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計1

暗渡陳倉

【原文】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譯文】故意暴露我方行動,利用敵方在這裏固守時,便悄悄地迂回到那裏偷襲,這就能乘虛而入,出奇製勝。

【典故出處】

暗渡陳倉這句成語,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簡化形式。意思是說公開表示要從棧道走出,以佯修棧道,可是卻利用佯修棧道的時間,從另外的道路偷偷通過,運用迂回戰術,從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方向發起進攻。

在本計中,棧道是指在山路險阻的地方,架木為路以通行人的隧道或木橋。有依山勢修起的,有半山腰裏架起的,這種橋在陝、川、甘、黔等地最多,那裏巒峰高聳,古木參天,鳥難飛越,獸怕攀援。大詩人李白曾有過這樣的描述: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可見其險要艱阻。

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寶雞市東,古代是漢中、關中兩地區之間的必經之地。在這裏發生過一個被後人樂道的故事,即漢初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楚漢相爭時,韓信出任大將。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從關中遷往漢中途中,一方麵為了防止章邯的入侵,另一方麵為了麻痹項羽,劉邦命人將一條100多公裏長的棧道燒毀了,以示無東歸之意。公元前206年,劉邦派韓信出兵攻打章邯。為了迷惑敵人,韓信先是公開派出一些士兵,大張旗鼓地修複棧道。章邯得知此情後,立刻派重兵對棧道加以防範,並不斷打探棧道的修複情況,將注意力都集中到這一方麵。這時韓信暗中卻從故道(今陝西鳳翔西北)迂回進到陳倉,突然出現在章邯麵前,章邯毫無準備,隻能倉

151促應戰,結果失敗。接著,韓信步步進逼,席卷項羽地盤,最後九裏山一役直迫項羽,無奈,項羽自殺於烏江,韓信替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應用範例】

暗渡陳倉戰略概論

“暗渡陳倉”也就是“避實擊虛”、突襲戰”的意思。

奇襲作戰是相對正規作戰而言的,沒有正規戰也就無所謂奇襲戰。如果不去佯修棧道,也就暗渡不了陳倉。三國時,鄧艾駐軍白水的北岸,薑維則派遣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營紮寨。鄧艾對手下幾位將領說:薑維的軍隊突然到來,我們的部隊人數少,按常理他應該急速過江進攻,等不及架設橋梁,現在我看他們不急不動,這肯定是薑維利用廖化想把我們拖住,使我們離開不得,薑維他自己必定率領大部隊向東襲取洮城了。”於是鄧艾當機立斷,連夜偷偷從小路趕回洮城。果然,薑維正在那裏渡河。由於鄧艾領兵先到,得以進城守備,所以洮城才沒有被薑維攻成。這便是薑維不善於運用“暗渡陳倉”的計謀,而鄧艾則能察覺“聲東擊西”的計謀。

“暗渡陳倉”一語,也是一個曆史故事的濃縮。原是說,漢高祖劉邦用韓信之計,暗渡陳倉,平定三秦的曆史事件。

漢王劉邦曾率幾萬人馬進入涿山,到了南鄭。

在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拜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為將軍,要與楚王項羽爭霸天下。

劉邦手下有個小官叫韓信,他文武雙全卻天性孤傲。原在項羽軍中,常向項羽獻策卻不被重視,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

後來,韓信看到漢王寬厚,於是離開楚軍追隨漢王。不料,劉邦也認為他出身低賤,不予重用,隻作了管理糧草的都尉。韓十分失望,決心再次離開,棄暗投明主。

韓信曾與宰相蕭何談論天下大事,蕭何知道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聽說他離開南鄭,便連夜追趕,終於說動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統領1各52路兵馬。

韓信得以施展雄才,積極著手訓練軍隊,為進軍做好準備。韓信一邊操演軍隊,提高士兵素質,一邊製定出進軍關中的總戰略方針,即“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韓信的這個方略基於三點考慮:其一,雍地處鹹陽之西,是進關中的要道,又首當漢軍之衝易於快速偷襲。其

