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畫餅充饑——聊以自慰。
畫餅充饑——可望不可得。
畫虎不成反類犬——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卻幹了蠢事。出自宋·佚名《宣和畫譜》。
北宋時,有一著名的畫家,名叫孫知微。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爭先恐後地準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補上吧。”大家都一致讚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隻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們一個個都嚇得不敢吭聲,紛紛低頭認罪。
畫虎成貓——惹人笑。
畫匠不給神磕頭——心知你是哪地裏的泥?
畫匠給線條——輕描淡寫。
畫裏的馬——光看不能騎。
畫龍點睛——功夫到家了。
畫龍點睛
畫上龍後再給點上眼珠。後比喻在講話或寫作關鍵處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出自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張僧繇是南北朝時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對以後隋、唐兩代的畫家都有很大的影響。
張僧繇是一個善於畫龍的畫家,他畫的龍大小不一,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到一個寺廟裏去遊玩,主持請他在牆上畫條龍。當畫到一半的時候,天空中忽然烏雲翻滾,雷聲隆隆,像是暴風雨要來了。剛一畫完,那龍頭抬了起來,準備離開牆壁飛到天上去,周圍看的人都緊張得叫了起來。張僧繇也有點害怕,就急忙在龍的身上畫了一條鐵鏈把它鎖住,龍才安靜下來。
又一次,張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市)的安樂寺的牆上畫龍,當地有許多人都來看。他一共畫了四條,一會兒就畫好了。大家看時,果然是畫得好,它們張牙舞爪,騰飛翻滾,非常逼真。但奇怪的是這四條龍都沒有畫眼珠。
有人就問張僧繇,你怎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張僧繇說:“如果我把眼珠點上去,龍馬上就會飛走,可不能隨便給它畫上眼珠。”大家聽了,都覺得太不可信了,要張僧繇點上龍眼珠試試。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隻好答應了。他拿起筆,給其中的兩條龍點上了眼珠。忽然,隻見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起,大家吃了一驚,回頭看時,那兩條點了眼珠的龍已經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而牆上隻剩下兩條沒有畫眼珠的龍。人們這時才真正相信,一個個驚歎不已。
畫眉的嘴兒——會說。
畫上的刀槍——不能用。
畫上的公雞——不打鳴。
畫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畫蛇添足——自作聰明。
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足。比喻多此一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出自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二》。
戰國時期,楚懷王派昭陽為將,率領十萬大軍討伐魏國。昭陽很善於用兵,楚軍很快打敗了魏軍,攻破了魏國的八座城池。這時,昭陽已經圓滿地完成了楚懷王交給他的任務,但他想趁著楚軍士兵的鬥誌旺盛,準備又去攻打齊國。
齊王得知消息,就派陳軫為使者去說服昭陽放棄攻打齊國的念頭。
陳軫見到昭陽,先把昭陽奉承了一番,對他帶兵打敗了魏國表示祝賀。然後又問昭陽:“按楚國的規定,像將軍立下這麼大的功勞,能得到什麼官爵?”昭陽說:“也就是我現在的官爵吧!”陳軫又問:“還能再升嗎?”昭陽說:“再升就是令尹,但目前不可能。”陳軫說:“既然是這樣,請你聽我講個故事。”
陳軫給他講了下麵一則故事:楚國有個人把祭祀時用過的一壺酒拿給手下人喝,人有好幾個,而酒隻有一壺。每人喝一點吧,酒太少了大家都不過癮,給一個人喝倒還差不多。但讓誰喝呢?這時,有個人提了個建議:每人都畫一條蛇,誰最先畫好就誰喝酒。大家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一致同意。
其中有一人畫得最快,一會兒就畫好了,他就得意地把酒壺拿過來,準備獨享這壺美酒。這時,他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把自己畫好的蛇拿過來,自作聰明地給蛇補畫起腳來。等他給蛇把四隻腳都加上去,另外有一人也把蛇畫好了,那人一把奪過了酒壺,對他說:“蛇是沒有腳的,你畫的有四隻腳,就不能算蛇了,這酒你不能喝!”於是,他就理直氣壯地把酒喝掉了。
講完了故事,陳軫又說:“將軍打敗了魏國,連破魏國八座城池,立下了赫赫戰功,楚國人人都知道將軍打了勝仗。現在將軍又要攻打齊國,即使獲勝,將軍也不可能得到提升,而萬一打了敗仗,則將軍伐魏的功勞都要被抹殺掉,這難道不是畫蛇添足之舉嗎?”
