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計1
連環計
【原文】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譯文】敵軍兵力強大,不可以和他硬拚,應當運用計謀使他們自相牽製,借以削弱敵人的力量。將帥若能巧妙地運用計謀,克敵製勝就像有天神相助一般。
【典故出處】
連環計的名稱由來已久。元曲中曾有:錦雲堂巧定連環計”一說。明人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一書中,王允巧施連環計”一節更使此計家喻戶曉。據秘本兵法《三十六計》原文記載,連環計是由《周易》的邏輯原理推演而來的。其中原文中的“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周易》師卦九二爻的象辭。
【應用範例】
王允巧用連環計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相繼專權,朝野一片混亂。董卓以消滅宦官為名,率軍進入洛陽。隨後,又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並自立為太師,把持朝政,專橫跋扈,為所欲為。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董卓任命他的弟弟董竁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中軍校尉,執掌兵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董卓的宗族及親威都在朝中擔任大官,就連董卓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被封為侯爵,把侯爵用的紫色綬帶當作玩具。董卓所乘坐的車輛和穿著的各種服飾,都與皇帝的一模一樣。
177尚書台、禦史台、符節台的所有官員,都要聽他發號施令,尚書以下的官員,每天都要到他的太師府彙報和請示工作。董卓在眉阝地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堡塢,牆高七丈,厚也有七丈,裏麵存了足夠吃30年的糧食。他說:大事告成,可以雄據天下;如果不成,守住這裏也足以終老”。由於董卓性情殘暴,殺人如草,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早就有人看不慣董卓的倒行逆施,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孫瑞、尚書楊瓚等人,密謀除掉董卓。董卓有個幹兒子,名叫呂布,他精於騎射,勇猛過人,深得董卓信任,經常做董卓的隨從侍衛。但是董卓待人寡恩無禮,又性情剛愎,曾經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幸好呂布身手矯健,避開了致命的一擊,又奴顏卑膝向董卓道歉,董卓怒氣平息,才躲過一場災難。自此以後,呂布開始暗中怨恨董卓。於是王允決定利用董卓和呂布的矛盾來完成自己的計劃。
王允有一個美婢貂蟬,他先假裝把她許配給呂布,等正式結親時卻又把貂蟬送給了董卓。董卓一見,寵愛有加,根本不管呂布的情緒。隨後,貂蟬又與呂布私通。如果他們的奸情一旦敗露,呂布與貂蟬便隻有死路一條。所以呂布整日忑忐不安。於是王允乘機把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了呂布,並讓他做內應。呂布一開始還有些猶豫,說:我們有父子之情,怎麼辦?”王允說:你自姓呂,與他本沒有骨肉親情,如今顧慮自己的生死還來不及,還談什麼父子!他在擲戟之時,難道有父子之情嗎?”呂布當下應允了此事。
