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計1
瞞天過海
【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外。太陽,太陰。
【譯文】自以為防備非常周密的,就容易鬥誌鬆懈,麻痹大意;平時見慣的,往往就不會再懷疑了。陰晦的計謀就隱藏在公開的事物裏,這並不和公開的形式相矛盾。非常公開的往往隱藏著非常機密的。
【典故出處】
此計典故出於《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北路太宗禦駕兵三十萬,令張士貴前部總管,取鬆亭關。路過了遼東……帝歎曰:遼河水,西去長安五千裏。帝有悔心。數日,至海岸下寨。帝視海水汪洋遠窮,東望高麗,隔海千裏,如何得過?悔不納房、杜之言。帝宣諸總管上禦寨,問過海之計,敬德曰:乞問張士貴。帝問張士貴曰:卿有計否?士貴曰:臣當思之。諸總管皆散。士貴歸寨,請劉君昂議之……君昂曰:乞問仁貴,必有奇謀。士貴請仁貴至帳下……仁貴見問,叉手遂言:告總管,今天子隻憂大海為阻,難征高麗,仁貴用一計,教千裏海水,隻來日不見半點兒。上至天子,下至小卒,如登平地,安
穩過海,意下如何?張士貴欠身離坐,下帳執仁貴之手,言:引你去禦寨上見帝,慢慢說道甚?
仁貴附耳低言道與,士貴大喜。請總管都來見帝,太宗再問過海之計有無?近臣奏曰:有一豪民,近居海上,特來請見駕,言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獨備之。帝大喜,宣老人至帳上,問其言。帝領百官隨海邊來,見其萬戶皆一彩幕遮圍。其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皆彩繡幕,地鋪茵褥。帝坐,百官進酒,帝喜。但覺風聲四麵波響如雷,杯盞傾側,身居動搖良久。帝不曉,令近臣揭帳幕視之,但見清清海水無窮。帝急問曰:此乃何處?張士貴起而奏曰:此乃臣過海之計,得一風勢,三十萬軍乘船過海,到東岸矣。視之,果在船上,將扣東岸……”(影印本《永樂大典》第五十六本第十六頁)。
【應用案例】
瞞天過海戰略概論
瞞天過海是一種以假亂真的謀略。它以製造令人堅信不疑的假象為基礎,來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這一謀略運用於軍事上的關鍵是製造的假象能做到亂真,讓敵方無法識別真假。在曆代軍事史上有許多謀略家運用“瞞天過海”的成功戰例。
北海太守孔融被圍困,太史慈準備突圍求援。於是他就在白天持鞭彎弓,隻讓兩個騎士做隨從,並令每人拿一個箭靶。他們一開城門出來,不論城內士兵還是城外的圍兵都大吃一驚,太史慈卻牽馬走進城邊的塹壕裏,插好靶,旁若無人地練習射箭,射完箭就回城。第二天又是如此,圍城的士兵有的起來觀看,有的竟躺著不動。就是這樣天天如此,圍城的士兵都看厭了,後來竟沒有一個有興趣再起來觀看了。此時時機已成熟,於是太史慈緊急而周密地打點好行裝,坐在草墊子上用過早飯,便快馬加鞭,一直突圍出去,等到圍城的士兵反應過來去追趕,他早已馳騁到了數裏之外。
在這裏,太史慈就是利用敵兵對於他每天出城打靶而形成的一種習慣定勢,認為他出城一定是去打靶,對此深信不疑,根本想不到他利用了對方的這種心理來突圍。若是他按照人們的普通做法,在半夜去突圍,那麼也許不一定成功。這大概就是他的謀略過人之處。
蔡鍔反袁
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迫使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後,自己做
起總統來,心還未足,居然想做皇帝了。
袁世凱第一著就是收買一批文武將官為自己效力,他把一位德才兼備的年青將領、雲南督軍蔡鍔誘到北京,封為經界局(清丈全國土地工作)督辦,地位與各部總長相等。這實際上是袁世凱的“調虎離山”之計,名為全國督辦,實際上等於軟禁。並且派出二三十名密探到處跟蹤。在袁世凱眼裏,蔡鍔是位足智多謀的將領,也是一頭最難駕馭的猛虎;能受利用則是自己的最得力助手,否則,就是最棘手最頑強的敵人。
