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6

L

lā

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拉完磨,殺驢子。

拉得緊,割得斷。

拉拉笸籮鬥動彈。

拉賬容易還賬難。

拉新賬,還陳賬。

拉不出屎來怨茅房。垃圾燒灰能作糞,浪子回頭金不換。

là

臘梅哪怕寒霜降。

臘月涼水貴三分。

臘月的夥計賽霸王,正月的掌櫃賽閻王。

臘月窮漢跑駟馬。

臘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輩子還不起。

臘肉藏在飯裏頭。

臘裏水,貴三分。

臘裏像春天,家家哭少年。辣椒秧上不長茄子,葫蘆架上不結西瓜。

蠟不點不亮,豬不揣不胖。

蠟燭坯,不點不亮,蒙皮鼓,不敲不響。

lái

來早不如來巧。

來得明,去得白。

來得鬆,去得鬆。

來如箭,去如線。

來官還是去官清。

來者勿怕,怕者勿來。

來貓去狗,不爭自有。

來有來處,去有去處。

來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

來曆不明,是問中人。

來在花樹下,必是采花人。

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來客由主,寄馬由樁。

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來是人情去是債。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來病快,去病慢。

lài

癩狗子扶不上牆去。

癩狗生毛要咬人。

癩痢愛戴花。

癩痢頭兒,自己的好。

癩痢頭兒子桂花香。

癩痢和尚做不得好齋筵。

癩人氣多。

癩瓜子多,癩娘孩多。

癩瓜多結子。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癩蛤蟆咒天,越咒越鮮。

癩頭蛤蟆配鯰魚,屎殼郎配蝲蝲蛄。

lán

欄內無牛空起早。攔路石頭有人搬。

lǎn

攬工沒本,越攬越緊。懶羊連自己身上的毛也嫌重。

懶和尚做不出好齋來。

懶沐浴,勤洗足,年紀活到九十六。

懶有良田抵不合勤有稻。

懶女人盼正月,懶漢子種蕎麥。

懶婦有句話。十月有個夏。

懶紡棉,勤養蠶,三十五天穿綢衫。

懶做懶做,必定冷餓。

懶雞婆帶不出勤雞崽。

懶狗扶不上牆。

懶驢上磨屎尿多。

懶婆沒藥醫。

懶婆娘養不出好娃娃,懶漢耪不出好莊稼。

懶婆娘巴個正二月,饞婆娘巴個時時節。

懶婆娘巧對付。

懶婆娘盼正月。

懶的燒蛇吃,窮的燒雪吃。

懶惰望親眷,勤儉望菜園;菜園好伸手,親眷難開口。

懶惰一時,損失一生。

懶漢行工,不是下雨就刮風。

懶漢找不著養老店。

懶漢一伸腰,勤漢走三遭。

懶漢貪重擔。

懶漢早起怕露水,晚上又怕鬼。

懶漢下地事兒多,懶驢上地屎尿多。

懶漢擔山。

懶漢不離口,勤人不離手。

懶漢回頭,力大如牛。

懶漢回頭餓死狗。

懶漢子怕種蕎麥,懶老婆盼正月。

懶漢靠在井邊也會渴死。

懶人自有懶法。

懶人你莫困,三擔黃土當擔糞。

懶人想富窖,隻能做夢笑。

懶人自有懶人福,遲來吃一碗粥。

懶人擔重擔,睡得早起得晚。

懶人修個好嘴,懶馬修條好尾。

懶人床是死人墓。

懶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懶人不長肉,望雨旱死穀。

懶人用長線,拙人用彎針。

懶人懶病,斷無病醫;不癱不瘓,惰其四肢。

懶人嘴多,豬母尿多。

làn

濫交甜如蜜。爛棉花還有塞縫縫的用處。

爛桃不爛味。

爛泥糊不上牆。

爛飯才吃得飽,爛衫才穿得老。

爛腳連累好腳。

爛麻擰成繩,力量大無窮。

爛鐵無鋼。

爛船不可入水,家事不可外傳。

lánɡ

郎中醫不好自己的病。

郎中菩薩診到病,診不到命。

郎中醫病,不能醫命。狼披羊皮還是狼。

狼行千裏總食肉。

狼改不了吃人,狗改不了吃屎。

狼眾吃人,人眾吃狼。

狼肚裏沒有好心肝。

狼心犬肺,狐朋狗友,自作還要自受。

狼掛上山羊的胡子,仍然是狼。

狼精狐狸怪,兔子跑得快。

狼是鐵頭銅脖子,腰裏挨不住一條子。

狼有森毛,蛇有退骨。

狼狗打架,兩家害怕。

狼無狽不行,虎無倀不噬。

狼和狗一樣,嘴不同;賊和人一樣,心不同。

狼子野心,養子成害。

狼怕一拖,狗怕一摸。

狼怕貓腰,狗怕擲。

lànɡ

浪子當家,餓死全家。

浪子回頭金不換。

láo

牢頭如狼虎,禁子似蛇蠍。

牢裏死的英雄漢。癆病腔子抽紙煙,故意來鬥痰。勞人事多,無閑無坐。

勞動財三分,坐吃山也崩。

勞動出智慧,實踐出真理。

勞動吃飽飯,挨餓是懶漢。

勞動萬事足。

勞動要合群,生產要打譜。

勞動生產得幸福。

勞動使人長壽。

勞動是幸福的右手,節約是幸福的左手。

勞動錢,萬萬年;貪汙錢,在眼前。

勞動可以興家,逸淫可以亡身。

勞動是上品,何必讀書高。

勞動光榮,剝削可恥。

勞動潛力大,看你挖不挖。

lǎo

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老薑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老子天下第一。