一天,漢獻帝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車入朝。從軍營到皇宮的道路兩側警衛密布,左側是步兵,右側是騎兵,戒備森嚴,由呂布等在前後侍衛。呂布讓同郡人、騎都尉李肅與勇士秦誼、陳衛等十餘人冒充衛士,身穿衛士的服裝,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董卓穿鐵甲,未能刺入,隻傷了他的手臂,跌倒車上。董卓回頭大喊:呂布何在?”呂布趁機大聲說:“奉皇帝詔命,討伐賊臣!”說時遲,那時快,呂布手持鐵矛,將董卓刺死,並命士卒砍下了他的頭顱。
當董卓被誅殺時,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做客,聽到這一消息,為之驚歎,王允見狀,怒斥蔡邕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滅亡了漢朝的統治。你是漢朝的大臣,應當同仇敵愾,而你卻懷念他1的78私人恩惠,反為他悲痛,這豈不是與他共同為逆嗎?”當即下令將蔡邕逮捕,送交廷尉。蔡邕承認自己有罪,說:雖然我身處這樣一個不忠的地位,但對古今的君臣大義,耳中常聽,口中常說,怎麼會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我情願在臉上刺字,砍去腳,但請讓我繼續寫完漢史。”許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設法營救他。太尉馬日石單對王允說:
“蔡伯喈是曠世奇才,對漢朝的史事了解很多,應當讓他完成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殺了他,豈不使天下士人失望。”王允卻說:從前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他所作的謗書《史記》流傳後世。如今國運中衰,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佞之臣在幼主身邊撰寫史書,這既無益於皇帝的聖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馬日石單聽了王允這番殺氣騰騰的話後,退出來對別人說:王允的後代大概要滅絕!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典。毀滅楷模,廢除經典,國家如何能長久?”蔡邕不久便冤死在獄中。
王允首先用美人計殺了董卓,接著又殺了蔡邕,既消滅了一個政敵,又殺雞儆猴,起到了震懾朝臣的效果。這後一手,正是善於玩弄政治權術的王允最卑鄙、最富心機的一計。
連環計在政治鬥爭中的應用相當廣泛。但是,在何種條件下使用此計,在什麼範圍內應用此計,卻有一定的規律。隻有在適合使用連環計的範圍裏,連環計才會產生效用,反之會招致災禍。連環計最常應用的對象便是敵對國家之間、君主與權臣之間、臣僚互相之間。
在敵對國間應用連環計,對於比自己國家強大的敵國,使用連環計的關鍵在於示弱、示虛、示短,從而創造條件誘惑強國上當受騙。戰國時期,齊國入侵燕國,一連奪下數十座城池。燕易王請合縱六國的謀士蘇秦去齊國進行外交斡旋。蘇秦見到齊宣王時,俯首以慶,仰首以吊”。他“慶賀”齊宣王入侵燕國使齊國的領土進一步擴大,又“哀吊”齊國的命脈將從此斷絕。齊宣王不明白蘇秦為何如此前後矛盾的舉動,便向他請教。蘇秦回答說:大王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縱使在垂死的時候,也不會笨到去吃鳥喙一樣嗎?”蘇秦又接著說:自古以來的成功者都知道‘轉禍為福、轉敗為勝’的道理,所以我認為大王如果能把從燕國奪下的土地,交還給燕國,則是最佳的解決辦法。如果把土地歸還給燕,燕王必定大喜,秦王也會很高興,你們便可盡釋前嫌,結為親家。之後再找機會讓燕、秦兩國臣服於你,燕、秦兩國一旦臣服,其他諸侯也會先後來歸。今日你虛意服秦,放棄燕國那點小土地,仍是為將來的天下霸業奠基。”齊宣王聽了蘇秦的話,
