梁山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祝英台隻好無奈地繼續往前走。途中祝英台又唱了好幾首比喻男女愛情的歌,但是梁山伯還是沒有明白。祝英台開玩笑說:“你真是一隻呆頭鵝!”

祝英台又指著池塘裏的一對鴛鴦唱道:

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台若是紅妝女,梁兄啊,你願不願意“配鴛鴦”?

梁山伯歎了一口氣說:“可惜你不是女紅妝啊!”祝英台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就很愛祝英台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兩人相送了十八裏,來到江邊,才戀戀不舍地分手了。臨別的時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約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親。梁山伯望著江對岸祝英台的身影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見了。

等祝英台千裏迢迢回到家裏,父親的病早就好了,他讓祝英台換成女孩子的裝束,不讓她再外出讀書了。這時,恰巧有一家姓馬的大財主來求親,父親就把祝英台許配給馬家的兒子。

祝英台知道後,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她對父親說自己已愛上了梁山伯,並且托了師娘做媒。可是父親反對說:“從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麵找男人,像什麼話?”不由分說,硬要祝英台嫁給馬家的公子。

梁山伯自從那天送別祝英台後,回到學館,繼續用心讀書,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親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直到師娘拿著玉扇墜兒來,說明祝英台托她提親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她說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梁山伯立刻向老師請了假,趕到祝家去和祝英台會麵。

梁山伯來到英台家裏,看見祝英台完全恢複了女子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娘為他們提親的事,哪知祝英台一聽這話就大哭起來,她說:“梁兄啊,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呀?我父親已經硬逼把我許配給馬家了!”

梁山伯一聽,倆人就抱頭痛哭起來,他們互相發誓,無論誰也不能破壞他們之間深厚的愛情,兩個人要永遠在一起。

他們的哭聲被祝英台的父親聽見了,祝員外怒氣衝天地跑上樓來,把梁山伯趕出家門,將祝英台嚴加看管起來。

梁山伯回到家裏,因為想念祝英台,茶不思飯不想,很快就病倒了,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離開了人間。臨終之前,他告訴家裏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很快,馬家迎親的日子就到了,花轎抬到了祝家的門口,吹吹打打好熱鬧。可是祝英台卻哭哭啼啼,怎麼也不願意上轎。在她父親的命令之下,硬把祝英台推進轎子抬走了。

花轎抬到半路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丫環告訴祝英台,前麵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不顧別人的阻攔,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哭拜亡靈,結果因過度悲傷,痛心而死。祝英台去世後,就葬在梁山伯的墓地東側。

人們無不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真摯愛情所感動,就將他們故事口口相傳。而在傳播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又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傳說,當祝英台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的時候,霎時間,天地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台喊著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墳裏去了。

沒過多久,雨停了,雲開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隻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著墳頭翩翩起舞,飛向了自由的天空,所經之處,花兒漫天開放。人們都說,這對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變化而成的。

“梁祝”的傳說已經耳熟能詳,不僅版本很多,而且流傳到國外。

五代十國至宋代時期,唐代著名詩人浙江餘杭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已被高麗王國時的人輯人了《十抄詩》,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並且衣化為蝶。

到宋代,高麗人編輯的《夾注名賢十抄詩》,不但收入了羅鄴的《蛺蝶》詩,而且在注釋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傳》。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梁祝故事,而且從“女扮男裝”到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比較全麵完整地敘述了梁祝傳奇故事。可見,梁祝文化早已走向世界,曆史久遠。

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1000多年,可謂是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自古以來,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我國漢族民間傳說。它是民間文化的積澱,代表了人民大眾的心聲,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梁山的弟兄一越打越親。

梁山聚義——逼走正道。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梁山上的朋友——不打不相識。

梁山上的旌旗——替天行道。

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上的春燕——自來自去無人管。

梁上的君子——賊人。

梁上吊死人——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梁頭上發芽——我看你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