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解讀】
黃帝問道:天的規律非常遠大呀!如象仰望空中的浮雲,又像看望深淵一樣,淵雖深還可以被測知,仰望浮雲則不知它的終極之處。先生多次談到,要小心謹慎地尊奉氣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我聽到以後,都懷記下來,但是心裏獨自有些疑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請先生熱情而詳盡地講講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地流傳下去,久而不至滅絕。你可以把它的規律講給我聽嗎?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這是由於運氣秩序的變更,表現為自然氣象盛衰變化的時位。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天道六六之節的盛衰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位置,左右間氣,有一定的規則。所以少陽的右間,是陽明主治;陽明的右間,是太陽主治;太陽的右間,是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是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是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是少陽主治。這就是所說的六氣之標,是麵向南方而之的位置。所以說,要根據自然氣象變化的順序和盛衰的時間,及日影移動的刻度,確定位置,南麵正立以進行觀察。
這就是這個意思。少陽司天,火氣主治,少陽與厥陰相表裏,故厥陰為中見之氣;陽明司天,燥氣主治,陽明與太陰相表裏,故太陰為中見之氣;太陽司天,寒氣主治,太陽與少陰相表裏,故少陰為中見之氣;厥陰司天,風氣主治,厥陰與少陽相表裏,故少陽為中見之氣;少陰司天,熱氣主治,少陰與太陽相表裏,故太陽為中見之氣;太陰司天,濕氣主治,太陰與陽明相表裏,故陽明為中見之氣。這就是所謂本元之氣,本氣之下,是中見之氣,中見之下,是氣之標,由於本和標不同,應之於脈則有差異,而病形也就不一樣。
黃帝說:六氣有時至而氣亦至的,有時至而氣不至的,有先時而氣至太過的,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時至而氣亦至的,為和平之年;時至而氣不至的,是應至之氣有所不及;時未至而氣已至,是應至之氣有餘。黃帝說:時至而氣不至,時未至而氣已至的會怎樣呢?岐伯說:時與氣相應的是順,時與氣不相應的是逆,逆就要發生反常的變化,反常的變化就是要生病。黃帝說:好,請你再講講其相應的情況。岐伯說:萬物對六氣的感應,表現於其生長的情況。六氣對於人體的影響。從脈象上可以反映出來。
黃帝說:好。我想聽你講講六氣之應於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顯明正當春分之時,它的右邊,為君火主治之位:君火的右邊,再退行一步,為相火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土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金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水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木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君火主治之位。六氣各有相克之氣,承於其下,以製約之。
水能製火,相火的下麵,水氣承之;土能製水,水位的下麵,土氣承之;木能製土,土位的下麵,風氣承之;金能製木,風位之下,金氣承之;火能製金,金位之下,火氣承之;陰能製陽,君火的下麵,陰精承之。黃帝說: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六氣亢盛時就要為害,相承之氣,可以製約它,遞相製約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化,在四時之氣中表現為氣盛者必衰,衰者必盛,若亢盛為害則生化之機毀敗紊亂,必然發生大病。
黃帝說:氣的盛衰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不當其位的是邪氣,恰當其位的是正氣,邪氣則變化很嚴重,正氣則變化很輕微。黃帝說:怎樣叫作恰當其位呢?岐伯說:例如木運遇到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辰、戌、醜、未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乃是中運之氣與年支方位五行之氣相同。所說的“歲會”,為運氣和平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