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計1
遠交近攻
【原文】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當軍事目標受到地理條件的限製時,利於先攻取就近的敵人,不利於越過近敵去攻取遠隔的敵國。對於遠隔的敵人,雖然和我們有著對立的政治主張,也可以同它取得暫時的聯合,以利於各個擊破。
【典故出處】
“遠交近攻”之計的出處便是在戰國時期由後來作了秦相的範雎針對秦與六國當時的形勢提出來的一整套外交、軍事策略。可以說,遠交近攻屬於戰略性的計謀,而非戰術性的計謀。因此,後世的軍事鬥爭中,隻要存在著幾種力量,在縱橫捭闔中定然就要分清敵友,就要確定交與攻的對象,可以這麼說,隻要有戰爭就要運用遠交近攻之計。
範雎的遠交近攻之計可以說在秦並六國中是運用得最成功的一次。秦國曆經幾代君主,一直貫徹範雎的“遠交近攻”的策略,使山東六國的聯盟解體,從而各個擊破,一直到秦王嬴政統一了中國而號稱始皇。這是由於秦國能夠正確地估計當時的形勢,利用了六國之間的矛盾,將怕戰厭戰的齊國一直作為在東方的忠實的盟友,暫時穩定強大的楚國和善戰的趙國,集中力量對付弱小而又地處險要的韓、魏,蠶食鯨吞,使自己的力量逐步強大起來,當六國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
【應用範例】
鄭莊公遠交近攻爭霸位
雖然“遠交近攻”的說法最早是由範雎提出來的,但是早在範雎以前就已經有人運用了這一計謀,雖然那時它並沒有這麼一個名字。
鄭國在春秋初期是一個很活躍的國家,由於鄭國與當時的周王朝矛盾頗深,周、鄭之間不斷發生衝突,周王數次率領周邊小國陳、蔡、宋、衛等伐鄭,甚至發生過鄭人射中周王臂膀的事件。鄭國為了改變在外交上的不利處境,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引東方的齊、魯為援,而專心對付肘腋之間的小國。鄭莊公二十五年,諸侯伐鄭,將鄭國東門包圍了五天五夜才撤退。這次戰爭,魯國也派兵參戰,使鄭人感到與魯修好的迫切性,於是不斷向魯國展開外交攻勢,鄭莊公二十九年,魯、鄭達成協議,鄭國以泰山腳下的土地換取了靠近許的田地,鄭魯交好。鄭國與遠人的關係得到了鞏固,便開始向近敵宋國發動進攻。鄭莊公三十一年春天,齊、鄭、魯三國在中丘結盟,商定了出師的日期,夏,三國共同伐宋。以宋國不朝拜天子為理由報幾年前宋人占領鄭國長葛之仇。三國的軍隊節節勝利,很快占領了宋國大片土地,很懂得籠絡盟友的鄭莊公將土地全部送與魯國。雖然宋國聯合衛國向鄭國本土發動了攻擊,但卻經不住鄭人的回師一擊,終於失敗。鄭國的“遠交近攻”策略獲得了極大成功,確立了它在各諸侯國中的霸主地位。
本田宗一郎的遠交近攻
日本的本田工業公司在世界摩托車工業中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在風馳電掣的數千萬輛摩托車中,有四分之一是“本田技研公司”所造。在眼下日本三強鼎立的汽車製造商中,本田技研不僅居於其間,銷量且顯獨占鼇頭之勢。故而世界商賈皆稱本田技研為本田王國,並把其締造者本田宗一郎稱為“令人生畏的國王”。
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城北濱鬆鎮一家叮當作響的鐵匠鋪,自幼聽的是打鐵聲,看的是鐵物件,玩的是鐵皮製品,於耳濡目染中與鐵製機械有了不解之緣。在上小學二年級時,他第一次見到了汽車,小小年紀就在琢磨一個大問題,為什麼汽車能走?靠什麼驅動?怎樣驅動?而且還省下零花錢訂《輪業世界》雜誌。小學
213畢業時見雜誌上東京汽車修理廠招收學徒的廣告,便扔下打鐵活跑去應試,被錄用為學徒。
6年以後,宗一郎憑一手好活兒自己開了一家汽車修理鋪。修理鋪雖小,但生意不錯,讓宗一郎日子漸趨殷實。但是,這位本田先生在生意興盛的時候關掉了修理廠。本田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辦這樣一個汽車修理廠賺錢是很容易的,但修理汽車沒有什麼出息,應當把目光放得遠一些,他把目光瞄準在更富創造性的製造業上。
1934年,27歲的宗一郎進大學學習了兩年的機器製造。隨後建起了東海精機公司,並迅速生產出3萬隻新型活塞環。他挑選50隻推銷給豐田公司,誰知檢驗結果隻有3個合格。宗一郎羞得無地自容,立即銷毀產品再進大學旁聽。一年以後,他終於造出高質量的活塞環,不僅受汽車製造業歡迎,還被廣泛用於飛機發動機。從此以後,宗一郎的精機公司成為日本行業的骨幹,產品盛銷不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在經濟上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本田的精機公司同樣也陷入困境,加上豐田汽車公司覬覦東海精機,正悄悄地收購它的股票,並且豐田手中已經擁有40%的股份,這樣一來,豐田公司在東海精機就有了很大的發言權。而本田宗一郎個性很強,不願受製於人,於是他幹脆將手中股份全部出賣,發誓要造出本田車,報豐田這一箭之仇。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宗一郎卻用了不止10年。他在1946年10月,正式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從此開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當時正值“二戰”結束不久,戰敗的日本滿目瘡痍。由於缺糧,居民隻得靠政府每月供給的定量糧食生活,而這少得可憐的糧食顯然不夠。於是,城市的每個家庭都不得不到黑市或農村買高價糧。當時日本的交通很不發達,加上人員流動頻繁,各種交通運輸工具都嚴重超員,人滿為患,而且日本的丘陵較多,道路崎嶇不平,騎自行車走山路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