蔡鍔很清楚袁世凱的企圖,也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從到了北京,投入“文明監獄”之後,在袁世凱麵前表現得非常積極,讚稱帝製,虛與委蛇於“籌安會”各權貴之間,又添置新居,大肆裝飾,把老母及妻子接來同住,以示久居之意、至誠之心。公餘之暇,就和袁世凱的一班親信一起去八大胡同逛妓院,花天酒地,公開與一名妓女小鳳仙相戀。
蔡鍔的放蕩行為並未消減袁世凱對他的注意,相反,袁似乎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似的,結果蔡鍔越放蕩,監視越緊,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向袁世凱報告,因為袁世凱知道,蔡鍔並非平常之人,決不是女子玉帛可以改變其誌向的。
那時反對帝製最強烈的人是梁啟超,梁住在天津,袁世凱聽說梁啟超有篇反對帝製的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要發表。並且梁啟超正是蔡鍔的老師。袁本來對蔡鍔是半信半疑,正可用此機會給予試探,讓他去說服梁啟超。袁世凱讓蔡鍔拿了20萬元支票去天津訪梁啟超,請他不要發表,可以拿錢出國去,莫再過問帝製問題了。然而袁世凱打錯了如意算盤,蔡鍔“有辱使命”,勸不下老師來,文章如期發表。後來蔡鍔卻坦然回京複命,袁世凱還認為他對自己忠心耿耿。
“稱帝的好戲快開鑼了,而蔡鍔卻上演了家庭鬧劇,他與太太商量好了苦肉計,故意製造了一連串家庭糾紛。在袁世凱的親信王揖唐、朱啟鈴麵前,蔡借酒行凶打老婆,打得她口腫麵青,頭破額裂,氣得他老母親深夜帶媳婦跑回江南原籍去了。
氣走了老母,趕走了老婆,填補空虛的就是小風仙了。蔡鍔公開和她雙雙出入,給袁世凱的感覺是:蔡鍔有才幹,可參與國家大事,但是不能治理家事。不久,蔡鍔病了,住進天津的日本醫院治療。這時的袁世凱正準備登基當皇帝,無暇顧及蔡鍔,但依然有人監視。並且每日派人到醫院索問醫生診斷書的情況。過了幾天蔡鍔趁監視疏忽,從醫院的後門溜走,跑到梁啟超家裏,匆匆道別後,化裝為日本人,即乘日本的“山東丸”船到長崎,轉道重返雲南。梁啟超也離開天津回到上海,師生二人,一文一武,高揭討袁義旗。帝製最終被推翻了,袁世凱也在國人的唾罵聲中結束了可恥的一生。聽說袁世凱臨死時說了一句話:我自認一世做人聰明伶俐,不料這回給梁啟超、蔡鍔蒙在鼓裏。”可見此師生二人當日言行之默契,雙簧戲唱得何等精彩。要不是蔡鍔深諳瞞天過海之計,不但反帝製大業受挫,而且可能危及生命。
李淵韜光養晦
唐高祖李淵在登基以前,有一次遇到一相麵人要給他相麵,相者說: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李淵聽了非常高興,而且“頗以自負”,常常在多種場合表現自己。正因為這樣,才招來隋煬帝楊廣的猜忌。在這種情況下,李淵感到了處境的危險,於是馬上改變了策略。政治、軍事方麵注意收斂自己,甚至常表現得很低能,生活上“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這樣瞞過了周圍楊廣的心腹,騙過了楊廣,使其不為之備,不但沒有繼續對其猜忌,還將其升為太原留守,使他占據了隋朝的重要據點。以後李淵以此為根基,偷偷發展自己的勢力,培植自己的心腹,最後打出了反隋旗幟,走上了反隋、奪權、稱帝的道路。
賀若弼滅陳
《隋書?賀若弼傳》載,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8年),隋朝要大舉進攻陳國(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國號陳)。隋吳州總管賀若弼率領大軍出廣陵自瓜洲渡江,攻擊陳國。賀若弼買了許多好船隱藏起來,卻把五六十隻破船擺在江邊溝渠內給陳偵察人員看。陳以為4隋缺少船隻,無法渡江。戰前隋軍頻繁地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並要求每次調防都要先到廣陵集中,大列旗幟,營幕遍野。陳軍發現後,開始以為是隋進犯的部隊,因此馬上調動全國兵力防範。後來才