二,雍是章邯的封地,章邯原為秦將,投降項羽後,項羽故意封他為雍王,暗中吩咐他監視劉邦。而且三秦的另兩個封王—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原都是章邯的部下,隻要章邯一垮,他們自然就站不住腳了。其三,章邯雖老奸巨滑,有一定軍事實力和指揮能力,但傲慢輕敵,容易上當受騙。

韓信是個高超的軍事謀略家,其真正的進軍路線自然不能暴露,而且還要用假象來誘使對方上當。韓信在選定主攻方向的同時,又確定了“佯攻”的地點,兩者一合那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等韓信把進軍的計劃告訴劉邦時,劉邦不禁連聲讚歎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因為在這之前,謀士張良為了迷惑項羽讓劉邦燒掉了入漢的棧道時,曾提出日後返秦時采取此計。“英雄所見略同”,“不謀而合”,以後便成了人們常說的成語。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趁項羽忙於鎮壓東方諸侯叛亂,無暇西顧之際,采用韓信和張良之計,揮師東進。韓信按照預先製定的計劃,下令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名將帶少量人馬去修複棧道,裝作等修好棧道後再行進軍秦地的樣子。而暗地裏卻把主要兵力偷偷集中於陳倉前沿。雍王章邯聽說大將軍韓信正在督修棧道準備出兵,暗自道笑:胯下庸夫,有何將才!”棧道三百裏,又是懸崖峭壁,何年何月才能修成?”於是仍然高枕無憂,毫不防備。而這時,劉邦、韓信卻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出兵突然攻奪了陳倉。陳倉逃兵報告章邯,章邯才知中計,連忙領兵對陣,但是已來不及了。漢軍很快占領了雍地,章邯兵敗自殺。董翳和司馬欣更擋不住漢軍攻勢,又聞章邯已自殺,為了保命,便都投降了漢軍。至此,三秦於是平定。韓信謀劃並指揮這一仗從出兵到平定三秦,所用時間不到一個月。於是韓信的用兵計策和指揮才能從此名聞遐邇。

“暗渡陳倉”作為史實,在漢代影響極大,許多政治家與軍事家都盛讚此事,並相繼學習、使用。曹操、董卓均為漢末風雲人物,又曾用此計戰勝敵手。

漢末,東北邊疆經常受烏桓人騷擾。右北平一帶受擾很厲害,那

153裏的人總想討伐烏桓卻力不能及。田疇是當地的官員。

公元208年,曹操領兵北征烏桓。進兵之前,先派人來迎田疇。田疇隨使者來到曹軍中,正值盛夏,雨水不斷,道路泥濘。曹操非常擔心,問田疇怎麼辦。

田疇熟悉家鄉的地理情況,他說:現在這條路,夏、秋兩季都泥濘不堪,沒法行車,也沒法駛船。除此外,還有一條路可走。從北平郡原來的都城平岡出發經過盧龍到柳城。這條道路已有200年荒廢不通了,唯有小路可走。敵軍認為我方大軍沒法通過,隻能撤退,他們防備也就懈怠了。我方偽裝退兵,然後走盧龍,越過白檀之險,就是敵軍防守虛弱的地區,路近而方便。令敵出其不意,可戰勝烏桓軍。”

曹操聽取了田疇的意見,引兵撤退,並在道口設木牌。名義上向敵人叫陣,其實是麻痹敵人警戒。木牌上寫道: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等冬秋,乃複進軍。”

曹軍在一些路口大批地立上木牌的時候,田疇早已領兵出盧龍,過平岡,直奔柳城了。曹軍距離柳城隻有200多裏時,敵人才知道。烏桓國單於匆忙應戰,被曹操殺得大敗而散。

田疇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使曹操避開烏桓的主力,走捷徑,抄小道,摧毀了烏桓的實力。

