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師德2
第三節 做學習型教師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掀起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知識、學習革命。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知識創新的速度將會大大加快,科學知識在迅速地更新,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需要,大量的知識要通過再學習、再實踐而獲取。信息技術的發展,多種媒體的出現,使得人們獲得知識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也為終身學習創造了條件。
在學習型社會裏,學校仍是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依舊肩負著傳授知識的重任,教師更應成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應是全民終身學習的引導者、示範者、推動者。教師唯有不斷地再學習,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傳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需要。
學習型社會呼喚學習型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的素質也在日益提高。如果不通過學習來及時汲取營養,我們在家長心目中作為“專業的幼兒教師”的威信就有可能會降低。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記得那是我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班上轉來一個新生,那時他的媽媽經常來園和我們交流孩子的情況。有一天她突然問我:“錢老師,我知道在幼兒園很流行蒙台梭利教學的,您能給我介紹一下你們幼兒園是怎樣進行蒙台梭利教學的嗎?”我頓時傻眼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學習過蒙台梭利教學的,可到現在早已忘記了這些理論,一時半會兒怎麼說得清楚呢?我當時“刷”地一下臉就紅了,尷尬地朝這位家長笑了笑。也許是察覺到了我的尷尬,她也沒再問下去,可她會怎樣看我這個華東師大出來的“專業”幼兒園老師?試想,如果那時我能一直不斷地學習,那麼麵對家長的質疑我肯定就能滔滔不絕,得到的也就不會是尷尬而是信任和欣賞。
在工作的這幾年裏,我感到: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園老師光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廣博的知識麵,有時甚至還需要一些“旁門左道”的三腳貓功夫。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瑩瑩小朋友帶來一缸小金魚放在班上的自然角裏,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可沒想到第二天小金魚全死了,瑩瑩傷心得連幼兒園都不願來了。為了搞懂小金魚的死因,我特地到花鳥市場去問了養魚的老漢,這才知道小金魚不能用自來水養。這樣一個小小的常識,我卻不知道,我為自己的知識貧乏而汗顏。
貧乏、狹隘的知識有時會讓我們麵對孩子們的天真、好奇而無地自容。如果我們能充分拓寬知識麵,工作中就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了。下麵所說的也是在我帶班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那天我上晚托班,一個小朋友突然摔倒在地,口吐白沫,我嚇得全身發抖,但又馬上逼著自己冷靜下來。怎麼辦?去叫醫生,教室離醫務室很遠。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以前在本醫學雜誌上看到過類似的症狀,好像叫癲癇。這種病發時,最害怕的是病人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咬自己的舌頭從而威脅到生命。冷靜下來後,我首先在班上找到把勺子,塞到他嘴裏防止他咬舌;接著,我告訴其他孩子自己要去叫醫生,交代他們不要亂動;然後,我便以最快的速度衝到醫務室……後來,這個孩子被確診為癲癇,由於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孩子安然無恙。事後,孩子的家人非常感激我。我暗暗慶幸自己在事發當時的冷靜處理,並慶幸自己剛好看過那本醫學雜誌,要不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在那以後的日子裏,這件事一直鞭笞著我,讓我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作為幼兒園老師,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其他知識來補充、來完善。
古人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認為,學習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學習的方式又是無所不在的。向日常生活學習,向大自然學習,向各種各樣的媒體學習……隻有最大限度地擴展我們的學習對象,我們的知識才會有深度、有廣度。在教學工作中學習,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學習,甚至在和孩子們的遊戲中學習……隻有處處用心、日日積累,我們才會有專業可言。
(錢蘭華.學習著,快樂著——做一名快樂的學習型教師.學前教育研究,2004.6)
上述兩個案例充分說明,由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斷擴大,而且社會整體文化素質也在迅速提高。不僅科學知識的迅速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學習,而且學生及其家長的不斷變化也督促著我們不斷學習。人們常用這樣一個事例說明教師不斷學習的重要性,據說,兩位中學生在課間談論“納米技術”,班主任和藹地說道:“快要上課了,準備上課吧,別再談吃的了。”學生很詫異。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學習型教師呢?
