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蕭鸞正生病臥床,聽說王敬則起兵反叛,十分驚駭,滿朝文武大臣也無不失魂落魄。蕭鸞的兒子蕭寶卷,叫人爬上房頂瞭望,隻見征虜亭上火光衝天,以為叛軍已到,嚇得連衣服都顧不上換就要逃跑。王敬則聽說此事後,他得意地說:“嘿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我料他蕭鸞父子惟有逃跑這條路啦(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策,計汝父子唯走身)……”

三人行,有我師。

三人欺兩弱,一正壓千邪。

三人當家,七扯八拉。

三人抬不過個“理”字去。

三人四姓,要拜誰的祖宗。

三人生意實難做,一頭衣衫一頭褲。

三人進店,口味不同。

三人同行,小的受苦。

三人合養一條牛,不如個人養隻狗。

三人為眾,火管變成銃。

三人一麵官。

三人同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同心奪天下。

三人共條牛,剩下光骨頭。

三人斟議,好過問神。

三人成眾。

三輩難修好街坊。

三輩子忘不了老娘家親。

三輩子為宦,自己不會穿衣吃飯。

三輩子不念書,賽如老牛。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三翻六坐八爬,十個月會咂咂。

三升皇糧,七合到京。

三躺六坐八爬叉,九個月上會踏踏。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

三代積累,一代傾空。

三代做官,不可輕師慢匠。

三代不出舅家風。

三條人命四把火。

三條路,當中走。

三條路不能全占。

三條腿的蟾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好找。

三步留一步,免得徒弟打師傅。

三思有益,一忍為高。

三一群,兩一夥。

三家六老鼠。

三家四靠,倒了鍋灶。

三朋四友朝朝有,急難之中無一人。

三朋四友,碗酒筷肉。

三毀兩不成。

三官避酒客。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輩不讀書是愚人。

三九的兔子攆不出窩。

三才沒一才,就有一個窩囊材。

三鬥芝麻沒一粒入耳。

三月的桃花紅不久。

三子難求:兒子,銀子,胡子。

三思而後行。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三請不跟一去。

三請諸葛亮,四請八大王。

三請不如一撞。

三月蔗,毒過烏肉蛇。

三山六水一分田,天下凡人種不全。

三三哪比六六來。

三千與我好,八百與我交。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三寸鳥,七尺嘴。

三寸舌害了六尺身。

三寸喉嚨深似海。

三分人事七分天。

三分銀子請土地,七分銀子裝了金。

三分天資七分學。

三分吃藥,七分在養。

三分癩頭七分扮,癩頭扮起做花旦。

三分顏色七分妝。

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三分天才七分學。

三分娘子七分裝。

三腫三消,預備鐵鍬。

三裏不同鄉,五裏不同俗。

三品官難判家務事。

三五一十五,山羊離了母。

三百斤的豬,總要過屠夫的手。

三百六十行,種田為上行。

三百六十行,趕腳最忙。

三百六十行,隻有供坯忙。

三百斤的野豬,靠著那個嘴巴。

三斤豬頭,落鍋為淨。

三斤甘草,涼不到心。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學,不如一歲擇師。

三歲小孩子害人,八十歲老人家礙人。

三歲小孩得人愛,八十公公人人敬。

三歲帶來老來相。

三歲孩兒定八十。

三歲定八十,八歲定終身。

三歲無爺,照契管業。

三歲到老,百歲不改。

三歲死了娘,說也話頭長。

三歲定終身。

三長補一短,三勤夾一懶。

三國盡歸馬司懿。

三塊板,兩條縫。

三推兒子六推爺。

三勤一懶,想懶不得懶;三懶一勤,想勤也不得勤。

三把鐮刀總有一把利。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變黃金;三兄四弟各條心,家中

黃金變灰塵。

三生不抵一熟。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尖掉肚,神仙難估。

三尖瓦碴絆倒人。

三層單,不如一層棉。

三把狐狸四把狼,五把六把打大王(虎)。

三虎一豹,三子一根。

三虎出一豹,一馬三分龍。

三大九龍壁的神奇傳說

九龍壁不僅象征九州,而且象征生命的綿延與頑強。北京故宮九龍壁、北京北海和山西大同九龍壁,它們並不是一個藝術品,而是有其龍文化含義在內。

北京故宮的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是我國的三座九龍壁中最著名的一座。壁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麵琉璃影壁,是乾隆皇帝於1772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的。

九龍壁上麵的9條龍,形體有正龍、升龍、降龍之分,每條龍都翻騰自如,神態各異。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采取浮雕技術塑造燒製,富有立體感,並采用亮麗的黃、藍、白、紫等顏色,使九龍壁的雕塑極其精致,色彩甚為華美。

九龍壁的上部為黃琉璃瓦廡殿式頂,簷下為仿木結構的椽、檁、鬥栱。壁麵以雲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托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

九龍壁的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製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麵20厘米,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9條蟠龍分隔於5個空間。

九龍壁上,黃色的正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後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將火焰寶珠托於頭下,瞠目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左側的兩條龍龍首相向;右側的兩條龍背道而馳,4條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

外側的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上爪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後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兩條龍動感十足,爭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弛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態刻畫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製為天子之尊的重要體現。北京故宮九龍壁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將“九龍”分置於5個空間,壁頂正脊也飾9條龍,中央1條坐龍的兩側各4條行龍。

九龍壁的兩端戧脊異於其他廡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簷角。簷下鬥栱之間用45塊龍紋墊栱板使整座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此外,九龍壁的壁麵共用270個塑塊,也是“九五”的倍數。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麵,分塊極為講究。

北京故宮九龍壁的壁麵上,從東數第三條白龍的腹部是用木料雕成型後釘上去的,其中還有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傳說當年在燒製這座九龍壁的時候,由於工藝要求極高,燒製難度極大,工匠們忙得頭昏眼花,一不小心把燒製這條白龍龍腹部分的琉璃磚摔壞了。由於當時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再燒製琉璃磚了,大家都十分著急。

這時,一位木匠總管冒著欺君之罪的危險,連夜用金絲楠木雕刻成那塊龍腹,釘補上去,刷上白色油漆,使之同原來的白龍腹顏色相同,終於瞞過了前來檢查的官員和皇帝,並使工匠們免去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