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怎麼回事,甘寧那家夥水戰的本事還是很強的,鄱陽湖水軍的戰鬥力他也有了解,按說怎麼會那麼窩囊,才剛出水寨就被魏軍的戰船全滅了?
更讓他奇怪的是,為什麼魏軍的船隊出現在鄱陽湖外,甘寧居然都沒有得到情報?那些沿岸駐守的哨崗難道都被攻破了,裏麵的哨兵全部殺沒了不成?
還好,前去探聽情況的士卒多少做了一些準備,所以見孫翊不知道是詢問還是自言自語的情況下,為他解了惑。
原來沿岸的哨崗還真沒偷懶。
雖說魏軍的戰船依靠當天早上的濃霧進入了大江口,然而太陽出來之後,他們的蹤影就被哨兵發現,並且立刻派遣騎兵,通知建業以及鄱陽湖的水軍。
隻是他們無奈的發現,在江東這個還沒有被完全開發的地方,策馬尤其是策一匹比挽馬好不到那裏的馬,是多麼浪費時間且腦殘的事情。
都說南舟北馬,南方水道縱橫,再加上不少地方的道路並不是標準的官道,走起來本來就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魏軍的戰船行駛速度太快了,天知道那些沒有風帆而且還逆流而上的戰船,為什麼走得居然比他們的馬還快。
於是,當甘寧狼狽逃出的時候,足足走了小半個時辰,才遇到了一個前來通知他的哨兵。隻是到了這個時候,甘寧除了苦笑,卻是什麼都幹不成了。
聽了親兵的彙報,孫翊也是哭笑不得。隻是比起甘寧,他的心中多了一絲警覺。那就是對方的船隻行駛速度那麼快,萬一在建業附近登陸,然後使用那種鐵管不斷朝著建業城宣泄炮火,那樣的話大哥孫策豈不是有危險?
當然,這不是他能管的。此刻他能做的,就是再派出一名親衛,前去建業詢問孫策下一步的安排。沒有了甘寧的掩護,再加上魏軍的戰鬥力無從估計,所以孫翊明白自己是北上不了了。
其實豈止是北上,小心翼翼守住荊南不失,就這樣自己都可以算是大功一件了。
果然,不出三天他就得到了孫策的指示,讓他守好荊南。其餘的,卻是什麼都沒有。言下之意,顯然已經是打算放棄荊北三郡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近三年孫策將山越填入荊北,而將荊北世家潛入江東。三年下來,荊北山越的數量已經超越了漢人的數量。
那麼做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猜,一個方麵是為了讓這些山越徹底安定下來。荊北境內山脈並不延綿不絕,所以就算哪天這些山越又造反,剿滅也容易。同時在荊州有了土地之後,他們也就能夠安定下來,逐步被漢化。
另一個原因更簡單,山越之人雖然身材矮小,但勇敢無畏。一旦魏軍突然南下,為了保護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這些山越隻怕會立刻全民皆兵,不斷與魏軍進行對抗。
能夠拖延魏軍就罷了,不能拖延也無所謂,畢竟荊北就那麼點漢人,而且還都是商人為主,就算給了魏國,自己損失也不大。
隻是孫權能夠如此容易地將軍權多下,其實也是因為這些山越趨向更大利益的關係。其中利弊,一時半會隻怕連孫策也無可奈何。
至於魏軍裏麵有沒有鬱悶的,其他的張舍不知道,但身邊兩個小蒼蠅卻是讓他鬱悶了一陣。
剛剛入主荊北,這邊一大堆事情等待他處理,要不是死黨何茂多少能夠幫襯一些,而且那些荊州舊臣也算是賣力,隻怕就山越問題就有得他頭痛的了。
孫策那小子,顯然對魏國的野心早有提防,接受荊北之後他才發現,整個荊北越族的人口數目,居然比漢人的還多!
而且要不是偶爾出現了兩次越族人襲擊魏軍士卒的事情,隻怕這個情況他還沒有重視。
對付這些山越,武力是沒有作用的,需要懷柔。但也不能過度溫柔,因為孫策已經將懷柔做到了極致,自己蕭規曹隨起不了轉化人心的作用。同時,還會給對方留下魏軍好欺負的印象,到時候才是問題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