漢末董卓,殘暴異常,卻也有多謀之舉。他也曾用“暗渡陳倉”計來退羌人之兵。

董卓作為中郎將,領命西進抵禦涼州的韓遂。涼州曆來是少數民族彙聚之處。

董卓的兵馬走到望垣硤一帶時被幾萬人圍困了,軍糧已乏,形勢不利。

董卓知道敵方已知他糧草不足,然而敵方———羌人乃烏合之眾,不知謀略。董卓派人假裝捕魚以彌補軍糧不足,故意築堤壩,截河水為池塘。當池水延至數十裏時,董卓引兵從堤下撤走,並決堤放水。羌人追來時,池水奔騰而瀉羌人無法渡河,董卓全軍返回。

將“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偷襲戰”、避實就虛”運用為“暗渡陳倉”的也有許多戰例是相當成功的。

示敵以“和”,突然攻取。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田承嗣卒,田悅繼1任54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曾據有魏、博、相、衛、氵名、貝、澶七州,而田悅隻取得氵名(今河北永年)、相(今河南安陽)、衛(今河南汲縣)、澶(今河南清豐)四州的統治權。邢(今河北邢台)、磁(今河北磁縣)二州和臨氵名(今河北平西)為朝廷所有,如兩眼生在魏博軍腹中,對田悅的統治不利。因此,田悅發誓說:邢、磁如兩眼吾腹中,不可不取。”

這年五月,田悅派大將楊朝光將5千人紮營邯鄲西北以阻止官軍來救,他自將兵數萬圍臨氵名。邢州刺史李洪早有準備,康忄音久攻無效。臨氵名守將張亻丕堅壁拒守,田悅久攻不克。至七月,臨氵名城食盡,士卒多死傷,但將士矢誌堅守。這個情況傳到朝廷。朝廷派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等率兵往救臨氵名、邢州。馬燧揮軍出崞口(今山西原平東),為了順利通過險要之地,於是派遣使節馳見田悅,示之和好。田悅以為馬燧畏己之威,必不敢東出,於是不加防備。馬燧得以順利與李抱真合兵8萬,東出壺關(今山西壺關),來到邯鄲附近,先擊田悅守磁州的支軍。楊朝光在邯鄲,知不敵官軍,急忙求救於田悅。田悅正急攻臨氵名,不能親來援救,乃遣兵5千往援。翌日晨,馬燧揮軍攻楊朝光營壘,楊朝光再告急於田悅。田悅始知馬燧來勢不善,就留兵以攻臨氵名,親率萬人赴救邯鄲。馬燧知田悅自將兵來戰,乃派大將李自良等伏於雙岡(今河北邯鄲西北),且下令曰:如果田悅得過雙岡,必斬爾等。”李自良等據雙岡力戰,田悅軍不得過,隻好退回。馬燧運用火攻,將火車推入楊朝光營柵,焚柵而進,大破之,斬楊朝光及其屬下共五千餘級,俘八百。五日後,馬燧揮軍至臨氵名,悉軍力戰,凡百餘合,大敗田悅軍,斬首萬餘級,俘千餘,獲穀30萬斛。田悅引殘軍連夜東遁,邢州之圍遂解。馬燧以功遷尚書右仆射。

這裏,馬遂運用的就是“突襲”戰略,從而達到戰鬥目的。

上麵的戰例是將“暗渡陳倉”發展為“突襲”,下麵再舉一個將“暗渡陳倉”發展為“避實就虛”的戰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楊堅認為滅陳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下令晉王楊廣和秦王楊俊統率五十一萬八千人,在長江下遊和中遊分八路開始行動。其中,楊俊率水陸軍由襄陽下漢口;清河公楊素率舟師自永安下三峽;荊州刺史劉仁恩率軍出江陵,此三路由楊俊統一節製,任務是攻占江夏(今湖北武昌),阻止長江中遊的陳軍向東移動。其餘五路是: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率軍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率軍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率軍沿海南下;楊廣率軍出六合。這五路由楊廣統一節製,任務是攻取建康(今江蘇南京),直攻陳國老巢。在這