發現是隋軍調防,似乎沒有侵犯之意,於是就把集結起來準備抗擊隋軍渡江的軍隊撤了回去。時間一長,隋軍的頻繁調換對於陳軍來說就習以為常了,陳不再加以戒備。賀若弼為了進一步麻痹陳軍,又派一些士兵到沿江一帶去打獵,並且有時故意虛張聲勢,人也喧囂,遠近皆聞。開始確實引起了陳軍的虛驚,時間一長,陳軍對隋的狩獵活動也習以為常了。就在陳軍江防部隊解除警惕之後,賀若弼發動了突然襲擊,揮師過江,一舉攻占京口,生俘陳國徐州刺史黃恪。
太史慈巧突圍
三國時,孔融被敵重兵圍困,不但突圍難,就連派出一名救援之人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是敵人兵多,二是敵人防守嚴密、巡邏頻繁。孔融與將領們經過充分的醞釀策劃,決定派太史慈突圍救援。太史慈感到任務很艱巨又很危險,認為如果拚死硬衝,突圍的可能性很小,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一旦突圍失敗,不但任務不能完成,而且性命難保,甚至給以後的突圍帶來諸多不便。經過苦思冥想,權衡比較,最後認定施計突圍的成功可能性較大。一天,城門突然大開,隻見太隻慈持鞭帶弓從城裏出來,後麵緊跟著兩名手拿箭靶的騎士。他們的出現,使城內外士兵都大吃一驚。城內士兵吃驚是因為他們為太史慈的生命擔憂,為他的勇敢精神所折服。而城外敵兵吃驚是因為不知三人如此大膽有何貴幹。吃驚之餘,人們隻見太史慈牽馬進入塹壕裏邊,豎起靶子練習射箭,射了一段時間又返回城裏去。敵兵好奇地欣常著他的表演。
第二天,太史慈和前一天一樣,又去城外練習射箭去了,還是三人三馬、靶子和弓箭。個別敵人議論紛紛,有的還是好奇地看他射箭。
第三天、第四天……太史慈始終如此單調地出城、射箭、回城。圍城的士兵開始時站立觀看,後來有的站著觀看,有的躺臥著動也不動,根本不願去理睬他了。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好想例行公事一般,
5敵人以為城內地方狹窄,太史慈隻是到城外練習射箭解悶而已。時間一長,圍城士兵漸漸看煩了,到後來再也沒有一個起而觀賞的士兵了。
於是有一天,太史慈和往常一樣,三下五除二地打點了行裝,坐在草墊子上用過早飯,便鞭抽坐騎,直接衝向敵人的包圍圈。等到敵人發覺他,醒悟過來時,他已經飛奔得很遠了。圍城的敵人隻有望著遠去的太史慈發呆。
太史慈之所以突圍成功,就是運用了瞞天過海之計。先用出城射箭的行為給敵人以假象,長時間地重複一個動作、一種行為,給敵人以固定的思維定勢,當這種思維“惰性”一旦形成,就容易產生麻痹心理,對原先新奇的事物也就見怪不怪了。也正是在這種狀況下,往往產生神奇的效果。
勾踐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積極備戰。公元前49年,夫差的仇人越王勾踐見吳軍日益強勵,恐怕以後難以對付,便采用先發製人之法,出兵吳國。吳王夫差為報國仇父恨,早有準備,盡發吳國精兵,迎戰越軍於夫椒,結果越軍以損失慘重而告敗。越王勾踐隻帶五千兵馬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附近)。吳軍乘勝追擊,占領了越國都城會稽山。
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勾踐向三軍將士傳令號召:凡是我的父老、兄弟及眾百姓,如果有能幫助我出謀劃策擊退吳國軍隊的,我與他共同執掌越國政權。”大夫文種進見越王:我聽說:商人夏天就開始囤積皮貨,冬天就收集夏布,旱季就著手備船,雨季就準備車輛,其目的是等待季節來到、市場上供不應求時以高價出售而盈利。一個國家,即使沒有來自四方的侵擾,但是足智多謀的臣子和勇猛善戰的武士,都不可以不蓄養,以備有事時選用。這就好比蓑衣、鬥笠,雨季來臨時,必定要找出來用。現在大王您已經退守會稽山,這時才想到訪求謀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踐說:隻要能聽到大夫您的高見,有什麼晚呢?”說著,握住文種的手,與他謀劃國家的救亡大計。