179燕國得到了失去的土地。
在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下,君權、皇權高於一切,從中央到地方的層層統治機構,都不過是君主實行統治的工具而已。然而,作為不同的權力集團、官僚階層之間,卻因為權力、地位、財富等原因而互相傾軋、互相爭鬥。對於尾大不掉的權臣,皇帝要想法除之;對於野心勃勃的大臣,同僚要想方設法限製他;對於有礙自己利益的同事,也可想法陷害他。在這些情況下,連環計是他們慣常應用的政治伎倆之一。
張大千以假換真
國畫大師張大千不僅有自己獨特的畫風,而且擅長仿製名家名畫,尤其是仿製明代大畫家石濤的畫,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一次,他仿作了一幅石濤的畫,掛在老師清道人李梅庵家中,上海“地產大王”程霖生拜訪李梅庵,一見此畫,信以為真。一番誇讚後,他不容分說拿了就走,到家差人送來700元,做為買畫錢。這位程老板腰纏萬貫,胸無點墨,卻喜好附庸風雅,常因收藏假古董而受人取笑。李梅庵為人忠厚,不便當麵說穿是假的,以免程霖生丟麵子。但又不想拿假畫賣真畫的錢,思來想去,決定讓張大千再送一幅石濤的真畫給程霖生,算作補償。他還特意關照張大千,見了程老板隻說“再送一幅,別的不要說。到了程家,張大千見客廳四壁掛滿了古字畫,頗有一點收藏家的氣派,但其藏品中卻良莠混雜,覺得這種冤大頭的錢不賺白不賺,當即對程老板說:程公收藏的古畫確實不少,隻是未免太雜,為何不專收一家呢?”程霖生忙問:你看哪一家為好?”張大千答道:程公如此喜愛石濤的畫,幹脆就把這客廳改為‘石濤堂’,如果把石濤的畫收齊,程公就成了海內收藏第一人。”程老板聽了滿心喜歡,抬頭看看客廳說:這麼大客廳,要是先有一幅大畫掛在中間才成格局。不知石濤畫過這麼大的中堂沒有?倘是有,花多少錢都行。”張大千順勢說:我以前看到過一幅差不多這麼大的,就是忘記在哪兒看到的了。”邊說邊看了看牆壁,默默記下了尺寸。隨後,在奉承了程老板一番後,張大千起身告辭。回到家中,張大千施展自己臨摹作偽的特長,畫了一幅二丈寬四丈長的中堂,署上石濤的名,蓋上石濤的章,裱18好0熏舊,儼然已是一幅古畫,除非行家高手很難辨出真假。
為了把這幅畫賣給程老板,張大千找來一個古董經紀人,叫他不要說出這幅畫經過誰的手,要他開價5000元,分文不少地賣給程霖生。並許諾成交後給經紀人豐厚的傭金。經紀人對程老板說,自己半年前無意間收購了石濤的一幅中堂,今天特意請程公鑒賞。程霖
生一看,真是喜出望外,忙問經紀人多少錢。經紀人說:倘是別人,少7000元不賣,您是老主顧,就給5000元吧,隻是請您日後多多惠顧。”程霖生滿口答應,說,我請人鑒定一下,要是真的,當場付款,你稍等一會。”經紀人忙問請誰,程霖生說:張大千,這個人名氣不小,對石濤的畫最在行。”說罷請人去請張大千。張大千早就恭候在家,聞召即到。他來程家後,隻說了兩個字:假貨”。經紀人心想,你張大千托我賣畫,現在卻對買主說是假的,是有神經病,還是有意耍我?他不明就裏,直向張大千遞眼色。張大千不為所動,反而指著畫說這裏有紕漏,那裏有敗筆,把這幅畫評得一塌糊塗。程霖生見狀,自然請經紀人另找主顧。
出了程家門,經濟人一路走一路氣,巴不得立刻找張大千大罵一通。誰知張大千一見經紀人,忙說:老兄別生氣,一切都是我有意安排的。過幾天你再去找程老板,就說這畫我買下了。”說完又對經紀人耳語一番。過了幾天,經紀人又去拜訪程老板,閑談中漫不經心地說出那幅畫已被張大千買下了。程老板問:多少錢?”經濟人說4500元。程老板不相信張大千肯花大價錢買假畫,經紀人說,張大千說他看畫那天,因為連日勞累、失眠,看走了眼。事後他再細看,才知真是石濤手筆。”程霖生一聽氣得目瞪口呆。經紀人又按張大千的耳語,接著對程霖生說:畫是張大千買去了,不過他錢不夠,正在湊呢。”程老板立即轉怒為喜,急不可耐地說:太好了!我出雙倍的價,請老兄設法叫張大千讓出來,越快越好!”經紀人轉了一圈後對程老板說:張大千願意割愛,但不能少於一萬塊。”程霖生趕緊答應了。
