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弟,我這會倒是又有些疑惑了,既然是裏麵的夾層,你又是怎麼判斷出夾層裏的東西是銅象耳的宣德爐呢?”張東像是想起了什麼,一臉疑惑的道。
如果說以秦天的眼力,判斷出這件表麵腐朽不堪的銅爐內部有夾層倒是很正常,可是在夾層沒有打開之前,直接就判斷出夾層內是什麼樣的東西,未免就有些太誇張了。
“看這裏……”秦天笑嗬嗬的道,說著將這件腐朽不堪的銅爐翻了個底朝天,底部一處腐朽不堪的地方已經開始脫落,透過脫落的縫隙,可以明顯的看到‘大明宣德年製’六個楷書款的銘刻。
這點秦天早就考慮到了,所以在拿下這件銅爐之後就悄悄的將底部腐朽的地方給去除掉了一些,方便解釋。
“怪不得呢,我說你小子難不成還會透視眼,能夠直接看穿這件銅爐裏麵的情況。”張東笑嗬嗬的道。
至於說銅爐的形狀,但從銅爐外麵的形狀基本上就可以判斷的出來,正常的情況下,像這種類似於字中字,畫中畫,還有像這種銅爐的夾層,外麵的夾層都是按照裏麵的東西設計的。
所以既然外麵的形狀為銅象耳宣德爐的形容,那麼裏麵的東西一定就是銅象耳宣德爐了。
“尼瑪……”秦天心頭一顫,差點沒爆出粗口來。
前麵是張口一句宣德爐,現在又開口來了個透視眼,再這麼下去,都快要變成鐵口直斷的神算了。
“大明宣德爐分為一,二,四,六字四種款識,這種‘大明宣德年製’的六字款識,六字款識是四種款識裏麵最為罕見的一種,代表著這件東西的價值要比一般的一,二,四字款識的價值要高出不少……”對於宣德爐,張東的見識還是很深的,看清楚底部的銘刻之後,緩緩的道,這是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常識,他自然十分清楚。
“銅象耳宣德爐,又是宣德爐中較為罕見的造型,價值比一般的三足兩耳的宣德爐價值更高。”張東繼續道,三足兩耳,是大明宣德爐最常見的造型。
宣德爐的基本形製一般為敞口,方唇或者是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活了形耳或獸形耳,宣德爐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了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製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熔煉次繁多,一般的爐料都要經四煉,而宣德爐需要十二煉,所以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般肌膚細膩。
而這種銅象耳的宣德爐,配合上罕見的六字款識,價值就算是在宣德爐之中,也是上上之乘的寶貝。
“張哥,既然你對宣德爐的認識如此深刻,想必也一定知道宣德爐的鑒別方法了?”
“知道倒是知道,不過雖然清楚,但是卻隻能憑感覺給出自己大概的答案,想要做出準確的判斷很難。”張東繼續道。
其實不光是他,就算是最頂級的鑒寶師,單憑自己一人的眼力,也很難判斷出宣德爐的真偽,必須要一個整隊的頂級鑒寶師的專家團才能給出確切的鑒定結果。當然,凡事都有例外,除非是有著東陶西李之稱的,華夏國內公認的定巔峰的兩位鑒寶師,才能有這個眼力和資格,僅憑一個人的眼力就給出鑒定的結果。
“張哥說說看,宣德爐的鑒別分別就從哪幾個方麵入手?”秦天繼續道,一副模樣,倒像是考核張東對於大明宣德爐的了解一般。
“第一,色澤。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而偽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張東開口緩緩的道:“第二,厚重感。真正的官造大明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形,也不管是橋耳,半環耳,亦或者是陶耳等相同型者,渾厚古樸為真,輕浮者為假。”
“三是款識,真正的大明宣德爐分為一,二,四,六字四種款識,分別為‘宣’,‘宣德’,‘大明宣德’,‘大明宣德年製’,這四種款識皆為楷體,字體規整,結構嚴謹。而假的宣德爐,大多都為‘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款識,而且隨意書者為多,字體不規整,鬆散。五為鎏金或是散金,真正的宣德爐,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假者不均勻,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