勾踐派文種為使者向吳軍求和。文種說:我們的國君勾踐沒有合適的6的人可以派遣,隻好命他的小臣文種前來,文種不敢直接與大王說話,隻得通過您手下的辦事人員轉述:我國的軍隊已經不值得您屈尊來討伐了。我們願意用越國的金玉和子女來換取您的休兵和講和,請允許把勾踐的女兒獻給大王您,大夫的女兒獻給你的大夫,士的女兒獻給您的士。越國的珍寶也隨同她們全部獻給吳國。敝國
國君勾踐帶領全國軍隊追隨您,無條件地服從您的調遣。如果您認為越國的罪過是不可赦免的,因而一定要滅亡而後快,那麼我們將焚毀宗廟,把妻子兒子捆在一起,寧願自殺也絕不屈服,同時把金銀珠寶絲帛沉入大海,而且我們還有五千名將士,他們將豁出性命為國而戰,這樣就必定可以以一當二。如此便等於有一百名精兵與大王對抗,其結果不免是要傷害大王您所鍾愛的將士的生命吧;與其血戰到底而斷送這些人的性命,還不如兵不血刃地得到完整的越國。您覺得哪一種辦法更有利呢?”吳王夫差準備接受越國的求和,伍子胥勸諫說:不能接受。吳國與越國,是不共戴天的敵對國家;(吳江、錢塘江、浦陽江)三條江環繞著吳越兩國,兩國人民無法遷移外逃,有吳國存在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存在就沒有吳國,二雄不並立,這種形勢是不可改變的。我聽說:習慣於住陸地的人住陸地,習慣於住水鄉的人住水鄉。中原地區的那些國家,即使我們能夠戰勝他們,戰領他們的全部地盤,卻無法習慣於居住他們的地方,乘坐他們的車輛。越國就大不相同了,我們打敗它,就能夠住得慣它的地方,就能夠熟練地用它的船隻。這是吞並越國的好處所在,您一定要滅掉它,永絕後患,萬萬不可錯失良機!如果喪失了這個有利時機,日後悔恨,也來不及了。”越國將八個美女打扮得花枝招展,送給吳國太宰伯喜否,說:如果您能赦免越國的罪過,還將有更加美麗的送給您。”伯喜否對吳王說:“我聽說古時候討伐別的國家,隻是讓對方投降歸順就行了;現在越國已經降服,我們還要求別的什麼呢?”於是,天王夫差就與越國講和,率兵撤離越國,準備北上與齊國在中原地區爭奪霸主地位。伍子胥看出越國卑辭厚禮的背後,隱藏著滅吳的決心,告訴夫差: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是,夫差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伍子胥悲憤地說:“越國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後,吳國就要被夷為廢墟啦!”吳軍撤走後,勾踐為了籠絡人心,向國中百姓宣告: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又與大國結下了怨仇,使得許多百姓暴屍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監督我改正。”為了解除夫差的顧慮,勾踐親自低聲下氣去侍奉夫差,派遣三百名士人到吳國做奴仆,勾踐本人則充當
7夫差的馬前小卒,為他前驅開道。
勾踐為積蓄人力,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繁衍生息的辦法,十年沒有向百姓征稅,百姓家家都積存有三年的餘糧。勾踐則臥薪嚐膽,時刻準備報仇雪恥。
公元前482年,在越國父老兄弟們的再三請求下,也恰逢吳王夫差率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盟主,勾踐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就出兵伐吳了。經過幾年征戰,吳國不支。公元前473年,越兵將吳王夫差圍困,夫差看到形勢危急,便向越國求和,說:我國的軍隊已經不值得您屈駕討伐了。我請求用越國的珍寶和子女換取越國的休兵講和。”勾踐回答說:以前,上天把越國送給吳,而吳國接受;今天,上天又把吳國送給越國,越國難道能夠不聽從上天的命令而聽從您的命令嗎?請讓我把你送到甬、勾以東(今舟山群島一帶),您在那兒做國君,我在這裏做國君,怎麼樣?”夫差回答說:從禮節上說,我當年與您講和,對您已經有過小小的恩惠了。如果您還不忘吳是周王的後裔,看在周王的情份上,讓吳國作越國的附屬國,使吳國受到越國的庇護,這也是我的願望。您如果說:我將摧殘你的社稷,毀滅你的宗廟。’那麼我就隻好請求一死,否則的話,我還有什麼麵目去見天下人呢?越王您就率兵進駐吧!”於是,越王勾踐就滅掉了吳國。