這幅中堂一到手,程霖生忙不迭地收購石濤的畫,開始建“石濤堂”。為了炫耀自己的收藏,程霖生宣稱:歡迎各界光臨參觀,隻有張大千一人例外,來了亂捧打出。”這下卻又中了張大千的計謀。他正好閉門不出,開始大量製作石濤的膺品,暗中托人高價賣給程霖生。一段時間後,程霖生收購了200餘幅石濤的畫,可絕大多數出自張大千之手。張大千賺了錢卻又放風說:石濤堂裏的畫十之八九是假的,不信揭開畫楮看,裏麵有我做的記號。誰叫程霖生不許我看畫呢,我看了就決不會讓他上當。”後來,程霖生走向落泊,靠賣古董、字
181畫渡日,張大千趁機壓價買下了“石濤堂”裏大量的畫。自然,其中也有真的。
龐統獻連環計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占據荊州後,訓練水師,想一舉消滅割據江東的孫權和逃亡在夏口的劉備。可是,北方人不慣乘船,再加上長江波浪滔天,戰船搖蕩不定,許多軍士都得了病。這時,曹操又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殺了熟知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曹操因此一籌莫展。有一天,突然有一個人求見曹操,並向曹操獻計說:北方人善於騎馬,南方人善於乘船,今天丞相軍容雖盛,但士卒多病,要想避免疾患,隻有將大船用鐵索鎖上,幾十條船為一排,大小搭配,上麵搭上寬木板,往來通行,這樣,既加大了船身,又防止了搖晃。”曹操聽了,又猶疑地說:如果把船鎖在一起,當然不怕風浪顛簸了,假如敵人用火攻,我們就無法躲避了,那該怎麼辦呢?”這個人回答說:凡是用火攻的時候,一定要憑借風力,現在正值隆冬時節,風多起於西北,止於東南。我軍在西北,假如敵人用火攻,不正燒了他們自己嗎?這不必擔心。”曹操馬上說這是個好主意,於是,下令把所有的船都用鐵鎖連結起來,風浪再大,船也不搖動了。士卒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全軍大喜。可曹操哪裏知道,向他獻策的人正是孫、劉一方的龐統。過了不久,雙方在赤壁展開大戰,孫劉聯軍用火攻燒曹軍戰艦,而曹軍戰艦因連結在一起,拆解不開,終致慘敗。
張儀巧施連環計連橫齊楚破合縱
戰國時期,文人說客縱橫天下,紛紛穿梭於秦楚燕韓趙魏齊這戰國七雄之間,憑三寸不爛之舌,或合縱,或連橫,把七個諸侯國玩弄於股掌之間。提議連橫的著名人物張儀做了秦國的宰相。為了破壞六國的合縱聯盟,秦王要離間合縱國中的兩個主要成員———齊國和楚國,他便問計於張儀。張儀回答:我憑三寸不爛之舌去楚國遊說,借機進1言82,一定使楚王與齊國絕交而近秦國。”(當時楚王是合縱國的“縱約長”)。秦惠王同意了張儀的計劃,張儀便辭去相國職位前往楚國。他知道懷王有個寵幸的大臣叫靳尚,時刻在懷王左右,懷王對其言無不從,就先給靳尚送了重禮,然後去見懷王。懷王看重張儀的名望,到郊外親自迎接他。楚懷王問他:先生屈尊光臨敝國,能教導我
什麼嗎?”張儀回答:我這次前來,要使秦、楚兩國合好!”楚懷王說:“我難道不願意同秦國結交嗎?但秦國侵略征戰從不停止,所以不敢親近。”張儀回答:現在天下的諸侯國雖然有七個,但沒有比楚國和齊國更大的,再加上秦國,可以說三國鼎立,秦國與東麵齊國合作,齊國就勢大力強;與南麵的楚國合好,楚國的勢力就強大。我們國家想與大王結納,就是我也願意做大王手下的仆從。大王與齊國友好,觸犯了我們國君的忌諱。大王真能與齊國斷絕往來,我們國君願意歸還楚國商於的六百裏土地,並使秦女做大王的妾妃侍奉大王。秦國與楚國結為兄弟,世代通婚,共同解救諸侯國的危難,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楚懷王十分高興地說:秦國若肯還回楚國的故地,我對齊國還有什麼偏愛的呢?”群臣都認為楚國又得到故地,紛紛稱頌慶賀。隻有客卿陳軫挺身而出,說道:不能答應!依我看來,這件事應該吊唁而不應當慶賀!”