昭陽聽陳軫這麼一說,覺得很有道理,就不敢貿然進攻齊國了,陳軫的目的也達到了。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畫脂鏤冰——勞而無功。
畫中的美女——凡人不配。話不投機——半句多。
huái
懷揣包米——不肯(啃)。
懷揣二十五隻耗子——百爪撓心。
懷揣小攏子——舒(梳)心。
懷揣著馬勺——成(盛)心。
懷裏揣刀子——不存好心。
懷裏揣戥子——稱(秤)心。
懷裏揣個漏勺——心眼兒不少。
懷裏揣個兔娃——上下踢蹬。
懷裏揣牛角——總是往裏頂。
懷裏揣笊籬——勞(撈)心勞(撈)肺。
懷裏揣隻貓——抓得心癢癢。
懷裏打算盤——打進不打出。
懷裏掛秤砣——心往下沉。
懷裏暖毒蛇——好意無好報。槐樹下彈琴——苦中有樂。
槐樹做棺材——壞(槐)才(材)。
huài
壞掉根的茄苗——不成個樣(秧)子。
壞掃帚對破畚箕——差配差。
壞種戴疙瘩帽——充孝子。
huān
獾狼下耗子——一輩不如一輩。
獾豬歸洞——鑽進去。
huàn
換毛的斑鳩——飛不起,跑不動。
換湯不換藥——還是那一套。
huānɡ
荒墳場裏拱虛泥——出鬼。
荒墳上耍刀槍——嚇死鬼。
荒原上牧馬——走到哪兒,哪兒是路。
荒琢裏掘出來的——老古董。
huánɡ
皇帝不稱皇帝——孤家寡人。
皇帝出殯——事大了。
皇帝打架——爭天下。
皇帝的祠堂——太妙(廟)。
皇帝的閨女——金枝玉葉。
皇帝的媽媽——太厚(後)。
皇帝的腦殼——芋(禦)頭。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皇帝的女兒不憂嫁——哪能叫你挑?
皇帝害腳——愈(禦)覺(腳)不好。
皇帝老官伸腳——燈(蹬)籠(龍)。
皇帝老官做包子——禦駕親征(蒸)。
皇帝老爺發酒瘋——咋說咋有理。
皇帝身上的虱蟲——聖蟲。
皇帝戲妃子——又完(玩)了一功(宮)。
皇甫訥扮伍子胥——蒙混過關。
皇姑招駙馬——揀好的挑。
皇糧國稅——免不得。
皇上吃煎餅——均(君)攤。
皇上的旨,將軍的令——一口說了算。蝗蟲打噴嚏——滿嘴莊稼氣。
蝗蟲飛行——走到哪裏吃到哪裏。黃病鬼開藥鋪——自產自銷。
黃柏和川連——都是苦命(名)。
黃柏樹下彈琴——苦中作樂。
黃豆炒藕——無孔不入。
黃豆下油鍋——詐(炸)的。
黃豆芽炒藕——勾住心。
黃豆煮豆腐——碰上了自家人。
黃飛虎反五關——希(西)奇(歧)。
黃飛虎戰關雲長——刀對刀。
黃峰綁在鱉腿上——縱有翅膀也難飛。
黃蜂歇在烏龜背——你敢伸頭我敢蟄。
黃蓋挨板子——自找。
黃蓋被周瑜打——情願。
黃狗吃豆腐腦——閑(銜)不著。
黃狗撒尿——有數的幾點兒。
黃狗頭上出角——充麒麟。
黃牯拉磨——光打圈。
黃瓜菜——涼啦。
黃瓜打鑼——一錘子的買賣。
黃瓜打牛——去了半截。
黃瓜蒂子——苦的。
黃漢升的箭——百發百中。
百發百中
泛指技術高明,無可挑剔。出自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
戰國時期,有一個很有名的謀士,他的名字叫蘇厲。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將要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危在旦夕。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那可就非常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