155五路大軍之中,賀若弼和韓擒虎兩路是主攻部隊,戰鬥力最強。

賀若弼受命之後,決定運用智謀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他特選在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陳軍歡慶春節之際秘密渡江。這一天正巧長江上大霧彌漫,再加上他戰前采取了許多惑敵措施,因而賀若弼在廣陵渡江時,陳軍竟然沒有發現。渡江之後,賀若弼領兵直撲京口,一舉俘獲陳軍六千人,其中包括陳國的徐州刺史黃恪。為了順利向建康進軍,賀若弼要求軍隊嚴守紀律,秋毫不犯。他還將所俘六千陳軍全部釋放,並發給資糧,付以敕書,令他們分道宣諭,來瓦解敵軍。這樣一來,賀若弼所向披靡,降者甚眾,很快便逼近建康。與此同時,韓擒虎也從橫江渡過長江襲占采石,攻取姑蘇,沿江直下。正月十七日,賀若弼進據建康東郊的鍾山,韓擒虎占領建康西南的新林,兩路隨即對建康形成包圍態勢。這時,陳軍在建康附近共有10萬多人。在敵人兵臨城下之時,陳後主才倉促命令各軍出戰。正月十日,陳將魯廣達、周智安、任忠、田瑞、樊毅、孔範、蕭摩訶等帶勁兵在鍾山南麓白土岡擺成一字長蛇陣,以抗擊賀若弼。田瑞首先向隋軍發起攻擊,結果被賀若弼擊退。爾後,魯廣達等部又輪番進攻,賀若弼稍作後退,並縱煙自隱。在首次交鋒中,賀若弼雖然損失270餘名士卒,但也發現陳軍中孔範部戰鬥力最弱。於是,賀若弼重新組織部隊,親率精銳向孔範部發起猛攻。因為孔範部未經戰陣,又缺乏訓練,結果一擊即潰。孔範的潰敗立即打亂陳軍防線,其餘各部也爭相逃散。賀若弼乘機揮軍大戰,殺死敵軍五千餘人,活捉陳朝驃騎大將軍蕭摩訶。擊潰陳軍主力後,賀若弼繼續挺進,先在樂遊苑逼降魯廣達,接著火燒北掖門,攻入建康城。這時韓擒虎已率500精騎經朱雀門先期入城,俘虜了陳後主陳叔寶。隨後,楊廣進入建康,叫陳後主以手書招降外地陳軍,並派軍擊潰仍圖反抗的陳軍,於是陳朝宣告滅亡,中國重歸統一,賀若弼的誌願得以實現。

賀若弼通過首次接敵,找到敵軍的弱處,然後一舉消滅,從而打敗敵人的防線,這正是其運用“避實就虛”所達到的效果。

《孫子兵法?計篇》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九地》又說:用兵的決竅,貴在行動迅速,乘敵人來不及采取防備措施的時候,從它意料不到的道路,進攻他沒有戒備的地方。

這一智謀往往以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偽裝攻擊方向,用靈活機動的1軍56事行動,忽東忽西,即打即離,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以不攻。敵人順情而推理,我恰借勢而用計,以達到出敵不意的目的。《六韜?龍韜》講:……敵人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同書《虎韜》又說:派遣精銳部隊偷襲敵人後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秦國欲伐鄭,蹇叔勸阻說:我們的軍隊要遠行千裏,人家怎能會不知道

呢?”秦穆公不聽蹇叔的勸告,還是命令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帶領軍隊,準備出發。

在秦軍出師那天,蹇叔趕到軍前,哭著對將士們說:孟明視啊!我恐怕隻能看見大軍出發,再不能看到大軍回來了!”蹇叔哭著對兒子西乞術說:晉國一定會在崤那個地方阻擊你們。那裏有兩座山:南麵的那一座,有夏朝帝王皋的墳墓;北麵的那一座,周文王曾在那裏避過風雨。你們一定會死在那兩座山之間,我準備在那裏收殮你們的屍骨!”當時因為秦國急於向外擴張,爭奪霸權,盡管蹇叔如此勸阻,穆公還是命令軍隊出征了。結果真如蹇叔所料:秦軍見鄭有準備,無取勝把握,在回師途經崤時,突遭晉軍襲擊,秦軍大敗,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做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