楚懷王不解地問:我不費一兵一卒,坐在朝中得到六百裏土地,群臣都稱賀,你反而說吊唁,這是什麼原因?”陳軫回答:大王認為張儀的話能相信嗎?”楚懷王笑著說:為什麼不相信?”陳軫說:秦國所以重視楚國,是因為有齊國的原因。現在如果與齊國斷交,那麼楚國就孤立了。秦國為什麼重視一個孤立的國家,卻割舍六百裏土地奉送呢?這是張儀的詭計。倘若與齊斷交而張儀又有負大王,不給土地,齊國又怨恨大王,反而依附秦國,齊、秦兩國合兵進攻,楚國的滅亡就指日可待了!我所說的應該吊唁的話就是為這個原因。大王不如先派一個使臣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土地,等土地歸入楚國後再與齊斷交也不晚”。大夫屈平也進言說:陳軫的話很對。張儀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決不能相信。”寵臣靳尚說:不與齊絕交,秦國怎麼能給我們土地呢?”楚懷王點頭說:張儀很明顯不會辜負我,陳先生不要說了,請看我收回土地吧。”楚懷王把相印授給張儀,又賜給他黃金兩千兩,好馬四十匹,同時命令北方守將不要再與齊國往來,並派逢侯醜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土地。
張儀與逢侯醜一同趕往秦國,一路之上,張儀與逢侯醜飲酒談心,相處得情同骨肉一般。快到鹹陽時,張儀假裝酒醉失足,掉下馬
183車。左右的人慌忙扶起來,張儀說:我腳骨受傷,要快點找醫生”。便先躺在車上入城,並悄悄上書秦王,彙報了此次楚國之行的情況。而逢侯醜卻被留在賓館之中。張儀每天閉門養病,根本不上朝。逢侯醜要求見秦王不得,去探問張儀,又被張儀以養病推拖。這樣一直等了三個月,逢侯醜萬般無奈,隻好給秦王寫信,述說張儀答應還地的事。惠王回信說:如果張儀真的答應了,我一定兌現。但聽說楚國與齊國還沒絕交,我怕楚國欺騙我,非得等張儀病好以後,才能斷定”。逢侯醜再去張儀家,張儀仍然不見。逢侯醜不得不派人回去把秦王信上的話報告楚王,楚懷王說:秦國還認為楚國與齊國仍有來往嗎?”便派勇士宋遺假道宋國,借宋國的關符到齊國境內,辱罵齊肅鳥王。肅鳥王十分憤怒,便派使者到秦國,表示願意與秦國一同攻打楚國。張儀聽說齊國使者已經到了,自己的計策開始見效,便聲稱病好上朝。在朝門口遇見逢侯醜,他故意驚訝地問:將軍為什麼不去接受土地,還停留在我們國中?”逢侯醜說:秦王專等相國當麵決定,現在多虧相國玉體無恙,請進去和秦王說明,早些定好地界,我也好回去向我們國君交待。”張儀說:這件事何必需要向秦王說呢?我所說的是我的俸邑六裏,自願獻給楚王。”逢侯醜說:我們國君給我說的是商於的土地六百裏,沒有聽說是六裏。”張儀說:楚王大概聽錯了吧?秦國的土地都是用無數戰鬥得來的,怎麼可以把一寸的土地讓給別人?何況六百裏呢?”逢侯醜目瞪口呆,隻好回去報告楚懷王。楚懷王怒發衝冠,罵道:張儀果然是反複無常的小人,我抓住他,一定要生吃他的肉!”隨即下令派兵攻打秦國。陳軫進言說:我今天可以開口說話了嗎?”懷王說:我不聽先生的話,所以被狡詐小人欺騙,您現在有什麼妙計?”陳軫說:大王已經失去齊國的幫助,現在要攻打秦國,沒有什麼好處。不如割舍兩座城賄略秦國,與它合兵進攻齊國,這樣雖然給了秦國土地,還可以從齊國得到補償。”懷王說:欺騙楚國的本是秦國,齊國又有什麼罪!與秦國聯合進攻齊國,人們都會笑話我。”當天就拜屈為大將,逢侯醜為副將,帶兵10萬,從天柱山西北進軍,襲擊藍田。秦王一麵命令魏章為大將,甘茂為副將,起兵10萬迎敵,一麵派人到齊國借兵。齊將匡章率兵助戰。屈雖然勇猛,即抵擋不住兩國夾攻,連戰連敗。秦、齊兩國的兵馬一直追到丹陽,屈聚集殘兵敗將再戰,被甘茂斬首。楚兵前後共被斬首級8萬多,被18殺4名將包括逢侯醜等共70多人,漢中一帶土地六百裏也被占領,楚國舉國震驚。韓國、魏國聽說楚國失敗,也打算襲擊楚國。楚懷王十分害怕,便派屈平到齊國請罪。派陳軫到秦軍中,獻上二座城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