康熙智擒鼇拜
康熙皇帝幼年即位,朝政大權由顧命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大臣操縱,其中鼇拜最為跋扈。鼇拜在執掌朝政大權的同時,野心勃勃,多方羅織黨羽,排除異己。他重私輕公,對於討好者積極薦舉提拔,對於有不同政見或不相好者則設法加以陷害,從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不少心腹。
在鼇拜威勢日趨顯赫的情況下,他日益驕橫,不但對下屬百官,乃至對部院大臣也是輕則辱罵,重則治罪;康熙不允,他竟然“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揮拳捶胸,疾言厲色,根本不把康熙當皇帝看在眼裏,所做所為有甚於太上皇。
康熙是頗具才能和遠大抱負的帝王,雖然這時年輕,倍受以鼇拜為首的大臣製約、要挾,但他不會甘心充當傀儡的。尤其是對鼇拜身穿黃袍8,席下藏刀,欲加害自己的作法,自然是不能容忍的。當然,針對私黨滿天下,權力傾朝野的鼇拜,康熙如果與之公開鬥爭是絕對不行的。這種情況下,康熙隻能暫時忍受屈辱,尋機智取,因此他不得不采取瞞天過海之計。
在經常的君臣會麵時,康熙對鼇拜總是畢恭畢敬,表現出很謙恭
的樣子。在鼇拜托病不朝之時,還親自去鼇拜家裏探視,好言慰勞。在這些表麵現象的隱蔽下,康熙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為了除掉鼇拜且不讓鼇拜覺察,康熙佯裝年輕好玩,挑選了一批少年侍衛,在宮中練習布庫戲(滿語,即摔跤),故意讓鼇拜看見,致使鼇拜認為康熙隻不過是個“弱而好玩”的孩子。放鬆了對康熙的戒備之心。康熙還順著鼇拜弄權的心理,將鼇拜的黨羽,以各種名義放派到外地,實則為了減輕宮中鼇拜勢力對自己的壓力,然後尋找機會置鼇拜於死地。
一天,在鼇拜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康熙鼇拜上朝議事。當鼇拜上朝後,康熙指揮這些少年侍衛將鼇拜擒獲,並列舉了他的三十大罪狀。鼇拜開始十分傲慢,還想教訓康熙,但經少年侍衛們幾個回合的“訓練”,他終於低了頭。隨後,康熙火速出擊,僅用了十天時間便將鼇拜黨羽驅逐鏟除了。
以假亂真售珠寶
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舉行婚禮盛典,是1985年英國乃至世界的重要新聞。當時,倫敦的一位珠寶商利用公眾對此次婚禮盛典的專注心理。精心策劃了一則關於戴安娜王妃的假新聞,使其生意紅火一時,大發其財。
這個珠寶商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一個與戴安娜王妃長得非常像的一個模特兒,讓她穿上戴安娜經常穿的衣服,梳上戴安娜的發型,並對她的神態、氣質作了煞費苦心的模仿訓練。
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該珠寶商開始假戲真唱了。這天晚上,這家珠寶店燈火輝煌,裏裏外外布置一新。老板也打扮得衣冠楚楚,看上去精神抖擻,他今天也神采奕奕地站在門口,好象在恭候什麼顯貴人物。這種陣勢立刻吸引了許多過路之人,他們都不知道這裏將要發生什麼事,都好奇尋問著、猜測著。過了一會兒,一輛高級轎車緩緩地停在門口,戴安娜王妃”從容地從車上走下,嫣然一笑,向聚攏來的行人點頭致意。老板笑容可掬地把“戴安娜王妃”迎進珠寶店,並彬彬有禮地向她介紹項鏈、耳環、鑽石等貴重首飾。“戴安娜王妃”當然麵帶喜色,一邊稱讚一邊挑選了幾件首飾。這些精心安排的場麵,早被老板特別激請來的電視台記者攝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