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老雞老鴨值錢,老腔老調討嫌。

老臉皮厚不怕羞。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樣念經。

老虎吃天,沒處下爪。

老虎要吃天,瞎子要點燈。

老虎借羊,有借無還。

老虎也有擂岩日。

老虎都不畏,豈畏老虎頭?

老虎還在山上,就把皮子賣了。

老虎口裏還奪出脆骨?

老虎嘴裏拔脫牙,青龍頭下揀明珠。

最富盛名的瑞獸青龍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要是說起最富有盛名的瑞獸,必定是青龍。青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與白虎、朱雀、玄武並稱為四神獸,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

除此之外,青龍既是名字也是種族,青龍的方位是東,左,代表春季,在我國二十八星宿中,青龍是角、亢、氐、房、心、尾、箕這東方7星的總稱。

青龍是我國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們都很熟悉龍的形象,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據說,青龍長著牛頭、鹿角、蝦眼、鷹爪、蛇身和獅子的尾巴,通身還長滿了鱗甲,是由多種動物複合而成的。

在人們的想象中,青龍不但能在陸地行走,也能在水中遊弋,在雲中飛翔,充滿了無窮的神力。幾千年來,帝王把它當作權力和尊嚴的象征。這是因為龍與神話傳說中的炎、黃二帝有很深的淵源。

遠古時期的黃帝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君王,他曾經為了民族的生存,打敗了蚩尤。黃帝時期也是古史上的大發明期,舟車、曆法、算術、音樂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黃帝在晚年的時候,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須,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時好像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

黃帝和大臣都很吃驚,那隻龍慢慢靠近黃帝,眼神變得十分溫和,忽然開口對黃帝說:“玉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玉帝。”

黃帝一聽,就遵旨跨上龍背,然後對群臣說:“玉帝要召見我了,你們多保重,再會了。”

“請讓我們追隨您去吧!”大臣們說完,就一擁而上,希望爬上龍背,隨黃帝一起走。可是那隻龍卻扭動身軀,把那些人都摔了下來。

黃帝坐在龍身上的時候,百姓們舍不得讓如此賢明的君主離開,就緊緊拽住了龍的一根胡須。龍雖然被揪掉了胡須,但還是飛起來了。神奇的是,那根胡須居然變成了一把弓。百姓們呆呆地拿著弓,不知如何才能找回黃帝。

金龍帶著黃帝快速飛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雲霧中了。群臣沒有辦法,隻好眼睜睜地看著黃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著天空,若有所思地說:“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上得去龍背的啊!隻有像黃帝那樣偉大的人,才有資格騎上青龍呢!”

我國西漢時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記》中記載這件事說: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須,龍須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須號。

炎帝與龍的關係也很密切。東漢學者皇甫謐編著的專述帝王世係的史書《帝王世紀》記載說:

神農氏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這個說法將炎帝的出生與龍聯係在一起,也就是認為炎帝是一個“龍種”,或“準龍種”。從此,我國所有的古代帝王也都與龍產生了緊密的聯係。

比如說,皇帝專用的椅子要稱之為龍椅,皇帝穿戴的袍子被稱為龍袍,皇帝的相貌被稱為龍顏,皇帝的身體狀況被稱為龍體等等。龍代表著威嚴神聖不可冒犯的君王。

除了曆代帝王,普通百姓也認為龍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在我國到處可以看到龍的形象,宮殿、寺廟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處處刻著龍、畫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