(一)了解學習型教師的特征
學習型教師是在終身學習的理論下產生的,因此學習型教師的特征就帶有終身學習的特點。
1.學習型教師的學習是持續整個教學生涯直至一生的曆程
每一個人在任何生命發展階段均需不斷學習,學習不再是兒童或青少年特有的活動,教師更要不斷學習,才能了解所授學科的發展情況,以便傳授給學生最適用的知識技能,並且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有良好的適應性以跟上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潮流,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2.學習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且彈性的
教師除了接受正規的職前教育外,還要在從教生涯中經常參加各種繼續教育活動,當然還可以進一步升入大學接受再教育。這些學習活動可以是在學校專門進行的,還可以是教師在學校、家中等地方自學的。可以是在某種活動或環境中學習得到的,也可以是通過網絡或其他形式來學習得到的。總之,學習型教師的學習體係涵蓋了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且各種形態的學習必須具有彈性、有所協調統領,不僅是學校,家庭、社區、社團、工作場所等均可作為學習的場所。學習方式也不再限於麵對麵的講授。
3.強調自主的學習精神
學習型教師的學習不再是因為學校的規定而進行的,不再是在他人或組織的督促下學習的,而是自發的、主動的學習。同時既重視自發性學習,也重視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培養。所謂自發性學習意指學習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則代表一個人不但要為個人的學習負大部分的責任,且要知道如何學習。
4.學習內容不再局限於專業知識,而是全麵的學習
通過不斷學習,教師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增進各方麵知識、技能與態度情感。在學習內容的廣度上不僅學習新知與職業技能,同時還要學習道德倫理、體能健康、美學藝術、社群關係等生活文化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學習促進自身身心協調發展的有關知識、內容和技巧等。
(二)立足自我發展,做學習型教師
1.通過終身學習,不斷超越自我
未來的教師應該是學習型教師,應當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學內容,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並以積極健康的人格影響力和高超的教學技藝指導學生學習。教師要勤於學習、積極探索,不斷超越自我知識、科研極限。學習應是教師教學工作外的第一要務,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重新學習,去不斷地更新觀念、充實知識、掌握方法,在客觀審視現實的同時,不斷創新和超越自我。傳統的書本中心、教師中心、課程中心等固有觀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變革和學生發展的深層次需要,超越自我成為教師的觀念創新和行動動力。自我超越,是一個人才華逐步發揮直至極致,得到“高峰體驗”,活出生命的意義。許多教師總認為沒有發揮自我價值,沒有自我實現,就因為沒有意識和行動去超越自我。自我超越是十分艱難的,但又是可行的。教師可運用潛意識,自我激勵,發揮強大能力,不斷自我超越。
2.完善心智模式,善於悅納學生
心智模式,即每個人看待與理解周圍事物的思維模式,決定著我們如何認知世界並影響我們如何采取行動。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心智模式影響著個人如何應對外部客觀世界,如何采取行動,決定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時候做,到底怎樣做。有些教師抱有以偏概全、先入為主、經驗主義、自以為是等不良的心智模式,對於現代社會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生,日益顯出其弊端。學習型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開放的心態容納學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人才,能夠對學生發展中的各種需求和問題作出盡可能客觀的分析和行為,在學生麵前以平等者、建議者的姿態提出改進方案,達到學生和教師“雙贏”的結果。
3.建立共同願景,感召共同奮鬥
共同願景是組織中人們心中所共同持有的清晰的願望圖像,是由個人願景整合凝聚得來的,是整個團隊的每個成員深受感召的力量,能夠激發出強大的凝聚力、驅動力和創造力,能夠培育勇於改革、創新、一往無前的精神。教師要在學校同事之間建立共同願景,互相幫助、鼓舞,發揮集體力量,達到共同提高。並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這些,教師要銘記“一滴水隻有放在大海裏,才會永遠不幹。”為了建立共同願景,教師要樂於奉獻、善於傾聽、淡泊功利、追求進步、勇於改進。總之,要以學生發展為重,以學校發展為重,不斷完善自己。
4.開展深度會談,發揮團體智慧
深度會談是團體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團體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從而真正進入一起思考。通過深度會談、團體學習,使組織成員之間達成完善、協調的一致性,強化組織思考和學習能力、行動能力,萃取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隊智慧,形成團隊創造性張力,增強凝聚力,促進探索式學習。當前教改中流行的教師集體備課就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團體能動性,不同的教師聚集在一起就某一個教學知識點問題深入探討,全麵備課,“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抵上諸葛亮”,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堅實基礎。但是,事實上現在許多學校的集體備課流於形式,甚至成為學校管製教師的一種方式,並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造成這種現象,不僅學校有問題,教師本人也有一定的責任,主要是缺乏現代學習和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提高自己師德修養時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5.學會係統思考,優化工作設計
係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修煉,要求人們掌握問題整體動作的本質,以提升組織整體動作的群體智力:它使人們從關心局部到關心整體,使人們從事物的緩緩變化中察覺這種漸變,采取主動措施,不等問題擴大了再去解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宏觀、整體、係統的視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和及時吸收學生的反饋,深刻洞察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麵的漸變,密切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改變,用動態的、鼓勵的眼光支持和扶助學生的成長發展。
電子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電子學習(E_learning),是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學習者隻通過交互軟件就能學習的全新學習方式。其顯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電子學習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地體現了學習者主動、自主學習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發展中的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最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
電子學習方式比傳統的麵授培訓模式具有一些明顯的優勢:
1.雙向互動、實時全交互。因特網中信息(內容)源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進行全方位的、能動式的實時互動,即主動、可控型交流。網絡的這一重要特性,使網絡教育成為唯一的、真正的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實現雙向互動、實時全交互的遠程學習方式。
2.內容豐富和多媒體的生動表現。計算機網絡具有強大的采用文字、聲音、圖表、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表現的信息處理功能,包括製作、存儲、自動管理和遠程傳輸。將多媒體信息表現和處理技術運用於網絡課程講解和知識學習的各個環節,使網絡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資料更新,傳遞更快和多向演示,模擬生動等顯著特征,這一點是有限空間、有限時間的其他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3.個性化教學。在網絡教育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一方麵,係統對每個網絡學員的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等可以實現完整的係統跟蹤記錄、貯存;另一方麵,教學和學習服務係統即可基於係統記錄的個人資料,進行針對不同學員的個別式個性化學習建議和輔導等。網絡教育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途徑和條件。
4.自動化遠程管理。計算機網絡的數據庫信息自動管理和遠程互動處理功能,被同樣應用於網絡學習的管理中。遠程學生(用戶)的谘詢、報名、交費、選課、查詢、學籍(曆)管理、作業與考試管理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遠程交互通訊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基於網絡的電子學習是最為完整、高效的現代遠程學習方式。
另外,電子學習還有學習新知識所需時間短且靈活,記憶保持好,降低了知識傳遞過程中的偏差,學費便宜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