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勢已成割據開始(3 / 3)

另外,從鄉一級開始,設立小學、初中和高中三種院校,吸收各地適齡兒童前來就讀。讓三州百姓歌功頌德的是每一個地方的學院,入學就讀是免費的,一切由中央負責撥款。

隻是目前能夠普及的也僅僅是州郡級別的院校而已,沒有足夠的師資和教材直接導致縣級以下的學校根本沒辦法建立。不過師範學校已經開始招生,幾年後估計就會有足夠的教師下放了。

文化技術方麵。

因為有了匈奴的例子,張銘也不在藏拙,將造紙和印刷術拿了出來。兗州商隊再次有了新的暢銷商品——書籍和紙張。

經過仔細商討,高層正式確立了著作權的各項收益,打擊各地盜版現象。因為印書廠為直轄機構,所以在張銘治下基本能夠做到阻絕盜版現象。

貧苦的文人有了一項新的收入辦法,於是三州的著作也開始多了。從一開始的各種經書的注解,到個人詩賦,最後甚至一些奇聞誌,仙俠什麼的也開始在市麵上出現,豐富了三州人們的文化生活。

物理實驗室在張銘徒弟秦方的帶領下正式組建,化學實驗室也在稍後點的時間由另外一個弟子張鮑組建。兩個對物理和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這兩個領域儼然已經超越了張銘,剩下的張銘不方便透露,一切隻能讓他們慢慢摸索。

有了實驗室當然專利權也被拿了出來,工匠地位的上升,讓不少文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墨門領域。尤其在知道張銘乃墨門傳人之後,更有不少投身到了科學的事業之中。

隻是因為認知與配套知識的不足,導致各項進度都隻能算是緩慢前進,暫時還不能將飛機大炮什麼的製造出來,更別說蒸汽機什麼的了。但隻要有人研究,華夏工業化不會是太遙遠的事情。

總的來說,三州每一天都在變化,越來越多的子民衣食無憂,領地的綜合實力也在以日為計算不斷提高著。

……………………………………分割線……………………………………

其他諸侯方麵。

袁術還是對孫堅下手了,時隔多日沒想到袁術依然非常記仇,借劉表的手殺害了孫堅。

孫堅死後,孫策繼承了孫堅的事業,從長沙將家人餘部全部帶走。左思右想下沒有如曆史一般投入袁術麾下,而是來到了兗州,履行了孫堅的承諾投入了張銘麾下。

遠在揚州的劉繇倒黴了。

原本一個嚴白虎已經有夠他頭痛的了,好不容易連同張超、張邈二人鎮壓了下去,覺得好不容易得到了幾天安寧日子,偏偏混世大魔王袁術來到了淮南一帶,和他做了鄰居。

為了抵禦袁術的入侵,劉繇、張超和張邈組成了攻守同盟一同抵抗袁術的南下。隻是到底能夠支撐多久,這就不得而知了。

劉備在公孫瓚麾下混不下去了,準確的說是他覺得這樣下去沒前途,所以帶著張飛掛印走人了,當然,走了的時候,在公孫瓚那裏帶走了不少‘土特產’就是了。如果,士卒和將領也算是土特產的話。

離開公孫瓚的劉備來到了豫州,此刻孔伷被黃巾餘部所殺,豫州變成了無主之地。劉備便順利入主,隨後董卓獲知此事之後,封其為豫州牧,算是坐實了他的身份。

靠著忽悠和淚水,劉備也忽悠到了一部分武將和文臣。文官中比較有名的有張昭、陳震、荀諶、龐統;武官方麵比較出名的有廖化、周倉(曆史沒有,這裏姑且算他一個,不然劉備太可憐了。)、霍峻、魏延、潘璋。

張昭其實也挺悲劇的,之前的高傲現在終於吃到了惡果。族弟張紘入了那所謂的尚書省當了右仆射,而他卻沒有被張銘征辟,除非他主動投靠否則張銘隻怕是對他不聞不問了。

帶著遺憾他來到了豫州,最後被簡雍發現報告給了劉備,最後在劉備的一番忽悠,拜倒在了劉備的王霸之氣下;與此同時,在荊州混得不如意的龐統,在出來遊學的過程也被劉備拐賣成功,上了劉備的戰車。

廖化和周倉都是豫州境內的黃巾勢力,為了轉正投靠劉備沒什麼好奇怪的;其餘如霍峻、魏延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小鬼和遊學在外的潘璋,則在劉備所謂的大義下,成為了劉備的部屬。

遠在幽州的公孫瓚在劉備走後,暴跳如雷,宣誓與劉備斷絕關係。同時在火氣沒處發泄的情況下,將戰火燒向了劉虞,吞並了劉虞的勢力之後,公孫瓚正式統一了幽州,開始整兵秣馬,隨時南下與袁紹決戰。

遠在益州的劉焉掛掉了,死在了一個美豔女子的肚皮上。這個女人有一個兒子,如今正在漢中發展他的五鬥米教,他的名字叫做張魯。

聽說便宜老爹死了,作為兒子當然要繼承遺產才對吧?要知道,劉焉生前那麼寵愛自己的老娘,自己怎麼說都應該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才對啊!

於是張魯就派人南下,叫那個不合法繼承人劉璋滾一邊去。結果劉璋就不爽了,暗道一個靠出賣老娘,而且和老爹半毛錢血緣關係都沒有的神棍,有什麼資格繼承老爹的遺產?

所以,兩人就開始交惡,隨後就兵馬相見起來。

總的來說,整個大漢在192到193年的這段時間裏,局部出現大動亂,但大部分都在休養著,人口有一定回升的跡象,各個州郡在慢慢恢複昔日的繁榮。

P.S

又到了新的一卷,龍在這裏感謝各位讀者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時感謝17K管理員的2張貴賓票,雖然不知道算不算是同情票就是了,嗬嗬。